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孔玉 曾德菲 邓 靖 郑 婉 黄宗文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 570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范畴,其中有45%~50%的ACS是由UAP所引发[1]。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SAP)中的一种特殊病理状态,并可由于治疗的时间、方式、过程等原因的差异,产生不同的预后结果[2]。目前临床UAP的治疗方案以西医药物为主,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依然存在疗效不高、心绞痛发作控制不理想、不稳定斑块脱落等问题[3]。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多种特色疗法被应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中,且在UAP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4]。本研究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辅助治疗UAP患者,并对其心肌损伤情况与血小板活性指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取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关于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指南》[5-6]对于UAP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7]中痰瘀互结型胸痹的诊断标准。主症:心胸憋闷刺痛,痛有定处,胸痛彻背,动则加重,心神不宁,悸动不安,舌质暗淡可有瘀点,脉弦;次症:兼见气短乏力,倦怠肢重,纳呆便溏,舌体胖大,舌边可有齿痕。纳入标准: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20 min;入院时经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CT检查得到确诊;有SAP病史,且近期内有发作频率、程度、时长等情况的增加;年龄≤80岁,且生命体征稳定;近15 d内未服用任何可影响实验进程的药物;患者神志清楚,能完成本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胸痛表现,但属于继发性疾病的患者;近1个月内发生AMI或其他ACS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安全性指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级;存在心、肝、肾等多种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有明显的精神状态异常;对多种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UAP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0例;年龄65~80岁,平均(72.48±10.64)岁;冠心病病程3~9年,平均(5.74±2.89)年;心绞痛分级为ⅠA级为6例,ⅠB级为5例,Ⅱ级为12例,Ⅲ级为7例,Ⅳ级为7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23例,2型糖尿病10例,高血脂1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65~79岁,平均(71.84±11.06)岁;冠心病病程5~10年,平均(6.08±3.12)年;心绞痛分级为ⅠA级为6例,ⅠB级为6例,Ⅱ级为13例,Ⅲ级为6例,Ⅳ级为6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23例,2型糖尿病10例,高血脂12例。两组病例在临床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与活动,卧床休息与低脂低盐饮食,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口服,20 mg,每日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236)口服,100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口服,20 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391)口服,25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组方:瓜蒌15 g,薤白10 g,姜半夏15 g,桃仁15 g,红花10 g,茯苓15 g,制远志10 g,生白术20 g,黄芪15 g,当归15 g,党参15 g,三七粉6 g(冲服),炙甘草15 g。每日1剂,水煎浓缩取汁300 mL,早晚分服。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评分[8]:包括心胸刺痛、胸部憋闷、心悸不安、气短乏力4类症状,每种症状按照其病情严重程度分成4个等级,无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计2分;中度症状,计4分;重度症状,计6分。2)血小板活化功能检查: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63(CD63)、血小板膜糖蛋白42抗原(CD42b)、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抗原决定簇(PAC-1)。3)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荧光层析法进行检测B型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镇痛效果:疼痛评分采用NRS评分标准,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患者自评24h内最高的疼痛得分,记录心绞痛每日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每日硝酸甘油用量。
