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志 张 雨
(宁波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英、汉两门语言在单数名词标注上具有显著的类型学差异。汉语可以允准可数单数名词作为论元直接进入句法,如(1c)中的“书”,但是英语中的单数名词短语(Noun Phrase; NP)必须由冠词标注之后,才能充当论元。如:
(1)a.He is reading a/the book.
b.* He is reading book.(“*”表示该句子不合语法)
c.他正在看书。
英语冠词能够对NP进行有定(definite)或无定(indefinite)的语义或语用标注。其中the能把任何一个NP标注为有定特征,a则把一个可数单数名词标注为无定特征。如果NP属于无定的可数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物质名词、抽象名词等),则不需要显性冠词标注,或视为一种零冠词Ø标注。如:
(2)a.Mike got a pen from his parents, I wonder what the pen looks like.
b.Little children are fond of Ø stories.
c.Ø Air and Ø water are necessary to life.
d.He got in Ø difficulty again.
例句(2)a中,第一个“pen”表示“无定”指称,用不定冠词a来标注。第二个“pen”表示“有定”指称,用定冠词the来标注,它们标注的都是可数单数名词。(2)b中的“stories”为可数复数名词,(2)c中的“air”与“water”为物质名词,(2)d中的“difficulty”为抽象名词,它们皆为无定语境,用零冠词Ø标注。
Tania et al.在考察英语和萨摩恩语(samoan)冠词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冠词选择参数(article choice parameter)理论,基于该理论的浮动假说(fluctuation hypothesis)预测,如果二语学习者根据有指性(specificity)划分英语冠词,[1]即他们认为定冠词the用于标记NP[+specific]而不是[+definite]语义特征,那么学习者在具有[-definite, +specific]语义特征的NP前则可能用定冠词the替代不定冠词a。如果学习者认为不定冠词a用于标记NP[-specific],而不是[-definite]语义特征,那么他们在具有[+definite,-specific]语义特征的NP前则可能用不定冠词a替代定冠词the,即二语学习者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特征值之间浮动。Tania et al.对[+definite]与[+specific]的定义是:如果一个限定词短语(DP)的形式是[D NP],那么,第一,[+definite]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预设一个特定的个体存在于NP所属的一个集合中;第二,[+specific]指说话人把某个个体看作具有他所关注的某种“属性”,而听话人对所指对象一无所知。[1]
按照Tania et al.提出的有定性[±definiteness]和有指性[±specificity]两种冠词选择参数,英语冠词习得基于四种语义语境:[+definite, +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 +specific]和[-definite,-specific]。在[+definite, +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目标冠词为the,在[-definite, +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目标冠词为a。如:
(3)a.I’d like to meet with the leader of the soccer team—he is very friendly to me.
b.I’d like to meet with the leader of the soccer team.It will be my first meeting with him.
c.There is a dictionary on the desk of your side.
d.There is a public library in every country in China.
