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2021-05-13 02:24杨建新李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杨建新,李杰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卫辉 453100)

0 引言

青年卒中是指18-45岁人群发生的脑卒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青年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约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9.77%[1],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居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颈动脉斑块和内中膜厚度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2,3],彩超评估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内中膜厚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广泛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但它的预测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在不同的研究中存在差异。相对于老龄人群,青年卒中面临的反复卒中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且时间维度更长,因此,本研究以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NIHSS评分,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8年0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9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病例组。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发病病程<7天,年龄18-45岁,经头颅MR确诊检查为脑梗死,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接受溶栓、颅内肿瘤和感染、心源性脑栓塞、外伤性脑卒中、脑卒中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照组选择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18-45岁健康青年71例,并经头颅MR检查排除脑卒中;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参与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承担相关的经济负担。

1.2 分析方法

1.2.1 记录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资料,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vivid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起始处2cm等部位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crouse斑块积分,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Crouse斑块积分[5]:将各个斑块的厚度相加,得到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IMT>1. 2 mm 为斑块形成。由神经科医师对研究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范围在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2.2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评估颈动脉斑块厚度及狭窄程度,检查根据中国颈动脉超声医师协会操作规范[6]标准操作,评估者对患者临床信息不知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1.0mm为正常,评为0分;1.0mm≤IMT<1.2mm为内膜增厚,评为1分;IMT≥1.2mm为斑块形成。颈动脉存在斑块时:(1)未出现狭窄评为2分;(2)20%≤血管狭窄程度<50%评为3分;(3)50%≤血管狭窄程度≤99%,评为4分;(4)血管完全闭塞评为5分[7-8]。总积分为双侧颈动脉各个节段相加之和。

1.2.3 实验室检测指标

实验室指标均在清晨采集空腹血,使用血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包括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

1.2.4 研究对象分组

青年缺血性卒中多为轻型卒中,不同研究对轻型卒中的定义标准不同,轻型卒中的定义为NIHSS评分≤3分或≤5分[9],本研究将NIHSS评分≤3分定义为轻型卒中。将研究组据NIHSS评分结果分为轻型卒中组(68例)、非轻型卒中组(41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青年卒中发病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2.1 青年缺血性卒中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青年缺血性卒中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TG、LDL、HDL、HCY及BM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青年缺血性卒中组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指标比较

青年缺血性卒中组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高于对照组[(1.29±0.87) vs(0.69±0.24),(2.73±1.66)vs (1.13±0.36),(2.56±1.77)vs (0.87±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指标比较

2.3 非轻型卒中组与轻型卒中组患者HCY及颈动脉斑块指标比较

非轻型卒中组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高于轻型卒中组(P<0.05),非轻型卒中组与轻型卒中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颈动脉斑块指标比较

2.4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LDL、HCY水平、BMI、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是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DL水平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保护性作用(表4)。

表4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2.5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分析

Pearson分析显示,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r=0.493,P<0.05)、Crouse积分(r=0.402,P<0.05)与青年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HCY(r=0.119,P>0.05)与青年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不相关。

3 讨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10%-15%[10],其病因较老年人更为复杂。研究表明[11],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然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影响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所差别[12]。因此,本研究以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超进行颈动脉斑块积分预测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期早期干预,改善远期预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病变,其特征是动脉壁脂质沉积逐渐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3],Damaskos等[14]发现,颈内动脉颅外段管壁存在钙化与无钙化者比较,前者颈内动脉颅内段管壁存在钙化的几率更大,即颈内动脉颅外段与颅内段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内中膜增厚,进一步进展形成斑块,斑块增大形成血栓可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甚至闭塞,从而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15-16]。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指标[2]。先前研究已表明,颈动脉斑块积分可用于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测[17]。青年人群较老年人群预期寿命更长,卒中所致后遗症对其影响更大,其危险因素的探讨更为重要,高同型半胱氨酸作为青年缺血性卒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强的联系,缺血性卒中患者约48%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8],本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9]。青年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MR,此方法花费较高,对于无症状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通常不进行相关检查,而颈动脉位置表浅,成本低且操作方便,可早期提示颅内情况,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青年人群,可对其颈动脉进行系统的超声检查,筛查斑块的存在可能进一步提高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识别敏感度,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开始早期的预防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及进展,提高全民生存质量。

本研究对我院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性别、TG、LDL、HCY、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其饮酒、TC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TG、LDL、HCY、BMI及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均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有关。非轻型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高于轻型卒中组,而HCY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患者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相关,而与HCY水平无相关性。青年男性具有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者,随年龄增长更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随着脂质水平升高,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促进了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形成和发展,可加强健康宣教,提倡健康饮食、加强运动锻炼,增强青年人群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做好脑卒中一级预防。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LDL、BMI、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是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HDL为其保护性因素。Pearson分析显示,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与青年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HCY水平与青年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不相关,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伤与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而与HCY水平不相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可作为早期预防的指标,并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作用。彩超操作简单、经济、便捷,其作为一种非侵入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5%和86%-97%[20],但颈动脉彩超受操作者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与DSA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度及误差,可作为一种初筛方式早期预测和干预。

综上所述,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TG、LDL、BMI、HCY水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是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在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变的预测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