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意 卢卫忠 匡 雷 陈 洪 陈立谷 侯伯男 匡志平 邓 磊 何 震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急性腰扭伤主要是由于腰部用力失衡引起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过度牵拉而导致的急性损伤,以发病急、局部异常疼痛难忍和腰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若治疗不恰当或不给予及时治疗将导致腰部“筋骨失衡”,容易发展为慢性腰痛,严重时产生更多的并发症。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优势明显[1-2],其中较有特色的治疗方法是针刺治疗[3-4]。恢刺属十二针刺法中具有针对性治疗筋伤病证的刺法之一,其特点为针感强烈,刺激量较大,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我们采用恢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6~65岁;在接受本治疗期间未用其他治疗方法;自愿接受本试验;能配合完成治疗,并签署之情同意书,能及时随访。排除标准: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伴有骨折、滑脱、椎体滑脱等其他运动系统疾病者;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皮肤病者;合并严重内科系统疾患者;过敏体质或对酒精、碘伏等消毒药品过敏者;严重精神疾病者,依从性较差,不能坚持随访者。脱落标准:治疗未结束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恶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者;自动放弃或加用其他治疗者;未按规定治疗导致无法判断疗效或临床资料有误影响判断疗效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适,退出本次试验,最终得到完整资料57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腰部活动ROM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研究基线状况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恢刺法治疗,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确定局部阿是穴(局部明显压痛点或肌肉痉挛可触及条索状硬状处附近),配以肾俞、腰阳关、腰部夹脊穴。操作者按常规消毒,然后用1.5寸毫针垂直刺入穴位,穴位得气后将针缓慢退至皮下,不出针,再将针体倾斜,沿前后左右的方向,分别逐层刺入0.5~1寸,反复数次,然后左右提插捻转,扩大针孔,使之再次得气或患处肌肉痉挛稍缓解为度,留针20 min,留针期配合TDP照射,照射距离以患者自感温度舒适为宜,每日1次,治疗为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刺法治疗,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穴位同治疗组,操作者按常规消毒,然后用1.5寸毫针常规针刺,采用平补平泻,同样以患者得气后为度,留针20 min,配合TDP照射,治疗频次和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同时配合卧硬板床休息、下床时佩戴腰围保护等基础性措施,禁用其他影响急性腰扭伤症状的药物或措施,包括其他理疗、口服及外用药等。
1.4 观察指标 1)腰痛缓解情况。采用VAS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患者腰部疼痛程度。2)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根据腰椎活动度ROM评分来评价腰部功能恢复情况,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时腰椎活动ROM评分。3)日常生活动作恢复情况。参照张琴明等[6]制定的方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该评分标准包括睡觉翻身、站起、弯腰、洗脸、1 h坐位、行走和持重物7个动作,非常困难为0分,困难为1分,容易为2分,共14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时进行评分。4)炎症指标。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分别采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1.5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7]方法,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进行综合评分。显效:腰部疼痛完全消失,腰椎活动度正常,临床证候总积分≥70%。有效:腰部疼痛减轻,腰椎活动基本正常,临床证候总积分≥30%,<7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3、7 d后,两组患者腰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下同。
治疗后3 d 3.36±1.52*△5.86±1.27*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8 29治疗前8.52±1.38 8.63±1.32治疗后7 d 1.55±0.39*△3.26±1.36*
2.2 两组治疗前后腰部活动ROM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3、7 d后,两组患者腰部活动ROM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部活动ROM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部活动ROM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8 29治疗前3.95±0.33 4.02±0.31治疗后3 d 1.75±0.38*△2.96±0.87*治疗后7 d 0.76±0.07*△1.72±0.13*
2.3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3、7 d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8 29治疗前5.52±1.43 5.83±1.56治疗后3 d 9.65±1.89*△7.18±1.63*治疗后7 d 12.52±2.58*△10.03±2.18*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5。治疗3、7 d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mg/L,±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mg/L,±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8 29治疗前55.2±9.43 53.7±8.72治疗后3 d 20.3±6.43*△33.5±7.12*治疗后7 d 5.13±2.38*△10.63±3.21*
2.5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6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急性腰扭伤多数因突然遭受间接暴力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关节和腰骶关节囊所产生的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比较常见,以局部疼痛、肿胀、腰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点[8];常发生在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多见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本病属于中医学“瘀血腰痛”“伤筋”范畴,论述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如《素问·五藏生成》中提到“诸筋者,皆属于节”,指出筋伤多发生在关节、骨骼附近,筋伤则会影响骨和关节的正常功能,打破“筋骨平衡”。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定特色和优势[9],根据中医辨证,急性腰扭伤证型多为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为腰痛剧烈,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腰部板硬,活动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治法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针刺作为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但普通刺法得气时间较长,针感不强,我们将恢刺法用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结果表明,在缓解患者腰部疼痛、解除腰肌和臀肌痉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刺法。恢刺法顾名思义,“恢”即“恢复”,指恢复筋骨的意思,其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七篇《官针》中“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从中不难看出恢刺法是专对筋肉疼痛拘急的一种特殊刺法,也属于运动针刺法的一种。急性腰扭伤患者,亦属筋痹,局部气血瘀滞,肌肉多处于拘急、痉挛且僵硬状态,若直接进针,会出现进针困难或滞针情况出现,严重者会加重局部肌肉紧张,导致疼痛加剧。恢刺法多从疼痛点或肌肉痉挛处附近周围刺入,避免了上述情况发生,手法体现“动静结合”,进针后再退至皮下不出针,再往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逐层刺入,以达到增强针感,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解除局部筋肉紧张和痉挛,患者腰部功能和日常生活动作得以恢复。
恢刺法针刺面积较大,直达肌层,经过大幅度提插捻转对肌肉痉挛具有缓解作用。王俊翔等[10]研究发现,运用恢刺法刺激主动肌群,能抑制痉挛肌神经元兴奋,易化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从而缓解肌肉痉挛,同时针刺本身具有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达到对炎症反应明显的抑制作用[11]。作为运动针刺法的一种代表刺法,恢刺法也具备针刺的优势。貌杨萍等[12]研究发现恢刺法在肩周炎急性期发作期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杨静[9]研究发现,恢刺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局部神经等软组织循环,缓解局部疼痛。我们的结果也表明,恢刺法能明显减轻急性腰扭伤后创伤反应,其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优于普通刺法。
本研究选穴均为近部取穴,腰阳关为督脉上阳气最旺盛的五大腧穴之一,能平衡全身气血阴阳,为腰腿运动之枢纽,能有效治疗腰痹证[14-15]。李林等[16]研究表明通过针刺夹脊穴能刺激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使痛觉纤维传到受阻,从中起到镇痛作用。而恢刺法较普通针刺,能明显加大穴位的得气感,发挥相应穴位的效应更明显。我们的结果表明,恢刺法治疗患者中医综合总有效率高达85.71%,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的72.41%。
采用恢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在缓解患者腰部疼痛、减轻创伤炎症反应、改善腰部活动度、恢复患者日常生活动作和中医综合疗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