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体育教学思政育人作用

2021-05-14 12:28宋宝玉
天津教育·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表现欲竞赛思政

宋宝玉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教育形式和载体。但是思政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思政课堂,而要贯穿和渗透于中学生的全部教育过程。体育课堂较其他课堂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学生的锻炼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能生成思政育人的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好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渗透,可以高效地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充分发挥体育思政育人的作用。

一、立足学科特点,探析体育教学思政优势

(一)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表现欲会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显著增强。体育活动是以身体动作为主的运动形式,青少年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表现欲更加强烈。在表现欲的驱使下,中学生会更加投入地去实施体育锻炼和表演,积极奔放的热情驱使学生不畏疲惫和枯燥,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因此,在体育课上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保障和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负荷,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二)利用集体性,营造和谐发展的班级环境

集体性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集体,是一种团队合作精神。体育运动尊重个体,鼓励个性发展,也讲究熔炼团队,崇尚团队意识和集体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个性发展,忽视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这往往造成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和谐,削弱集体力量。而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恰恰需要团队成员彼此信赖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目标。体育课上可以合理利用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而形成和谐发展的班级环境。

(三)利用实践性,务求协调准确运动自如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经验,从而使自己从事的某种活动内容更加熟练、协调、准确,最终运用自如达到自动化。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就需要不断地实践,才能积累运动经验,不断优化运动技能,熟练准确地掌握这项运动技能之后,达到运动技能的自动化水平。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根据体育技能掌握的分化、泛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教育学生只有不斷实践才能使运动技能自动化。

二、立足项目特点,挖掘体育教学思政内容

(一)长跑,培养顽强意志与拼搏精神

长跑是长距离跑步,成年田径比赛的长跑项目通常分为5000米跑、10000米跑。中学生的长跑项目主要是3000米和5000米。长跑是径赛项目中最锻炼人的意志力的项目。因为长跑不仅意味着需要参与者长时间跑,而且需要克服“极点”这个身体不适期。若没有顽强的意志力,中学生完成3000米或者5000米比赛是很难的。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长跑项目,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拼搏精神。

(二)体操,培养规则约束与公平意识

体操是人依靠自身的力量、速度等能力徒手或者借助器械完成固定动作的运动项目。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和基本体操。基本体操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的基本练习。体操竞赛可以展现一个人的力量水平和技巧能力。让学生参加体操比赛,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风采,还能让学生体验竞赛规则的约束,建立公平竞赛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竞赛,人人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约束和公平意识。

(三)球类,培养合理竞争与团队精神

球类是体育运动中项目非常多的运动项目。球类又包括单人和团队运动项目。单人运动项目有利于展示个人的运动风采,团队运动项目不仅可以欣赏个人的精彩表演,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拼抢对抗和团队配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球队之间的竞赛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竞争与合作意识,可以让学生体会竞争与团队配合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武术,培养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武术是中华大地上经过几千年孕育出的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主张止戈(停止战斗)的技术,推崇引导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可见武术的修炼能够帮助人们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在中学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武术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的重要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挖掘武术教学的深层内涵,引导学生感悟武术文化,走近武术名家,能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爱国情怀。

三、立足教学特点,发挥体育教学思政功能

(一)愈败愈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和磨炼意志的优势课程。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运动竞赛中,有赢得比赛的一方就有输掉比赛的一方。因此,体育运动不仅仅可以让参与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成就,而且也能让参与者体验逆境和失败。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面对失败敢于从头再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课堂或者运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足球的高空停球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以轻易地掌握该项动作技术,能够比较顺利地卸球成功,而有的学生三番五次动作不得要领。这时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干预,对比较容易完成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明白动作技术的学习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激发其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而对于不易完成动作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抓住其一个优点,鼓励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练习,最终学生能够成功掌握动作技术,自然能够认识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互助练习,推动良好人际交往

体育活动的形式决定了从事体育锻炼者必须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就是说,体育活动的过程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容易使活动双方建立起牢固的友谊关系,因此,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活动者之间深层次的人际交往,促进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和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动作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帮助学生积累与人相处的经验,丰富学生人际交往的经验和阅历。例如,在体操技巧鱼跃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进行动作练习与保护帮助互换角色。让两名学生结组进行练习,一人进行鱼跃前滚翻练习,另一人站在旁边进行适时的保护与帮助。在一帮一练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锻炼项目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互帮互助的人际交往机会,有利于推动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组织竞赛,强化终身体育

争强好胜是人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的具体表现,这由人的竞争意识决定。竞争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形成凡事必争取最好成果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而体育项目竞赛是人们争强好胜和促进人们自我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组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通过强化终身体育增强人们进行竞争的内驱力。

在体育课堂上合理组织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还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终身体育动机。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是思政育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体育思政育人的功能和资源,把体育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地协同起来,从而发挥体育课堂的思政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表现欲竞赛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浅析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欲的作用
创新思维竞赛(3)
刺激表现欲,多途径高效促进朗读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