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为何两次脑梗

2021-05-12 15:05李青
健康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测血压脑梗诊室

李青

动态监测发现“真凶”

动脉硬化有四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煙,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明确诊断,但是血压的测量变数较大。老人家不吸烟,没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有可能问题出在血压上。于是,我给老人家做了一个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正如所料,老人家患有高血压。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日间段内,收缩压持续超过135mmHg(毫米汞柱),最高150mmHg(毫米汞柱);夜间时间段22:27~次日6: 00,收缩压持续超过130mmHg(毫米汞柱),最高157mmHg(毫米汞柱)。

根据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0/80 mmHg(毫米汞柱);或白天收缩压/舒张压≥135/85 mmHg(毫米汞柱);或夜间收缩压/舒张压≥120/70 mmHg(毫米汞柱),符合其中一个就诊断为高血压。可是,为什么医生测量血压没有问题呢?这就是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测量正常或略高,而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有高血压。

测量血压的方法

一般来讲,获得血压数据有三种方法: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

诊室血压由医生测量,测量操作规范,但测量时间一般都是医生上班时间,对其他时段的血压情况就不了解了。还有,许多患者来到诊室后会紧张,测得的血压往往比实际血压要高。所以,诊室血压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

●家庭自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是目前推广的血压测量模式。家庭自测血压由患者自行测量,操作可能存在偏差。如果得到医务人员简单培训,掌握操作规范后,家庭自测血压基本能客观反映患者日间的血压水平。

●动态血压监测

有的患者诊室测量血压时心情紧张,导致血压较高,而有的患者以夜间高血压为主,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一般不在半夜测量,所以不能准确反映患者24小时的全部血压动态状况。动态血压监测是患者佩戴专用的动态血压监测仪,24小时不间断的测量血压,日间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夜间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基本能客观反映患者24小时正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情况。所以,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外指南越来越多强调动态血压监测的必要性。

动态血压如何区分日间和夜间

关于动态血压监测的日间及夜间时段,指南是这样定义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日记卡记录的时间,晚上入睡到次日清晨觉醒的时间段为夜间,其他时间为日间,日间时间段应扣除午睡时段。

如果没有记录作息时间,可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采用狭窄的固定时间段,一般将上午8时至晚上8时共12个小时定义为日间,晚上11时至凌晨5时共6个小时定义为夜间。

哪种血压最健康

人的血压一天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高高低低上下波动的。大多数正常人的血压表现为“两峰一谷”现象,即从6~7点开始血压逐渐升高,到上午10点左右达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下午2点又开始逐渐升高,到下午5点左右达到第二个高峰,此后血压又逐渐下降;到凌晨2点左右血压降至一天中的最低谷,此后血压又开始逐渐升高。这种“两峰一谷”的血压曲线看起来像个勺子,因此医学上称这种类型的血压为“勺形血压”。夜间低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伤害最小,所以说勺形血压是比较健康的血压类型。

但有一部分人昼夜血压的变化并不按照上述规律,而是表现为非勺形血压(没有两峰一谷的规律)甚至反勺形血压(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血压曲线类似于一条直线,就属于非勺形血压。

哪类人要做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才发现了朋友的母亲是隐匿性高血压,基本明确了她一年内两次脑梗的原因。

研究发现,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与持续性高血压相仿,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者。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约为血压控制正常患者的1.8倍。这种平时血压测量正常的隐匿性高血压比较“坑人”,不容易被发现,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更容易出现心脑肾并发症。

我国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10%~18%,患病率与糖尿病相当,并不在少数。下列人群建议做动态血压监测筛查:

●高危人群,比如男性、肥胖、吸烟者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等;

●诊室血压正常偏高水平,但已出现明显的心脑肾损害,而又无其他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

一旦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应该立即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并及时启动或强化降压药物治疗。这位朋友母亲的第二次脑梗距离现在已经半年了,针对脑梗本身的药物治疗已经意义不大。当前治疗的目的是积极控制血压,而且还要联合他汀类降脂药,可避免再发脑梗。

猜你喜欢
测血压脑梗诊室
午后的诊室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先排小便再测血压
画圈测脑梗存在片面性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本报与BTV科教《健康北京》联动 六次脑梗之谜
新开的诊室
测血压时别憋尿
耳鸣和脑梗有关吗
社区医生更应重视检测非诊室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