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彬彬
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就要着陆数亿公里外的火星了!在这项人类壮举背后,90后女孩鲍硕功不可没。作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40年来首位女总调度,她正是对“天问一号”发号施令的人。为了“追火星”,她每天只睡4个小时,成为许多年轻人推崇的“90后标杆”“正能量之星”。
1992年,鲍硕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妈妈是首钢工人,爸爸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父母以身作则地影响着鲍硕,要她做个吃苦耐劳、善良正直的人。这种宝贵的品质,恰恰是鲍硕一步步向上攀登的基石,也成了她的闪光“底色”。
十多岁的时候,鲍硕就望着夜空中的月亮和星星,思索上面会不会有火山和水,有没有生命存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渐渐对鲍硕产生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吸引力。
父母虽然不懂天文知识,但很支持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女儿多看相关书籍和新闻,让她自己用知识去破解心中的一个个太空谜团……
鲍硕长大后,开始羡慕宇航员的工作。因为那些“飞天”英雄可以近距离观察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星球,甚至可以用双脚踩上去!于是,成绩出色的鲍硕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4年,她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钻研太空知识。
大学毕业后,鲍硕虽然未能如愿当上女宇航员,却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为一名“航天人”。她从事调度工作,主要是给航天器发送指令,并协调各部门。
调度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对着程序念口令”。鲍硕发现,前辈们传下来的笔记上记满了临时突发事件。对任务状态、关键节点、易出现的问题等,她都要熟记于心。调度岗位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一点迟疑都有可能影响航天器的安全。
从一个学习和模仿前辈的航天新人,到可以逐渐独立组织各岗位完成工作的调度,鲍硕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功调度“玉兔二号”在月面运行的工作经历,让她更加成熟老练。
每当看见前辈们对全球几十个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声传“天地”,号令“八方”,神气十足,鲍硕心里就十分羡慕,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这个“帅气”的岗位。工作四五年后,因鲍硕心思缜密,专业过硬,航控中心真的把总调度这个关键岗位安排给了鲍硕。
2019年操控“嫦娥四号”巡视器,是鲍硕首次站到总调度的岗位上,也是她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响彻整个航控大厅。作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40年来第一位女总调度,当时鲍硕心里有点发颤。虽然已经练习了无数次,可当摸到话筒时,她还是紧张到差点失声。大厅里非常安静,大家都在等总调度下达口令,鸦雀无声的氛围更增添了这个90后女孩的心理压力。
好不容易用微颤的嗓音,大声发出相关指令后,同事的一句评价,却让鲍硕差点崩溃:“你传达指令怎么还带娃娃音啊?”“那我就改掉!”鲍硕下意识捏了捏拳头,咬牙表态。
下班后,鲍硕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仔细翻看前辈们的录像,模仿他们干净利索地发布指令,并尽量压低自己的嗓音,说话节奏放慢……记不清经过多少次练习之后,鲍硕的声音终于变得坚定有力。
2020年,鲍硕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指挥官。“嫦娥五号”要降落到月球上,还要从月表带回土壤,探测任务比“嫦娥四号”的难度提升不少。鲍硕要掌握成千上万条调度指令,还要清楚各个系统的运行环节,了解飞行器的最新状态,海量学习内容,让鲍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每一条发往月球的命令,只要几秒钟就能达到,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更改,必须一次成功,百发百中。”为了保证不出差错,鲍硕不断苦练,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可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是让她陷入焦虑之中,害怕因为自己的失误让整个计划失败。“有段时间,我这个新手总调度甚至都有点干不下去了。嫦娥五号的状态太多,新挑战不断,我甚至觉得再努力都学不完。”
越是紧张,工作的状态就越不佳,鲍硕及时告诫自己:“挺住,要战争困难和挑战!你是第一个出现在这个岗位上的女性,必须开个好头!”每当情绪快要崩溃时,鲍硕一下班就去跑步,让身体的劳累迫使脑袋不再去多想。
户外运动和听相声,是鲍硕缓解压力的两大方式。无论是跑步还是和家人、同事一起打羽毛球,大汗淋漓之后,都能让她获得一种轻松愉悦感。睡前听听德云社的相声,哈哈一乐,也能让她放松下来。第二天重新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时,鲍硕心里的畏难情绪消失殆尽,整个人又变得聪敏积极。
“嫦娥五号”计划在月面工作48小时,鲍硕要求自己提前适应时间差,必须在最重要的环节时刻保持清醒。于是她提前1个月就开始调整睡眠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熬过头昏脑涨的折磨,鲍硕慢慢适应了新的作息规律。在执行任务前两周,鲍硕干脆两天睡一次觉,“想试试看,能不能在少睡的情况下也保持思路清醒。”
鲍硕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换来了比预想还要好的结果。“嫦娥五号”月面初始化,钻取,载荷工作,表取,国旗成像,各个环节都与地面远控配合紧密。月表取样工作甚至比预计时间快了7个小时。
在这项重大调度工作中,鲍硕业务熟练,口令准确,遇事不乱,同事们都称赞这个90后的姑娘“不简单”!鲍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天她身为航天人的骄傲和激动:“我们真的通过远程指挥嫦娥五号,挖到了宝贵的月球土壤样品!”这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收集到月壤的国家。
圆满完成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后,鲍硕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新任务——命令“天问一号”飞向火星!这是中国自主研发出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而推开了我国探测行星的大门!
