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

2021-05-12 13:11贾少艳刘瑞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亚群淋巴细胞计数

贾少艳,刘瑞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为免疫性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1]。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出血,严重者可导致内脏及颅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多以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为主,这类药物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二线药物为血小板生成药物,其中rhTPO为促进血小板生成的多肽因子,可提高外周血小板水平,且耐受性较高[2]。本研究选取98例ITP患者,旨在探讨地塞米松联合rhTPO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IT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0~68岁,平均(43.25±10.05)岁,病程1~9 a,平均(4.60±1.38)a;试验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1.97±9.42)岁,病程2~10 a,平均(5.05±1.54)a。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3]中关于ITP的诊断标准;(2)经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骨髓像、血小板相关抗体及治疗前出血评分等检查确诊为ITP;(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4)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5)无血栓疾病病史。

1.2.2排除标准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肝、肾功能异常;(4)孕期或哺乳期;(5)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地塞米松(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561)治疗,静脉滴注,每次15 mg,每天1次,持续用药14 d。

1.3.2试验组 接受rhTPO(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48)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地塞米松用法用量同对照组。rhTPO皮下注射,每次1.5×104U,每天1次,持续用药14 d。

1.4 观察指标

1.4.1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即血小板计数>1.0×1011L-1,无出血症状;(2)有效,即血小板计数上升至(0.5~1.0)×1011L-1,较治疗前上升30×109L-1以上,基本无出血症状;(3)无效,即血小板计数以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2不良反应 包括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及膝关节疼痛伴乏力等。

1.4.3血小板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 治疗前后以东亚F-800型血球计数仪进行血小板数量检测,以流式细胞分析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进行检测。

1.4.4血小板变化情况 包括血小板最高峰值平均计数、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停药后血小板恢复治疗前水平时间及血小板达最高峰时间。

2 结果

2.1 疗效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血小板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血小板数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 数量对比

2.3 血小板变化情况试验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血小板达最高峰时间及停药后血小板恢复治疗前水平时间较对照组长,血小板最高峰值平均计数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变化情况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血压升高2例、血糖升高2例;对照组血压升高3例、血糖升高2例、合并膝关节疼痛伴乏力1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4/49)]与对照组[12.24%(6/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6,P=0.505)。

3 讨论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认为是机体自身抗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过度破坏,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4]。ITP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渗血及吐血等症状,颅内出血是该病的致死原因。传统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减少自身抗体形成,减轻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骨髓造血和向外周血释放,但长期使用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多[5]。

rhTPO是以基因重组技术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后经提纯所获的全长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可促进早期巨核细胞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加快血小板从巨核细胞释放。研究发现,rhTPO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使ITP患者在停用该药后仍能保持血小板数量稳定[6]。已有研究结果表明,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一定效果[7]。联合用药是目前治疗ITP的新策略,本研究采取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ITP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地塞米松联合rhTPO后,通过不同作用机制优势互补,显著地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可减少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较对照组多,试验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血小板达最高峰时间及停药后血小板恢复治疗前水平时间较对照组长,血小板最高峰值平均计数较对照组大。rhTPO作为特异性较高的血小板刺激因子,能促进巨核细胞生长及分化,产生较多功能性血小板;地塞米松亦能促使血小板释放。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血小板数量及峰值增速加快,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持久,能改善患者血小板变化情况,增强免疫功能[8]。

综上,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ITP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血小板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改善血小板变化状况,安全性较高,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

猜你喜欢
亚群淋巴细胞计数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古人计数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