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则关于取标题的经典案例:
哪个女性会愿意她的牙齿上有暗黄的牙垢呢?白速得能赶走牙垢!
这是19世纪初“白速得”牙膏的广告语,创造这则广告语的是日后誉满全球的广告营销大师克劳德·霍普金斯。在这则广告登出来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白速得牙膏,可仅仅3个星期之后,白速得牙膏的订单暴增,此后30年间,白速得始终是美国人最喜欢的牙膏品牌。
顺便提一嘴,这则广告语为霍普金斯赚了100万美元!
最可气的是,霍普金斯在他的自传《我的广告生涯》中大篇幅地诉说钱多到花不完的烦恼。如果你想体验这样的“烦恼”,那么,从现在起,务必把“在写作的各个核心环节当中,标题的重要性,仅次于标题本身” 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和《读者》新媒体的内容团队针对将近2000千篇优秀的新媒体文章做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这里只谈有关于标题的部分。
2000个优秀的标题,经过归纳总结,被分为五大范式。
范式一:数字呈现式标题
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爆红的“章丘铁锅”,就深谙合理运用数字之道,在所有的广告语和文章标题之中,最吸引我的有一条:
章丘铁锅——《舌尖上的中国》爆红的章丘铁锅,纯手工锻打36000锤。
简洁而有亮点。最重要的是,它会给人一种感觉:这口锅之所以爆红,有《舌尖上的中国》的背书,都是因为这36000锤的缘故。
那么数字代表了什么呢?它代表了内涵、吸引、关联、悬念……一系列将抽象变得具体化的概念。
之前有个新学员,着急投稿,给我邮箱里发了他的文章,文章的标题叫《家里带孩子半个月有感》,不管这篇文章内容的好与坏,这个标题就已经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一点儿欲望都没有,纯粹是写日记、“自嗨”,没有给到我读这篇文章的任何预期和理由——你带孩子,跟我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
没有建立和读者的关系,这是要命的事情。不能你自己“有感”,而读者“无感”,只有“感觉”相通了,才会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
其实这个标题稍加改动就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改为:《在家带了半个月孩子,我明白优秀的父母都在做3件事》。读者会想是哪3件事呢?看!跟读者的情感关联建立起来了,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悬念有了,你的标题就成功一半了。如果我们可以在此核心基础上再加入一些亮点,那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下面的第二种标题范式。
范式二:“新观点”式标题
《在家带了半个月孩子,我明白优秀的父母都在做3件事》这个标题吸引力有了,内涵也有了,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刺激。
例如,我们将这个标题再进行修改:《“在家带娃崩溃”上热搜:优秀的父母从不做这3件事》。很显然,通过一个热点的介入,起到了很好地烘托氛围的作用,同时满足了读者想凑个热闹、找点儿刺激的要求。这样的标题更加吸引人。
所谓的“新观点”,就是“新闻事件概括观点口号”的简称。
这是一种复合式的标题,前半部分点明热点事件,吸引读者的目光和注意力;后半部分则给出观点,激发并且引导情绪落地。“新观点”式标题往往是爆文的“第一现场”。
当编辑的时候,我写过一篇热点文《36岁下岗收费大姐哭诉和83岁奶奶应聘阿里:不懂得学习的人,正在被时代淘汰》,这个标题就是典型的“新观点”式标题,因为合理运用了新闻热点并找对了表达观点的角度,这篇文章轻松拿到了“100”的阅读量。
“新观点”式标题在写广告软文、出版社图书销售软文这类需要有转化量的文章的时候,也常有绝佳效果。
《“王阳明为啥在亚洲地位这么高?”这位知乎网友的回答说明了一切》《北平笺谱:一张好信纸,值得鲁迅请来半个民国的大师》。这是当初我给一套讲王明阳的书和《北平笺谱》写过的两篇软文广告,其中都用到了“新观点”式的标题的形式,结果是,《北平笺谱》的转化率从以往的4%升至15%,这套讲王阳明的书的阅读量也达到了平时的2.8倍,销售额较平时的平均值直接飙升了6倍。
这里要强调,“新观点”式标题的组合形式是新闻热点加上观点,而其背后的逻辑是:新闻热点会让读者产生好奇心,吸引读者阅读,而观点则是要引导这样的好奇心落地,如果只是让读者产生好奇心,而没有找到切入点和角度,那这个标题就只是个新闻标题。
范式三:场景聚焦式标题
此类标题特点很鲜明,大家平时应该见过很多,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家庭好不好,看看厨房就知道》《去了趟菜市场,我不想死了》《“凌晨3点我摇醒了身边的妻子”婚姻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最好的答案》。从这里我们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这类标题当中,都出现了一个特别清晰的场景,比如洗手间、商场、菜市场、ICU、建筑工地、火车上、公交车上、卧室、凌晨3点……通过对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场景的聚焦,形成了特点鲜明的风格化标题。
这类标题接地气、生活化,最重要的是:它有广泛的生活基础。越是常见的场景,就越有亲和力,越能引起共鸣,厨房谁家没有?就是因为这样,才有非常大的发挥余地,才能写出雅俗共赏、读者喜闻乐見的、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和充满温情的文章。
这些场景,俯仰可见,比如你坐高铁,可以联想以前只能坐硬座而现在可以坐高铁商务座,从而写出《从硬座到高铁商务座,我的努力让我自己都害怕》;比如在办公室,可以根据以前发生的事写《那个在办公室顶撞老板的同事后来怎么样了》。
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自己最熟悉的场景,这其中就散落了无数的选题,需要我们通过刻意观察和刻意练习,把生活打造成为一个素材仓库。
范式四:情感诉求式标题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情”字。
来看几个标题:《我很忙,但对你一直有空》《我终于毫不留恋地退出了同学群》《人到中年,早把情绪戒了》《跟我服个软你会死啊!》。此类标题的特点是,往往通过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的形式,用对白或者口语式的句子来表达作者观点和态度,代入感极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还可以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范式五:反认知类标题
此类标题,往往会颠覆读者的认知,引发争议,从而造成第一眼即被吸引的效果。总结起来就是:落差极大,感受极强,阅读体验极深刻。
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那个考上985的学霸,成了我的实习生》《没本事的人,才把梦想挂在嘴边》《那个努力加班的同事,第一个被辞退了》。在既有的思维模式之外,提供一种新的解读,往往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啊,怎么是这样?这就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挑动,因为跟你想的不一样,甚至刚好相反,有些标题会对人产生触动,是因为它有道理,但反认知类的标题不需要讲道理,就能对人造成极大的触动。
(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爆文制造》 作者: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