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贾玲导演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感动了无数人。有人问贾玲为什么拍这部电影,贾玲说:“我不是为当导演去拍电影,而是为了拍李焕英去当导演”。贾玲曾在节目中说过:“我觉得妈妈走了,我这辈子的快乐都缺了一角。”拍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对贾玲来说也是一种弥补缺憾的方式。
“未完成事件”难以释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遗憾,大到失去亲人,小到失去一个玩具、错过一场电影。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未完成事件”,我们每个人都有未完成事件,并且这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影响。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怀念过去,甚至幻想自己拥有回到过去的能力,想去完成那些错过的事情、遗憾的事情,因为正是这些遗憾造成了我们的心灵未完成事件,让我们难以释怀,一旦回忆便会影响情绪。有时候,一些让我们遗憾、尴尬、愤怒的事情已过去很久,我们认为这一切已经忘记、已经释怀,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这部分记忆只是被暂时屏蔽或是刻意逃避,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成为了我们的心灵未完成事件。
“反事实思维”只是想象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当时我作出了另一种决定,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就会完全不一样?例如:大龄女青年会想“如果当时我不那么倔强,现在我就不会孤独了”、上班族会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跳槽,现在的工资应该都翻倍了”……
遗憾会导致“反事实思维”——想象自己本可以过上另一种生活。但想象永远只是想象,不但不会成真,而且还会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说辞。因为未发生,所以可以天马行空,为自己的遗憾找一个支撑点。然而,事实是即使当时选择了另一种生活,遗憾仍然会出现。
“反事实思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思维方式,用自己想象的可能性来对比现实的残酷结果。在完形心理学分析看来,大部分人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那些我们没有实现的欲望,这些未完成的欲望隐匿在了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支配了我们的心理活动,并很难被察觉。
越充分哀伤越不会抑郁
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曾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群人分为甲乙两组,同時演算相同的数学题。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乙组演算中途突然被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指人们有时候很容易忘记已经完成的工作,但对于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却可以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们时时刻刻都想去把那件事情了结。
因此心理学家提出,对于未了之事“越能充分哀伤,就越不会得抑郁症。”面对生活中的遗憾和缺失,一味地追求坚强乐观或者通过让自己忙起来的方式去忘记痛苦,其实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它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当你身边有人经历亲人离世,或失恋离婚,请不要对他说:“你要坚强”,而是允许和接纳他的悲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