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战役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1-05-11 05:37李慧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革命精神

[摘要]桂北是一块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圣地。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它实际上包括两重激烈斗争:一是同“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进行生死血战;二是同党内的“左”倾思想路线作斗争。湘江战役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从此翻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湘江战役;革命精神;初心使命

[作者简介]李慧(1971-),女,湖南邵阳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广西地方党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红军在广西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历史考察研究”,项目编号:19YJA710020。

[中图分类号] D2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4-0008-03

习近平指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广西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省区,桂北则是一块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圣地。自1934年11月25日起,中央红军由永安关和雷口关先后进入桂北五个县,并在此同国民党军展开了长征史上最壮烈、最关键的战斗——湘江战役。至12月13日止,红军翻越了老山界进军贵州,共历时19天。学术界认为:红军长征过桂北的19天是“扭转毛泽东命运、扭转红军命运、扭转中国革命命运”的19天。红军官兵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革命理想高于天、民族利益至上;英勇血战、不怕牺牲;顾全大局、永不言败;依靠人民、与人民患难与共”①的湘江战役精神,值得每个党员干部好好学习和传承。

一、湘江战役发生在红军长征途经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桂北是党的民族工作的初心地。

湘江战役发生在桂北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通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这里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深受地主、土司等的繁重剥削,再加上国民党的离间和反动宣传,广大民众对党和红军缺乏正确认识,以致经常出现红军还未到,群众早已跑到山上躲起来的状况。这给红军队伍的扩充和筹粮等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中革军委高度重视桂北的民族工作。

(一)根据桂北的实际情况,制定争取少数民族工作文件

红军还在进军广西的途中,红军总政治部就于1934年11月19日发布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少数民族工作纲领性文件《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指出:“我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作战,都密切关系着少数民族的问题……,各军团政治部,必须把这个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②指出了做好少数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入桂北后,仅11月29日这天,中革军委就发布了两个少数民族工作文件:《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对苗瑶民的口号》。指出“我们对瑶民(或苗民)的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汉族压迫和剥削,汉民与瑶民的民族平等,给瑶民彻底的自决权,并在精神上与物质上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争取瑶民弱小民族对于苏维埃与红军的同情、拥护……各级政治部必须依照各地不同的环境与各地不同的情况,加以具体与通俗化。”③这些具体文件的制定,为做好桂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二)党和红军植根于人民,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为了唤醒群众的革命觉悟,红军在桂北所到之处,总是宣传工作先行一步。从宣传的方式看,主要有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口头宣传、演讲、开座谈会、上门拜见少数民族首领等,仅宣传标语就书写了1000多条;从宣传的内容来看,有宣传红军的性质、党的方针政策和优良作风的,有宣传抗日的,有反对国民党压迫和剥削的等。如红军在灌阳张贴的标语就有:“红军是抗日的武装;打倒屠杀工农和革命民众的国民党;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和瑶民是一家人,我们要协力同心扫平李宗仁白崇禧等。”④党和红军始终植根于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如红34师途经新圩时,“虽然饿得不行,宁愿用泔水充饥,也不拿百姓一个红薯”。⑤老百姓从红军的一言一行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劳苦大众求翻身得解放的军队,是真正抗日的力量。

2019年5月,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桂北各族群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红军,支援前线:他们为红军当向导、送情报、筹集粮食,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收容、救治因伤病而掉队的红军战士,出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场面。即便在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异常残酷的情况下,贫苦农民也踊跃参加红军。如文市镇农民蒋长元“丢脱锄头就站到队伍里去了”。⑥

二、从湘江战役的军事斗争背景看,要突出重围,红军必然会付出重大牺牲。

湘江战役实际上包含两重激烈斗争:一是同“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进行生死血战;二是同党内的“左”倾思想路线作斗争。从军事斗争背景看,1934年11月12日,继在赣、粤、湘三省设了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又开始在桂北精密布置第四道封锁线。“命令追剿军总司令何键指挥的西路军和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进行追剿;命令粤军陈济棠部进入粤、湘、桂边进行截击;命令桂军白崇禧以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进行堵截。五路大军总兵力近30万,前堵后追,在湘江东岸地域部署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企图凭借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再加上湘江天堑,一举全歼红军。”⑦此时的红军正处在一个前有湘江阻挡,后面和左右两侧有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险境之中,要突出重围,只有血战湘江。

