黄卓卓
摘 要: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一种全新的授课理念——精准化教学应运而生,具体到高中数学课程而言,组织开展精准化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在科学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精准化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精准化;策略;分析
引言: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中,任课教师大多以口头讲解为主,讲解内容也多出自教材文本,缺少对学生思维的系统训练,加之采用的授课形式,过于模式化、程序化,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效率也越来越慢,除此之外,题海战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却无法帮助其找到数学思想的本质所在,而学生也就难以通过课堂学习,形成数学核心素养。针对此种教学现状,任课教师要想快速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先摒弃原有的教育指导理念,围绕精准化教学理念,对授课模式加以创新优化,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将课堂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主阵地,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精准化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讲解的各个环节中,确保此种理念切实发挥出效能。
一、做好备课工作,精准制定授课目标
为使高中数学课堂讲解效果更佳,任课教师必须要做好备课工作,所设定的授课目标也要体现出精准化理念,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明确教学难点、重点及关键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本文进行深度解读,结合教材中的理论概念,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意义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再对学生可能做出的解答、提出的疑问,进行合理预设,这样一来,教师就能轻松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课堂教学也能更具有效性。在实际授课期间,任课教师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精准掌握课程内容,这既是课程标准的底线,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对未能完全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加以指向性教育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深化理解。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以精准化理念为指导,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并在此期间,指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有的问题,督促其加以纠正。
二、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创新授课模式
高中数学任课教师应意识到,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授课质量得到有力保证。在科学技术逐步成熟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全面普及,通过在高中数学课堂融合使用新技术、新媒体,不仅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不竭动力,还能使精准化教学效果更佳,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在精准化课堂讲解期间,应运用精巧的授课方式,促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还要合理利用交互白板、多媒体等新型设备,通过视听渲染,以此使数学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在此种环境下,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自然能够得到充分调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带动其进行研讨、思考,以此来锻炼他们的直观想象能力,以问题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取代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并为学生预留出充裕的自主探究时间,使其数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三、优化课堂讲解环节,精确把控时间
高中数学任课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创造更大的教学价值,其首要任务就是结合课程内容,对课堂讲解环节加以优化整合,确保其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同时还要精准把控课堂时间,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促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水平,不断强化个人核心素养。具体而言,任课教师应根据数学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课堂讲解内容,以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同时还要重视起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精准把控课堂提问环节、讨论环节、总结环节时间,由此确保精准化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三角函数》为例,任课教师可将课堂讲解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回顾、新课导入、研讨、提问、答疑解惑、总结,再合理设定各个环节的具体用时,使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将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在完成课堂教学指导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有所欠缺的环节进行重点研究,由此为下一堂课的精准化教学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实行精准化教学,符合新时期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提升授课质量与效果,任课教师应积极摸索多元化的教学措施,使数学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沃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以精准化授课理念为导向,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状态,采取多种授课策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以此来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国林.高中数学教学精准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33):131.
[2]林静.大数据背景下高中数学精准教学研究[J].内江科技,2020,41(07):143-144.
(作者单位:义乌市第六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