例句(3)a中,名词“leader”指称基于限定词“the”的特定个体,同时“the leader”指称拥有说话人所关注的“友好”这一属性特征,因此,在[+definite]语义语境中的特定个体对说话人来说具有有指性。相反,例句(3)b中,在[+definite]语义语境中的特定个体对说话人来说缺少值得注意的属性特征;例句(3)c与(3)d中,名词“dictionary”与“library”对说话人与听话人来说皆属无定个体,但是例句(3)c中的“dictionary”具有说话人所关注的属性特征。
国外英语冠词习得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第一,从句法视角研究冠词产出。[2][3]该视角主要关注英语冠词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对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UG)的部分可及(partial access)问题以及冠词表征缺失(representational deficit)问题。这类研究除了发现 L2英语学习者对UG部分可及,把L1中默认的冠词省略参数看作 L2中的初始参数设置之外,[2]同时还发现L1语言系统中缺少L2功能语类的学习者在习得L2时,要比L1中存在与L2一致功能语类的学习者困难得多。L1中缺少冠词系统的L2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省略英语NP中的必要冠词(obligatory article)。[3]第二,从语义视角研究冠词产出。[1][4][5]这类研究重点考察L2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冠词选择与冠词产出情况。比如,研究者采用强制选择测试任务考查了母语为俄语和韩语的英语学习者冠词使用情况,发现有指性语义特征对冠词选择有一定影响;[1]还有研究者考查了韩国学生的英语冠词选择与冠词产出情况,发现L2英语学习者在冠词选择参数设置中的两个语义特征值之间浮动,且冠词缺失在冠词偏误现象中占主导地位,其研究发现与Tania et al.的研究结果一致。[1][4][5]第三,从语用或语篇视角研究冠词产出。[5][6]这类研究聚焦于英语冠词习得过程中L1语篇信息结构的迁移问题。比如,研究者在对韩国学生英语冠词使用状况的考查中解释了L1语篇信息结构迁移至L2语篇信息结构中的现象。[5]他们指出韩语和英语分属“话题突显(topic prominent)”和“主语突显(subject prominent)”两种语言类型,话题突显聚焦于话题信息,允许主语在句子中话题化,而主语突显一般围绕主语来组织句子,主语通常放在句首。韩语允许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使用零回指(zero anaphora),但是英语中即使NP在之前的语境中已提及,主语和宾语仍不能省略。因此,受韩语零回指和话题标记的影响,韩国学生在NP前会省略英语冠词。还有研究者发现,当名词的有定性由语境提供时,中国英语学习者更有可能在NP中省略冠词。[6]
国内的英语冠词习得研究主要从冠词产出的语义视角展开,分别对英语冠词习得过程中的冠词缺失与冠词替代这两种冠词偏误现象进行了研究。[7][8][9][10][11][12][13][14]例如,通过对英语冠词缺失现象的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虽然省略了一定数量的英语冠词,但是其在L2中的功能语类D能够得以体现。[7]也有研究者发现音律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加工有显著影响。[10]通过对英语冠词替代现象的研究,发现学习者并没有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值之间浮动,而是成功设置了冠词的有定性语义特征,但是有指性对冠词选择则没有影响。[12]其他研究者发现,中国学生冠词选择与其他母语无冠词的英语学习者一样,经历了一个在有定性和有指性之间浮动的发展阶段。[13][14]还有研究者从二语水平视角探讨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读后续写任务中的冠词学习情况,通过研究发现,读后续写能够促进高水平及低水平英语学习者的冠词学习,但是对中等水平学习者的冠词学习未产生显著影响。[15]
这些文献为L2英语冠词习得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现有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的研究支持“浮动假说”,[3][13][14][16][17]有的则不支持该假说。[12][18]同时,笔者发现,有关英语冠词习得的国内外研究受试大多数为高校大学生,几乎没有以不同二语水平的中学生作为受试对“浮动假说”进行验证的相关研究,且诱导材料仅以单句形式呈现,单句仅涉及英语冠词的四种语义语境。我们在本研究中将这种单句形式下的四种语义语境称为“弱语义语境(weak semantic contexts)”或“隐性语义语境(implicit semantic contexts)”。但是若在目标冠词所在的目标句前后加入相关语境信息说明,即以对话形式呈现相关语境信息时,我们将该对话语境称为“强语义语境(strong semantic contexts)”或“显性语义语境(explicit semantic contexts)”。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高中生和初中生为受试,基于强、弱语义语境条件下的强制选择测试任务对Tania et al.的“浮动假说”进行验证,[1]同时探讨强、弱语义语境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加工的影响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
第一,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四种弱语义语境下的冠词选择敏感度如何?两组受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加工是否受强语义语境影响?两组受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试中国学生的英语冠词选择敏感度来检验“浮动假说”,即他们是否在冠词选择参数中的有定性和有指性两个特征值之间浮动?强、弱语义语境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加工具有怎样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受试为40名中国学生,其中,山东省某高级中学的20名三年级学生为高中组受试,某初级中学的20名三年级学生为初中组受试,初中组和高中组课堂教学均为双语模式。
1、实验1