(一)民族利益至上,红军用血肉之躯铺出一条西进血路

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决定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在桂北湘江两岸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国民党军飞机不断撒下传单叫嚣:“我们奉总司令的命令等你们很久了,请你们快来。来!来!来!来进我们安排好的天罗地网!”⑧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战情极度险恶的情况下,中央红军以誓死保卫党中央的英勇气概,决定杀出一条西进的血路,以掩护中央纵队安全渡江。11月28日至30日,湘江战役的三大战役即新圩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全面展开。红3军团第5师在新圩与桂军激战3天3夜,师参谋长胡浚、团长黄冕等2500人为国捐躯。红1军团与湘军4个师激战2天3夜,团政委易荡平等2000多人壮烈牺牲。到湘江战役结束时,2万多名红军英烈长眠在桂北湘江这片热土上,最终在国民党军队的“铁壁合围”中杀开了一条血路,保证了红军主力部队安全渡江,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二)初心永恒,红军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湘江战役精神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时指出:“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⑨在湘江战役中,红军不仅要面对近30万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围追堵截,而且要同极度饥饿和疲劳作斗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陈树湘在长征途中担负中央红军的后卫任务,他指挥的红34师约6000名子弟兵,在湘江突围时全部壮烈牺牲。自身负重伤被俘后,趁敌不备,把手伸进腹部绞肠自尽,实现了“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国民党军拉网式的合围态势,胡震把拳头往桌子上一砸:“让他们来吧,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让敌人到新圩!”李天佑回忆当时的情景:“有的山头是全部战士伤亡之后才被敌人占领的……”⑩湘江战役进行得非常惨烈,子弹用完了,红军同国民党军展开了肉搏战,用拳头打,用牙齿咬……。为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湘江战役可以看出:革命哪怕取得一点点进展和胜利,永远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不管走多远,我们都要永远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三、从湘江战役的思想斗争背景看,要从恶战中保存革命实力,必须解决党内的错误路线问题,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浴火重生后的中央红军接下来该怎么办?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摆在红军和共产党人面前,必须给予回答。

(一)突破思想上的禁锢,解决党内的错误路线问题

早在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时,毛泽东已看到了蒋介石的险恶用心,曾多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正确的军事线路,结果遭到李德、博古的否决,红军官兵们仍顾全大局,拼死保卫党中央。但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后,红军一路展开争论,从老山界一直争论到黎平。刘伯承在《回忆长征》文中指出:“广大干部眼看反第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湘江战役后达到了顶点。”?一句“达到顶点”说明湘江战役后,中央领导人和红军将士心中所考虑的,都是如何终止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

其时,毛泽东因经受了几个月疟疾的折磨,身体非常虚弱,只能躺在担架上行军,凑巧的是,王稼祥因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遭敌机轰炸,右腹部伤势十分严重。长征一开始,他就躺在了担架上。张闻天身体没什么毛病,时而骑马,时而步行。他们一路相谈。路宽时一左一右谈,路窄时一前一后谈,走上大路就两副担架并列前进躺着谈;行军谈,休息谈,宿营时住在一起仍然在谈。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等同志边走边谈边开会,全面总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的教训:认为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再不能这样往敌人布置好的口袋里钻了。经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的讨论,整个红军干部队伍中的思想基本趋于统一。如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西入贵州再北上的主张得到周恩来等多数人的公开支持,并获得通过。学术界之所以说红军过桂北的19天是“扭转毛泽东命运、扭转红军命运、扭转中国命运的19天”,原因也在于此。

(二)翻越老山界,中国革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起点

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后,浴火重生的中央红军依靠老山界的险峻,暂时躲开了国民党军的追击与轰炸。如何争取桂北民众的支持,扩大红军队伍,这个问题摆在共产党人面前。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以来遇到的第一座陡峭险峻的大山,因山上山下住的都是瑶民,所以老山界又被称为瑶山。由于桂军的反动宣传,污蔑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当听说红军要经过这里时,瑶民都跑到山上躲藏起来,粮食也转移走了。加之民团威胁:如果发现有人给红军带路、卖东西给红军等行为时,要杀死他们全家。这给红军翻越老山界带来了不少困难。

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传播到哪里。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日记中指出:“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和红军能克服任何千难万险。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提出:“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論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2017年4月,习近平在视察广西时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和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学习贯彻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关键是要铭记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大力弘扬用坚定信念和烈士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回顾红军长征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绝境中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湘江战役虽然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了,虽然现在时代变了,条件也变了,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湘江战役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李杨.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J].老区建设,2018(12).

②③中共桂林地委《红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红军长征过广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2页,第83页.

④⑥中共灌阳县党史办.红军在灌阳[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8页,第261页.

⑤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湘江战役历史研究》课题组.湘江战役中宣传工作的现实启示.广西日报,2019-09-12.

⑦⑨?雷洪泽.湘江战役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军事历史,2014(5).

⑧庾新顺.决定中国命运的十九天[J].文史春秋,2006(5).

⑩石钖踏寻血战湘江足迹 感悟初心与使命[J].当代广西,2019(14).

?丁玲.红军长征记(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5页.■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革命精神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意蕴
沂蒙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