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盛,罗 毅,国欣欣,李祥翔,普天春,赵素芬,卢 岩,张成林,,*
(1.北京动物园,北京 100044;2.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工作中,疾病防治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众多的致病因素中,肿瘤较为少见,但同样不能忽视。近年来,随着国内圈养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以及野生动物诊疗工作的深入,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迹象。然而对于珍惜野生动物来说,如何快速对肿瘤进行确诊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肿瘤取材对动物的影响,成为了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北京动物园圈养犀牛皮肤肿瘤的微创穿刺活检技术应用为例,通过组织病理学诊断,对该病例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珍惜野生动物肿瘤取材及病理学诊断提供对应思路和诊疗方案。
本病例为北京动物园圈养犀牛,最初发现该犀角的角质层出现轻微坏死、脱落,随后经临床兽医治疗,略有稳定,但创面出现溃疡趋势,有形成感染灶的风险。考虑到持续创面刺激对犀牛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为了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需要对该肿物进行病理学诊断,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犀牛健康状态进行评估。随后进行了角基部活检,穿刺采样后进行病理学观察诊断。
1.2.1 穿刺活组织取材 犀牛手术前1天进行隔离观察,禁食16 h,手术前对角基部创面进行全面消毒。主治兽医采用穿刺针进行活组织穿刺采样,采样结束后及时止血,并外敷止血药。取材全程犀牛状态平稳,犀牛采样前后未发生不良反应。
1.2.2 病料前期处理 采样后将病料迅速投入10%的福尔马林液,进行病理切片前处理。经固定、修块后可见病料大小为5×1mm,呈灰黄色,质地硬实,偶见出血(图1)。
图1 犀牛角基部活检病料
1.2.3 H.E.染色 石蜡切片分别经二甲苯脱蜡,无水乙醇、95%乙醇、85%乙醇、75%乙醇、50%乙醇梯度复水,下行至双蒸水中,苏木精染色10 min,
1%盐酸酒精分色数秒,水洗返蓝15 min;再依次通过50%乙醇、75%乙醇、85%乙醇、95%乙醇梯度脱水后,伊红染色1 min,95%乙醇洗涤,再经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切片放置于37 ℃温箱内过夜烘干后镜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
低倍镜下瘤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分割成岛屿状(图2A),并伴随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生成(图2B)。高倍镜下观察,岛屿内既有基底样细胞团块又有鳞状细胞的分化。小岛的边缘为排列致密的基底样细胞,而中央为鳞状细胞,增生的鳞状上皮表现出从基底细胞到角质细胞的良好分化,可见角化珠的形成,同时角化珠坏死,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图2C,图2D)。同时高倍镜下可见基底细胞出现大量细胞核异型性,如X型、Ⅱ型(图2E、图2F)。
图2 犀牛角基部病理学观察
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犀牛角基部肿物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osquamous Carcinoma)。同时由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持续存在,造成患部长期炎症反应。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是形态组织学特性介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之间的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主要由含有鳞状细胞分化灶的基底样细胞群构成。现有资料显示该肿瘤不转移,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如果切除不充分,肿瘤可能在手术部位复发。从发病率来说,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很罕见,多发于中老年动物,目前没有发现有性别差异。多发于头部、颈部还有后肢。该肿瘤发生于皮内,多数伴随溃疡灶出现。
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病动物体内或体外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针对动物肿瘤诊断工作,过去的关注点多集中于使役生产动物,如奶牛白血病,鸡马立克氏病等;而在圈养野生动物,关于肿瘤疾病的研究、报道则极为少见。而由于珍惜野生动物的特殊性,在保证动物存活的前提下通过手术方式进行肿瘤摘除、病理诊断以及术后护理则更加困难。因此,将穿刺活检技术在珍惜野生动物病理诊断工作进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在保证犀牛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穿刺活检技术,将取材损伤降到了最低的同时,保证了病理诊断工作的完成,采样过程平稳,穿刺前后犀牛状态一致。
本研究采穿刺活检技术,结合病理学观察,对犀牛角基部进行病理学诊断,最终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并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制定相应后续治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病例的完成,为今后珍惜野生动物肿瘤的微创取样以及病理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验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