实验材料为20个强制选择测试题,均选自章振邦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19](P75-77)考虑到中学生L2水平,笔者对一些句子难度做出适当调整,在较难词汇后标注其汉语意思。实验材料有[+definite, +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 +specific]和[-definite,-specific]四种弱语义语境,在每种语境下均有五个单句,每个句子的目标位置缺少一个冠词,受试须在有限时间内在三种冠词(the、a或Ø)中选出目标冠词。实验旨在测试受试在四种弱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敏感度。
2、实验2
实验材料选自Tania et al.的强制选择测试题,[1]并在一些例句中较难词汇后标注其汉语意思。实验材料有[+definite, +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 +specific]和[-definite,-specific]四种强语义语境,在每种语境下均有两组短对话。每组短对话的目标位置缺少一个冠词,每组对话后有三个选项(the、a或Ø),受试须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目标冠词选择。实验旨在测试受试在冠词理解加工中是否受强语义语境影响,即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状况是否好于弱语义语境。
表1描述了按有定性和有指性两个参数划分的四种弱语义语境下中国学生英语冠词的总体加工情况。数据显示,[+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下受试冠词选用的正确率最高(M=50.5,SD=19.735),[-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下受试冠词选用的正确率最低(M=32,SD=19.108)。四种弱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排序为:[+definite, +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 +specific](其中“>”读作“高于”)。因此,中国学生在[+definite, +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弱语义语境下冠词加工状况要好于[+definite,-specific]与[-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这与Tania et al.和Snape的预测结果一致。[1][16][17]
表1 高中组&初中组弱语义语境下冠词总体加工情况
表2描述了高中组和初中组四种弱语义语境下冠词加工对比情况。数据表明,高中组和初中组四种弱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四种弱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排序为:[+definite, +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 +specific]。高中组在[+definite]语义语境下冠词习得状况要好于[-definite]语义语境,这与Tania et al.与Snape的预测结果不一致。[1][16][17]初中组四种弱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排序为:[+definite, +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specific]>[-definite, +specific]。初中组在[+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不当使用不定冠词a,在[-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不当使用定冠词the,这与Tania et al.和Snape的预测结果一致。[1][16][17]
表2 高中组vs.初中组弱语义语境下冠词加工对比情况
我们对高中组和初中组四种弱语义语境冠词选择情况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在[+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受试对目标冠词the选用的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the选用的正确率(M=53,SD=22.734)显著高于初中组(M=48,SD=16.416,p<0.05),对不定冠词a的误用率(M=27,SD=24.516)高于初中组(M=26,SD=16.026),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20,SD=18.353)低于初中组(M=26,SD=14.654)。在[+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对目标冠词the的选用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the选用的正确率(M=44,SD=20.105)高于初中组(M=37,SD=18.666),对不定冠词a的误用率(M=33,SD=19.762)高于初中组(M=28,SD=18.806),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23,SD=17.502)低于初中组(M=35,SD=18.209)。在[-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对目标冠词a选用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a的选用正确率(M=33,SD=16.255)显著高于初中组(M=31,SD=21.981,p<0.05),对定冠词the的误用率(M=34,SD=23.486)低于初中组(M=39,SD=26.338),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33,SD=18.666)高于初中组(M=30,SD=21.026)。在[-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对目标冠词a的选用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a的选用正确率(M=42,SD=22.384)显著低于初中组(M=46,SD=11.425,p<0.05),对定冠词the的误用率(M=27,SD=17.502)低于初中组(M=21,SD=19.914),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31,SD=15.183)低于初中组(M=33,SD=17.502)。
数据表明,高中组和初中组在四种弱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和初中组在[+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下目标冠词the最易习得,[-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下目标冠词a最难习得。高中组没有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特征值之间浮动,而初中组在有定性和有指性两个特征值之间浮动,且冠词缺失在冠词偏误现象中占主导地位。
