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技术环境,优化语文课程教学

2021-05-14 12:14唐莉
天津教育·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信息技术语文

唐莉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具体的操作:教学中收集、分析、判断和处理信息,显示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传递再创造的结果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思想,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师着眼本学科课程特点必须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具有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生活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相连,学生已经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获取各种信息。语文教学如果还是遵循旧法,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喜爱。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应用、相应的影像设备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同时不能忽视网络中可以利用的学科教学资源。时代的需要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成为必然。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具有重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学生与文字的面对面,这种方式涉及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知语意,在文字的提示下完成写作任务,其能力主要表现为阅读—想象—理解—形成见解观点—表达(书面和口头表达)。整个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自身存在的想象力和理解上的困难,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则成为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必不可少的、增强直观性的重要手段。知识展示形式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特点都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彰显重要的意义。

二、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优化语文课程教学

(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增强语文的形象性

1.借助图片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作用于学生,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体系构造和精神构建的过程。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分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介绍。学生在阅读时对专用术语“斗拱”产生好奇:“斗拱”的形状是怎样的?学生不明形状自然难知其作用,体会不出我国建筑特点的“细节”精妙。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先出示典型的“斗拱”建筑物图片,然后出示局部特写,让学生看到“斗拱”的具体形状以及其在屋檐或屋顶结构中的具体位置,分析“斗拱”的基本力学原理。抽象的名词被具体形象替代,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2.借助色彩的形象性,牵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同时,同样关注其内心情感变化,鼓励学生积极体验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兴奋、喜悦、痛苦、失望等情绪和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巧妙使用色彩提示,可牵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热情。心理学认为,人们习惯上对于用红色代表的“红色”两字,比用其他颜色代表的“红色”两字更敏感,更容易感知颜色和字义的吻合。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潮往往在课堂时间过半的时候,但此时也是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教师在此时利用丰富的颜色对比和差异较大的线条或文字做出要点总结或结构分析图表,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往往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鲜明的色彩相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其新的兴趣:红色可以唤起浓厚的热情,深蓝色可以引发深邃的思考,紫色可以伴随文本中沉郁的情绪……信息技术为色彩的使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使用色彩唤起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落实。

3.借助声像的形象性,助推学生的阅读理解。声像资料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细节进行捕捉。对于学生来说,将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声像相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有效方法之一。如在《都江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了都江堰实地拍摄的音像资料:江水的翻腾声形具备,“鱼嘴”堤坝的分水作用一目了然,李冰作为太守和水力学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阅读赏析中,教师提供从网络中搜寻到的杜甫草堂的图片,配以示范朗读,杜甫贫困潦倒、生活无着又心系国家民众的形象显得更加具体生动。在信息技术辅助之下,学生捕捉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使阅读教学中准确全面理解内容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二)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丰富课程资源

1.丰富课程背景资料,拓宽学习视野。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包括大量教材之外的时代背景知识、文体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知识、作家创作心理知识等,同题材文章的比较阅读也经常涉及。利用网络中的海量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做具体的整理和归纳,从课程内容上优化课堂教学,显示丰富性,拓宽教材的学习内容。

2.精选练习资料,增加课堂密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精选相关内容、题型、重点,注重巩固练习,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筛选上,网络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经过筛选处理后的材料,可以在线显示,增加了教学密度,同样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3.利用网络特点,妥善处理教学“生成”。课堂教学的“生成”体现了教学的活力,是正常的教学现象。既是“生成”,就需要教师及时妥善处理。作文讲评课上,有学生对教师推荐的另一学生作文中使用的词语提出异议,而这个词语正是句子中的“亮点”,几种意见争执不下,教学步骤难以推进……此时教师借助网络,查询词语的原始出处、使用频率和各种语境,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三)以网络为基础,实现师生互动

1.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利用网络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多种交流方式。如教师可以通过微博表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利用微视频传递信息;创建微信、QQ群,便于与学生们共同交流讨论问题;通过私聊批改学生提交的作文和作业……如此,在线教学可以快速实现传递、获取、保存、处理的教学功能。

2.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在线考核评价是指通过操作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的整个过程都脱离了纸质媒体。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借用网络的优势来实现。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之后,通过网络分别对学生的学习时间,查找资料的完整性、多样性、独特性,阶段成果和结题成果赋分,累计得出学生学习评价的总成绩或等级。学生在教师结课评价后可以获得最终成绩单,也可以在线查询或打印。在线评价系统是取代传统考试的应用型软件,实现网络自动化,也可应用于随机生成的试卷考核。在线考试评价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具有空间与时间上的机动性,实现了课程教学中相对性和绝对性评价方式的具体优化。

(四)以网络为基础,形成大语文观念

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有大语文的观念,避免课程内容过于狭窄或萎缩。人文化、现代化的认识视角需要教师引导學生充分利用网络中与语文课程相关的资源,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学校的文化建设、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趣味和选择,都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尝试远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使用现有工具软件,鼓励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延伸语文课程中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推荐学生涉猎与学科相关的文化讲坛、历史专题资料、社会要点评析等,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的兴趣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增加了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储备、拓宽了视野,而且熟练掌握了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语文学习环境得到改变和更新,信息技术也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依托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课程教和学,体现了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使学科课程要素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发挥最大的价值,使语文学科保持长久的新鲜活力。

(责任编辑  焦  佳)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信息技术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