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君 ,顾安康,李群燕 ,闫学文 ,翟琼莉
(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2.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300060)
患者女,61岁,四肢远端丘疹反复发作6个月,于2019年3月15日就诊我科。患者自6个月前于下肢足踝周围出现丘疹,上覆鳞屑,后逐渐增多,并出现于上肢远心端。无明显主观症状。
体格检查: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浅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双上肢内侧,双下肢足踝周围可见褐色丘疹,部分融合呈斑块,直径0.2~1 cm不等,上覆少量鳞屑,部分丘疹表面轻度糜烂,见图1~3。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肝炎梅毒检测阴性。
图1 双上肢皮疹,可见丘疹鳞屑
图2 右下肢足踝部褐色丘疹,局部融合成斑块
图3 双下肢足踝周围可见褐色丘疹,直径0.2~1 cm不等,上覆少量鳞屑,部分丘疹表面轻度糜烂
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侵入,淋巴细胞核周可见空晕,细胞核可见异型性。真皮浅至深层及脂肪层可见致密淋巴细胞灶状分布,呈楔形分布。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见图4~6。
图4 活检组织HE染色
图5 活检组织HE染色
图6 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进入表皮淋巴细胞):CD3(+),CD8(+),CD2(+),T 细胞胞浆内抗原(TIA)-1(+),CD30(-),CD4(-),CD5(±),CD7(±),CD20(-),GrB(-),兔抗人增殖细胞核核抗原单克隆抗体(Ki-67):>10%,见图 7。
图7 CD3(+),CD4(-),CD5(±),CD7(±),CD8(+),CD30(-),GrB(-),TIA-1(+),Ki-67>10%
基因重排:T 细胞受体(TCR)β(+),TCRG(+)。
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D型)。
患者拒绝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经20个月随访,患者皮损偶有部分消退,时有新发皮损,起初多以四肢末端为主,后肢端皮疹消退,间断出现躯干散在发皮疹,每次新发皮损约为直径5~10 mm大小,约7~20 d可自行消退,无明显系统症状,一般状况良好,常规体检血尿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腹部肝胆胰脾超声未见异常。
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 papulosis,LyP)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淋巴瘤,与皮肤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同属于皮肤原发CD30+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范畴。肿瘤性增殖的淋巴细胞CD30染色阳性为特点。临床上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丘疹,常伴有坏死结痂。病情进展缓慢,愈后较好。病理表现上,目前LyP根据组织学改变以及基因检测手段分为A型:组织细胞型;B型:类似MF型;C型:类似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型;D型:CD8+淋巴细胞亲表皮型;E型:淋巴细胞亲血管型;F型:淋巴细胞亲毛囊型;G型:6q25.3染色体重排型[1]。
D型LyP类似其他类型LyP,临床行为呈惰性。病理表现为明显亲表皮的CD8+淋巴细胞,HE染色下组织学形态部分类似于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以及皮肤原发性侵袭性CD8+细胞毒性亲表皮T细胞淋巴瘤。亲表皮细胞为小到中等大小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30(+)。Saggini等[2]对9例临床具备典型LyP特点,组织学表现明显CD8+淋巴细胞亲表皮行为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1例CD30(-),另外3例CD30(±),提示在此类型LyP中CD30的表达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丘疹结痂,病情进展缓慢,单一皮疹直径不超过1 cm,病理形态上出现了致密分布的淋巴细胞,并有明显的亲表皮现象,符合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特点;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查,表现亲表皮行为的淋巴细胞表现为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特征,具体表现为CD3(+),CD8(+),CD4(-),CD5(±),CD7(±),CD20(-);基因重排 TCRβ(+),TCRG(+)。尽管 CD30 在亲表皮的淋巴细胞中阴性表达,但结合临床反复消退发生的丘疹形态,以及HE染色下LyP较为特征的楔形浸润模式,仍考虑D型淋巴瘤样丘疹病。
Simo等[3]通过回顾文献指出,尽管大体结构符合LyP的特点,但CD8+的D型LyP在病理形态上存在与CD8+蕈样肉芽肿、B型LyP以及皮肤原发性侵袭性CD8+细胞毒性亲表皮T细胞淋巴瘤重叠之处。在Simo的文献回顾中,少部分D型LyP病例(29%)表现出CD30的少量或阴性表达。与显著表达CD30+的LyP相比,CD30+低表达或阴性的D型LyP细胞亲表皮现象更加明显,进入表皮细胞扩散至表皮全层,以中小T淋巴细胞为主;与之相对的是,显著表达CD30+的LyP亲表皮细胞为中到大型T淋巴细胞,细胞浸润以表皮中下部为主。本例患者皮疹组织学可见亲表皮的异型淋巴细胞累及表皮全层,故符合既往文献描述。
鉴别诊断:①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是一种T细胞来源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好发于四肢末端,多为局限型(Woringer-Kolopp病),少见播散型(Ketron-Goodman病)。病程常呈良性过程,可复发。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病理表现为完全的表皮内不典型单一核细胞浸润。浸润细胞免疫组化主要表现为 CD3(+),另外 CD4(+)/CD8(-)、CD4(-)/CD8(+),或者 CD4(-)/CD8(-),其中 CD8(+)/CD4(-)占 53%,CD4(+)/CD8(-)占36%,而 CD4(-)/CD8(-)占 11%,有 47%的病例可高表达CD30[4-5]。本例患者需要与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相鉴别,但后者临床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缓慢扩大的红斑及肥厚斑块,直径可达30 cm,可有溃疡形成及疣状增生。
②皮肤原发性侵袭性CD8+细胞毒性亲表皮T细胞淋巴瘤:该疾病表现为丘疹、结节斑块或肿瘤,表面常发生溃疡或坏死,常累及内脏。患者常愈后不良,于诊断后短期内病情进展死亡。该疾病组织表现可见带状致密分布的中小型,或中到大型T淋巴细胞,有高度亲表皮性。同时可见肿瘤细胞对血管及皮肤附属器的破坏。免疫组化可出现CD8(+),CD3(+),TIA-1(+),GrB(+),CD2(-),CD5(-),CD7(-)。该病临床行为及皮疹特征与本病例不符。
作为代表性的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CD30的阳性表达对于LyP的诊断至关重要,但是通过对既往文献与病例分析,CD30在不同病例中的表达程度并不一致。提示除B型之外,D型LyP也可能存在着CD30的低表达或阴性表达,故必须结合临床特征与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以及皮肤原发性侵袭性CD8+细胞毒性亲表皮T细胞淋巴瘤,以及部分检测到单克隆T细胞的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相鉴别,值得注意的是。明显的CD8+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在上述疾病中都可能出现,故结合临床皮疹形态,以及病情进展加以区分非常重要,需要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的密切合作。LyP为临床行为惰性疾病,不需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个别病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或维甲酸类药物系统治疗,外治选用补骨脂素结合长波紫外线疗法(PUVA)及5%咪喹莫特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