表3描述了中国学生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英语冠词的总体加工情况。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在[+definite, +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正确率要高于[+definite,-specific]与[-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这与Tania et al.和Snape 的预测一致,[1][16][17]而且中国学生在实验2中,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要高于实验1中的四种弱语义语境下的正确率。
表3 高中组&初中组强语义语境下冠词总体加工情况
表4描述了高中组和初中组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冠词加工对比情况。数据表明,高中组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初中组(p<0.05),高中组和初中组在[+definite, +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强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高于[+definite,-specific]与[-definite, +specific]强语义语境,而且实验2中,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冠词的选择正确率均高于实验1中的弱语义语境。
表4 高中组vs.初中组强语义语境下冠词加工对比情况
我们对高中组和初中组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情况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在[+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对目标冠词the选用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the选用的正确率(M=65,SD=23.508)高于初中组(M=50,SD=39.736),对不定冠词a的误用率(M=17.5,SD=24.468)高于初中组(M=15,SD=28.562),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17.5,SD=24.468)低于初中组(M=35,SD=36.635);在[+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对目标冠词the的选用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the选用的正确率(M=47.5,SD=34.317)显著高于初中组(M=40,SD=38.389,p<0.05),对不定冠词a的误用率(M=35,SD=32.847)高于初中组(M=22.5,SD=30.240),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17.5,SD=24.468)低于初中组(M=37.5,SD=22.213);在[-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受试对目标冠词a选用的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a选用的正确率(M=47.5,SD=37.958)显著高于初中组(M=35,SD=32.847,p<0.05),对定冠词the的误用率(M=32.5,SD=29.357)高于初中组(M=22.5,SD=25.521),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20,SD=25.131)低于初中组(M=42.5,SD=37.258);在[-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受试对目标冠词a选用的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对目标冠词a选用正确率(M=55,SD=27.625)显著高于初中组(M=47.5,SD=25.521,p<0.05),对定冠词the的误用率(M=27.5,SD=25.521)高于初中组(M=15,SD=23.508),对零冠词Ø的误用率(M=17.5,SD=24.468)低于初中组(M=37.5,SD=27.506)。
数据表明,高中组和初中组在[+definite, +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强语义语境下冠词习得状况要好于[+definite,-specific]与[-definite, +specific]强语义语境,这与Tania et al.和Snape的预测一致,[1][16][17]而且在实验2中,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冠词习得状况都要好于实验1中的四种弱语义语境。因此,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受强语义语境影响,即强语义语境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加工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在弱语义语境条件下,高中组没有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特征值之间浮动,而初中组在有定性和有指性两个值之间浮动,且冠词缺失在冠词偏误现象中占主导地位;第二,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高中组和初中组都在“冠词选择参数”中的两个值之间浮动,同时,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中国学生英语冠词理解加工要好于弱语义语境。下面我们对这两个结果分别进行讨论。
