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钢城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辽宁 凌源 1225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8月~2019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编号,利用数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急性脑梗死临床较为常见,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具体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导致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临床治疗以溶栓、药物治疗等为主,效果较为显著,目前病死率有所降低[1]。但是幸存患者多遗留后遗症,其中睡眠障碍情况较为普遍,可能与脑组织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因素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常规治疗以药物为主,但复发率较高,且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多,因此临床重视治疗方式创新,其中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改善脑部微循环,缓解睡眠障碍情况,应用价值较高[2]。本文探究了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以2018年8月~2019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编号,利用数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80岁,平均(65.73±2.92)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5.54±2.11)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80岁,平均(65.02±2.77)岁,病程3~30个月,平均(15.92±2.76)个月。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诊断标准患者;②神志清楚、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患者;③无严重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排除标准:①原发性失眠症状或其他原因引发的睡眠障碍患者;②合并脑器质性疾病患者;③低频电刺激治疗史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药物选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599),剂量10mg/次,1次/d,早晨餐后服药,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0mg/d,持续给药4周;观察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剂量减半,配合开展低频电刺激治疗,使用本院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型号:CVFF028M,生产企业:上海仁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确定患者两侧耳后乳突位置,放置主电极并固定,每天2次,主电极强度设定为10~40mA,辅电极设定为50~80mA,频率设定为135~198Hz,持续治疗30min,疗程为2周。
①临床效果,参照如下标准评估[3]:显效:治疗后患者入睡困难情况消失,晨起无不适感,连续睡眠时间≥6h;有效:治疗后患者入睡困难情况有所缓解,晨起存在轻微头部不适情况,连续睡眠时间4~5h;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情况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睡眠质量评估,于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8周进行,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使用PSQI量表,主要评估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情况,满分设定为42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40,n/%)
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n=40,±s,分)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n=40,±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25.21±3.75 14.98±3.69 12.298 0.000对照组 25.34±3.88 19.63±4.02 6.464 0.000 t 0.152 5.389 P 0.879 0.000
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情况较为普遍,发病机制: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长期缺氧缺血情况,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并促使脑组织释放大量氨基酸等物质,会作用于网状系统,对睡眠-觉醒机制造成干扰。同时脑梗死会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患者神经递质失调,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尤其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合成量降低明显,而其与睡眠-觉醒系统关系密切,是引发快速眼动睡眠的重要地质。因此针对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情况,临床治疗应以改善神经递质缺失、促进脑部循环系统功能恢复为主[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进行抑制,同时阻碍5-羟色胺再摄取,改善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进而缓解患者失眠情况,但患者脑部供血情况未得到有效改善,长期效果欠佳。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作用于脑组织毛细血管,促使脑部血液供给量增多,改善脑部微循环,并对血管收缩活性物质释放进行抑制,减弱血管收缩作用,增强其扩张作用,强化神经自我保护能力,进而有效对抗毒性物质,同时电刺激能够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抑制神经元兴奋性,避免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情况,促进人体处于放松状态,进而改善入睡困难等问题[5]。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借鉴,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可配合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放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