鲍硕工作的北京航控中心,正是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指挥调度所在。作为指挥调度、分析计算、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这里堪称“天地之间的唯一纽带”,也是“玉兔”“嫦娥”“天问”等中国太空探测器的“大脑”。所有信息都在这里汇集,一切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所有的应急处理也都在这里完成。身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总调度,鲍硕工作的重要性和压力可想而知。
“我是北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23时00分00秒实施深空机动控制!”坐在调度中心的鲍硕,先后对分布在全球的同事们,以及火星探测器“发号施令”,一如既往地沉稳干练。
鲍硕需要控制火星探测器的发动机,在2900万公里外的太空点火约8分钟时间,使“天问一号”能够进入预定轨道,与火星交汇。如何让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就必须让分布在全球的测站和地面系统的近百个点站协同合作。鲍硕的工作就像“绳子”一样,串起所站点,让他们默契配合,完成每一次的目标。
探测火星绝非易事。截至目前,国际上已有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但成功率仅为一半。“天问一号”通过一次发射,将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项重大任务,这是世界首创,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深空探测。
在航控中心,鲍硕既要协同、指挥和调度,对上、对下、横向联络几十个单位,还要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各单位开展方案设计,软件研发,硬件集成,岗位训练,联调联试等,确保任务准备进展顺利。调度工作十分考验人,每个站点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有时鲍硕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响起来,她总是一路小跑着,处理各种事情。
鲍硕很清楚,给“飞天神器”发号施令看似很酷,其实背后是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为指挥调度的每一个动作和指令,都可能会影响航天器的安全,关乎探测任务的成败。
火星探测的最大特点,是距离遥远。以往的月球探测最远约38万公里,而火星离我们最远约4亿公里。这意味着向航天器发送一条指令,可能需要44分钟后才能等到回复。每当鲍硕向“天问”发出指令,要比平常更紧张,也更细致。“因为之前对嫦娥号探月器发号施令时,基本都能够实时看到执行效果。而现在随着‘天问’越飞越远,发出一条指令后,几十分钟才能看到它相应的状态变化。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地面更严谨,否则一旦出现差错,时间、人力、经济成本就会被不断拉大……”
鲍硕印象最深刻的是“天问一号”在奔赴火星的路上,她对环绕器成像控制。当“天问”探出身上的摄像装置旋转镜头,自拍成功,传回地球,鲍硕和航控中心的同事们纷纷起身鼓掌,激动得红了眼圈。“天问”成功拍到了深空中的自己,和它身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当看到国旗闪耀在外太空,鲍硕都会觉得特别幸运,庆幸自己能为祖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环绕火星获得成功,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它又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顺利进入火星停泊轨道。目前“天问一号”上的仪器都已经开始工作,它们会拍下着陆前的影像传回地球,预计今年内,“天问一号”就会正式降落到火星上。
随着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布于世,鲍硕成功“出圈”。不少网友惊呆了:92年的女孩!指挥火星探测器!鲍硕成了许多年轻人崇拜的榜样。
其实在生活中,鲍硕和普通的90后没有什么不同。工作时忙碌又严肃的她,下班后也是一个会用美颜相机自拍的可爱女孩。中央电视台邀请鲍硕,和主持人苗霖一起演唱《中国声音中国年之问天》。鲍硕身穿大红服装唱Rap的活泼模样,一改大家对航天工程师的刻板印象。
说到未来的伴侣,这个29岁的姑娘期盼能遇着一份甜蜜爱情:“另一半不一定要很懂航天,但一定要理解我对航天事业的这份热爱。”
在鲍硕心里,航天是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唯一的缺憾是无法多陪父母。虽然家和飞控中心相距不过40公里,但她每年回家的次数却屈指可数。2021年春节前,鲍硕给父母买了年货后就匆匆返回岗位,临别时只能俏皮又无奈地对父母说:“我的工资卡随便刷哈!”
从年头到年尾,鲍硕和同事们都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通宵达旦工作更是家常便饭。她说:“世如焚炉,人似柴薪,每个人燃烧自己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是所有人能够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份事业去奋斗和付出,是幸运的。”在每一声“各号注意,我是北京”的背后,都是中国航天人的辛苦、喜悦、幸福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