对于高中组和初中组受试来说,在[+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条件下,目标冠词the最易习得,在[-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下,目标冠词a最难习得。根据Taniaetal.的观点,这是L2英语学习者直接使用了UG中有指性语义特征的结果。[1]高中组和初中组将L1汉语有指性语义特征正迁移至冠词有定性语义特征中,迁移结果与目标冠词the的语义特征一致,负迁移时L1语义特征与L2冠词语义特征相反,所以前者语义语境下较易习得目标冠词,后者语义语境下较难习得目标冠词,出现冠词偏误现象,将目标冠词a误用为the。在[+definite, +specific][+definite,-specific]以及[-definite, +specific]弱语义语境下,高中组目标冠词选择的正确率高于初中组,这是由于随着二语水平的进展,高中组逐渐掌握部分语法规则,能够成功设定冠词选择参数。而在[-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高中组目标冠词a的选用正确率低于初中组,这是因为不定冠词a本身就有使用的复杂性,高中组要用更复杂的元语言知识操纵L1和L2,而忽略了NP的可数性,即高中组在该语义语境下面临的困难比初中组多,因此,在该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低于初中组。在四种弱语义语境条件下,除了冠词替代现象,也较多出现冠词缺失现象,尤其是初中组在单句中更易误用零冠词Ø。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汉语无冠词系统,汉语的光杆名词可以直接做指称语,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句法节点特征或词条特征之前,会把其L1汉语中的隐性标注语言特征以默认值的形式迁移到L2英语句法当中,[20]造成了冠词偏误中的冠词缺失现象。二是汉语允许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使用零回指,受汉语话题标记的影响,[21]中国英语学习者会倾向于在NP前省略冠词。三是受交际中经济性原则的影响,L2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用尽量少的形式表达尽量多的意思。四是与L2发展阶段有关。与高中组相比,初中组L2水平发展至初始阶段,初学英语语法时对语法规则掌握得不够完善,并不能灵活运用冠词语法规则,因此初中组更倾向于在NP中省略冠词。
中国学生在[+definite, +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强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的正确率要高于[+definite,-specific]与[-definite, +specific]强语义语境,而且中国学生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冠词选择正确率随着L2水平的提高而递增,这与Tania et al.和Snape 的预测一致。[1][16][17]在[+definite,-specific]与[-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受L1汉语有指性语义特征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值之间浮动,即在[+definite,-specific]语义语境下把定冠词the误用为不定冠词a,在[-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将不定冠词a误用为定冠词the。其原因在于汉语表示有定性的典型手段是加指示代词,[22]中国学生在[-definite, +specific]语义语境下,由于汉语对有定性的描述用指示代词“这”“那”(指代“the”),因此中国学生很容易把L1语言知识迁移至L2。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初中组较多地把目标冠词误用为零冠词Ø,高中组冠词缺失现象稍低于初中组,这与实验1的数据结果有交合之处。由此可见,冠词缺失这类偏误现象虽然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和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但是差别并不明显。我们在前文针对实验1中的数据结果进行的讨论也适用于解释这一结果。比如,有的研究者指出,英语注重形式上的衔接(cohesion),较多使用词汇和形态手段,达到语句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而汉语强调语义上的连贯(coherence),较少使用显性连接成分,常使用零回指,这就会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在NP前省略冠词。[23][24]同时,高中组虽然已掌握了大量语法规则,但是不能很好地将大脑中的表层语法规则转为抽象思维中的隐形知识,在有限时间内调取大脑表层存储的冠词语法规则时,会产生一定误差,而误用为零冠词Ø。在实验2中,在四种强语义语境下,冠词的选择正确率皆高于实验1中的四种弱语义语境。其原因在于,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有两个句子(短对话)进行显性语义语境说明;而在弱语义语境下,只有单句进行冠词标注,并没有其他任何语境说明。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语言解码之前已有语境定位,在目标冠词所在的目标句之前已有其他语境说明。语义语境越强,其指向性特征越明显,目标冠词的语义标注更加明确,中国学生英语冠词选择正确率就越高。因此,强语义语境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理解与加工具有促进作用。
本文基于强制选择测试任务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选择的敏感度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L1有无冠词系统;2、L2英语学习者的语法能力;3、中国英语学习者的L2发展阶段;4、语义语境的强弱。研究结果表明,在弱语义语境下,高中组没有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特征值之间浮动,而初中组在有定性和有指性两个值之间浮动,同时冠词缺失在冠词误用现象中占主导地位。在强语义语境下,高中组和初中组都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值之间浮动,中国学生在强语义语境下对冠词选择的正确率高于弱语义语境。研究结果部分支持“浮动假说”,强语义语境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具有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L2教师可以对冠词的有定性特征进行详细描述,从而减少英语冠词习得过程中L1的负迁移影响,同时可设置更多强语义语境冠词短对话材料,以加强中国学生对英语冠词的操练。为了进一步缩小L1NP与L2NP间的差异,冠词的课堂教学在初始阶段应该是显性模式,即学习冠词的语法规则等,随着L2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可逐渐从显性模式转向隐形模式。本研究未能加入英语本族语者作为对照组,这样便无法深入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冠词习得语言机制的内部差异,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