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研究

2021-05-14 05:59程少玲梁惠冰
吉林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重儿初乳牙龈

程少玲,梁惠冰,周 玲,刘 玲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广东 佛山 528318]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其中大部分为早产儿亦可见于足月儿[1]。

环境污染及其他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之势[2]。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可存在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等问题,由此引发的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情况;是新生儿护理工作薄弱环节[3]。美国拉什医学中心Paula Meier教授最早在2009年提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的观点,初乳可作为口腔护理的方法用于出生数天内不能肠内营养的低出生体重儿,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初乳,帮助胃肠功能的建立[4]。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对口腔组织或肌肉群进行物理刺激的方法,包括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两部分[5],可提高低出生体重儿吞咽功能的协调与灵活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对其实施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胎龄28~37周;②出生体质量<2 500 g;③出生24 h内转入我院新生儿科;④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有严重的疾病存活可能性低或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唇腭裂等;②母亲存在下列任何情况之一者:如患有肝炎、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无法母乳喂养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低出生体重儿总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50例以口腔运动干预措施为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为1 596.5~2 291.5 g,平均(2 096.37±105.41)g,胎龄28.0~36.0周,平均(31.58±0.37)周。另50例以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措施为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体重为1 515.3~2 294.8g,平均(2 075.28±106.28)g,胎龄28.0~36.0w,平均(31.26±0.55)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措施,干预方法见表1,护理操作者遵循无菌操作进行口腔运动干预,每天早晚共2次,每次干预时间约9 min,连续5 d。口腔运动干预措施:①口周刺激:①脸颊:将食指放在患儿鼻翼根部,按压同时将手指向嘴角形成C字形按压。每边脸颊2次,各30 s;②嘴唇:用食指轻压一侧唇角,以圆周运动的方式将食指从一侧唇角移向唇中央再移至对侧唇角;再从对侧唇角同样方式移动至该侧唇角。上下唇各4次,2 min;将食指放于唇中央,用持续柔和的力量将上唇(下唇)向下唇(上唇)方向按压。上下唇各2次;③牙龈:先将手指放在牙龈中央,用恒定柔和的力度移向牙龈后方,再从牙龈后方移回到牙龈中央;对侧牙龈重复该动作。左右两侧每侧 2 次;1 min;②口内刺激:左脸颊内侧口腔,将手指放在唇角内侧,以一定的压力向磨牙牙龈水平位置以C字按压,再移回唇内侧,将手指放在右侧内嘴角;对侧脸颊内部重复该动作。每侧内颊 2 次,共30 s;④舌部刺激:①舌边缘 部伸展:将手指放在磨牙牙龈水平处的舌边缘和下牙龈之间,轻柔地将舌头推向对侧,立即移回手指并将手指轻轻压向患儿的脸颊部。每侧脸颊 2 次,共30 s;②舌中部伸展:将食指放在口腔中央按压硬腭3s,手指向下至舌中央,缓慢地向下按压舌部,再将手指移回口腔硬腭。共2次,共30 s;⑤诱导吸吮:把手指放在硬腭的中心,刺激上颚并引出吸吮动作,共30 s;⑥非营养性吸吮:可使用奶嘴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共3 min。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初乳口腔免疫疗法:护理操作者先清理口腔分泌物以防患儿呛咳,提前将初乳进行巴氏消毒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0.2 ml初乳,沿一侧嘴角内缓慢推注0.1 ml,将余下0.1 ml沿其另一侧嘴角内缓慢推入,每隔4 h行1次,连续5 d。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喂养效果。喂养不耐受判定方法为符合以下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可判断为喂养不耐受[6]:①胃残余量超过前一次喂养量的50%,伴有呕吐和/或腹胀;②喂养计划失败,包括喂养减少、喂养延迟或中断肠内喂养。喂养效果判断方法:比较两组患儿足量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所需立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胃潴留、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总喂养不耐受率18.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例(%)]

2.2两组患儿喂养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足量胃肠喂养、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喂养效果对照

3 讨论

研究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在我国达到33.80%~53.45%,喂养不耐受导致患儿依赖胃肠外营养支持可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营养液外渗等不良反应,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7];而低出生体重儿能够在出生早期通过胃肠道摄入充足的营养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营养充足并喂养耐受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实现追赶生长。在陈彩云等的相关研究中指出[8],初乳口腔滴注是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可缩短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进程,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本研究对象为低出生体重儿,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可改善低出生体重儿腹胀、呕吐、胃储留等喂养情况。初乳口腔免疫疗法的实施即指将少量初乳(一般选择0.2 ml即可)用注射器缓慢滴注初乳于口腔内的两侧颊部的位置,少量的初乳不经过胃肠道吸收,而是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以达到免疫的效果,此方法适用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早期无法经口喂养的情况。

研究显示母乳中不但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并且其成分也最适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吸收[9];初乳中大量的免疫活性物质及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的建立以及免疫功能的启动与完善。低出生体重儿能够越早得到母乳喂养,其肠道就越早受到母乳中免疫物质的保护。本研究采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低出生体重儿即使早期不能进食也可口腔滴注初乳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初乳促进胃肠功能建立。临床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常常出现吸吮力不足、吞咽功能不协调,故会出现经口喂养困难,长期肠外营养,消化道缺少食物刺激,损害消化功能,影响生长状况与健康[10]。本研究采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结合口腔运动干预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吞咽功能的协调性,促进胃肠道营养的建立。口腔运动干预解决了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和吞咽问题,初乳口腔免疫疗法促进其胃肠功能建立,两者结合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出现的不良反应,尽早实现经口足量喂养对其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胃潴留、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喂养不耐受率18.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足量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所需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运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可明显地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足量胃肠喂养、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恢复出生体质量及住院时间,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体重儿初乳牙龈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怎样呵护牙龈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