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雯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0)
ICU患者高发呼吸衰竭症状,造成这一症状原因常见于肺栓塞与心脑血管疾病形成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常以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措施对患者进行处理,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但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后[1],患者行动力和自身控制能力被限制,极易造成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因此,针对ICU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患者,通过抽签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专职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专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2~67岁,平均(48.25±1.36)岁,病程4~25年,平均(12.95±1.95);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4~64岁,平均(47.85±2.67)岁,病程5~24年,平均(11.27±2.79)年。将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观测患者生命体质指标有无波动,遵照医嘱按时进行用药,患者突发呼吸道问题进行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后常规护理。
专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详细方法如下。
1.2.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一名护士长和相关的专科护士,确保所有小组成员经验丰富技能考核优异[2],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责任划分,针对小组成员责任进行专项培训,培训人员包括1名呼吸内科专家、1名重症医学专家和1名呼吸机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讲授呼吸衰竭理论知识和机械通气操作技能,包括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机械通气的概念、适应证和禁忌证;呼吸机使用说明、模式选择、参数调节、气压监测;镇静剂应用知识;呼吸机撤机指征和方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防治;呼吸道护理操作如吸痰、口腔护理、气管插管护理等;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3]。做好患者病情信息登记记录,制定完整护理方案。
1.2.2护理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包括(监测呼吸机气囊压力防止气道损伤,气管插管护理4次/d、严格无菌吸痰、严格手消毒、口腔护理3次/d,必要时使用氯己定或过氧化氢预防口腔感染)。跟踪患者病情发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上机患者床头抬高30°~45°,2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护理人员在翻身过程特别注意预防管道脱落,可根据病患的需求给予软垫[4]。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异物,病房做到每日通风,确保患者所处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做好相关人员工作交接,确保患者在出现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1.2.3为更好提高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帮助患者吸痰,考虑到患者痰液浓度较高,吸痰可能较为困难,护理人员首先要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将其吸出,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加重呼吸衰竭。
1.2.4心理辅导:每天上午在患者清醒时,根据情况给予患者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轻音乐,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针对出现抵触情绪、不遵医嘱、拒绝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态度要温和,面带微笑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自身病情进展情况,建立患者治疗信心,疏导患者异常心理问题。可以多给患者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增加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数据指标进行统计,采用患者指标评定表对患者生命体征、呼吸量、肺活量、通气并发症等方面来评定患者指标情况,满分50分,得分越高,患者各项指标数值越好。
将两组患者指标评定表内各项数值进行对比,专职组患者生命体征、呼气量、肺活量、通气并发症四项测试评分均高于与常规组患者思想测试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指标评定表分)
近年来,国内医院大力培养重症专科护士,关于重症专职小组护理的研究日益增多,重症专职小组在重症监护病房日渐流行。国内重症专职小组基本设置在ICU,主要丰泽护理COPD、呼吸衰竭、心搏骤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等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衰竭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表现,这是因为患者机体存在严重的创伤或者肺部、呼吸道等相关病症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换气、通气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这种病症会使患者机体当中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现如今临床上主要为患者应用辅助通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通气,保证患者生命安全[5]。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是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常见方法,通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因呼吸不畅造成脑部缺氧,损伤中枢神经等问题,减少死亡率和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但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中,不可避免地对患者肢体造成限制和创伤,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护理,影响后续治疗效果,因此,对ICU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增强患者遵医行为,缩短治疗时间[6]。
通过对ICU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烦躁情绪,抵触治疗行为的发生,在专职组患者实施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后,患者生命体征(38.62±2.18),呼气量(39.15±2.92),肺活量(42.64±0.76),通气并发症(40.82±3.84)等四项测试指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生命体征(26.48±3.57),呼气量(24.82±1.69),肺活量(29.25±2.34),通气并发症(21.37±1.71)项测试指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表明,对ICU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