1.5 疗效标准 显效: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段下降部分恢复正常或抬高程度>0.1 mV或发生倒置的T波变为直立状态。有效: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段下降部位的抬高程度在0.05~0.1 mV的范围或倒置的T波变浅程度超过25%。无效: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加重: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段成持续下降状态且下降程度超过0.05 mV的范围,或倒置的T波倒置范围继续增加且超过25%,或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的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心胸刺痛4.83±1.15 1.41±0.16**△4.85±1.25 2.52±0.65*胸部憋闷4.72±1.21 1.36±0.19**△4.71±1.24 2.41±0.55*心悸不安4.93±1.23 1.46±0.21**△4.91±1.33 2.59±0.62*气短乏力5.13±1.52 1.58±0.22**△5.17±1.69 2.81±0.83*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小板活化功能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D63 4.82±1.47 1.49±0.51**△4.75±1.55 2.71±1.14*CD42b 59.73±7.49 81.26±9.81**△60.81±7.52 68.94±8.84*PAC-1 29.97±5.48 9.42±2.73**△30.73±5.64 19.33±4.28*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肌损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NP(pg/mL)194.52±22.36 95.31±15.39**△196.21±22.15 151.32±18.27*cTn(IU/L)171.35±20.36 89.37±9.78**△169.82±19.48 125.62±13.63*CK-MB(IU/L)242.18±28.45 9.42±2.73**△241.36±28.78 19.33±4.28*
2.4 两组治疗前后镇痛指标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镇痛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镇痛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镇痛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RS评分(分)7.37±2.26 0.79±0.15**△7.45±2.18 2.31±0.75*发作频率(次/d)4.82±1.33 0.62±0.12**△4.73±1.28 2.15±0.69*持续时间(min/次)9.07±3.06 2.04±0.74**△9.12±2.98 4.81±1.62*硝酸甘油用量(g/d)3.72±1.16 0.42±0.13**△3.59±1.13 1.41±0.56*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观察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研究发现,血小板的活化功能在UAP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在患者局部冠状动脉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时,处于静息状态的血小板的活化功能被激活,使其发生局部凝聚,并释放生物活化因子,最终导致斑块局部发生相互诱导与协同作用,进而导致处于稳定状态的斑块发生破裂,使UAP进展为AMI[9-12]。而BNP作为一种能够反映心肌细胞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在发生心肌损伤时,血清中BNP的水平亦随之升高,而cTn与CK-MB亦是典型的心肌酶谱指标,在发生心肌损伤的早期,其分泌情况就可以随之增加,若心肌血供下降,则cTn及CK-MB的血清水平呈负向升高[13-14]。这几种指标的水平均是反映UAP治疗与预后的客观数据,是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可行性的重要参照指标。
在中医学中,一般将UAP等同于“胸痹”进行辨证论治,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且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端,实则为寒凝、血瘀、痰浊等实邪致病,诸实邪停聚于局部,痹阻胸阳,阻滞心脉,不通则痛,发为本病;虚则为气虚、阳虚、气阴两虚等脏腑虚损情况,心脉失养,无以推动温煦,不通则痛,发为本病,因此“胸痹”存在多种临床分型,有虚有实,但其中尤以痰瘀互结型胸痹与多数患有UAP的表述症状最为接近[8]。目前大多数临床就诊的UAP患者,以本虚为发病基础,标实为发病条件,内外因素相互纠结而成,所以其治法也需兼顾虚实两方面因素,既要重视其经络“不通则痛”之表现,又不可忽视其素体“虚损耗伤”之基础。
瓜蒌薤白半夏汤源于《金匮要略》,以“痰湿壅盛,阻闭气机,不通则痛”为病因,以“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为治则,方中瓜蒌为君药,宽胸涤痰,配伍薤白与姜半夏,可助君药消痰之力,又可推动心阳之气,开散郁结,是治疗痰浊型胸痹的推荐方药[14]。同时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主要成分不仅能够起到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局部冠状动脉血流变化、保护及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等作用,还能够起到抗肿瘤、抗菌、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15]。这也与本次研究的实验结果相同。临床应用发现,临床UAP患者依然存在活血之力有所欠缺、未有补虚强壮之能等问题,因此笔者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加味,并调整剂量,使其更适用于临床治疗。其中三七、桃仁、红花3药,既可达到行气、活血、镇痛之效,又可防止诸药活血之力太过而致出血,加茯苓、远志、白术3药,既可增强祛痰化湿之力,又可益气健脾;增加黄芪、当归、党参,以达并补气血、补虚强壮之能;最后增加炙甘草,即可稳心定悸,又可调和诸药峻烈之性;诸药配合共奏活血止痛、宽胸涤痰、益气健脾、安神定悸之功。
综上所述,观察组在血小板活化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在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等方面,均要优于单纯应用西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提示此种治疗方案在降低UAP患者心功能损伤概率与调整凝血功能方面,作用尤为明显,且在强效镇痛与减少西医药物剂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药与西药对于UAP的治疗有不同的侧重,两者结合临床疗效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