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5-11 03:32张燕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入路股骨颈股骨头

张燕辉

开封东原康复医院骨科,河南省开封市 475400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骨科疾病,多由意外暴力所致,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入路方式有后侧、前侧、内侧、外侧入路等,入路方式不同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各有优劣,如何降低手术损伤、提高患者疗效现已成为骨科医师关注热门课题,且近几年来有相关研究证明,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缓解疼痛[1-2]。本文选取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旨在探讨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58±4.64)岁;股骨颈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8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骨关节炎4例,股骨头坏死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1.78±4.58)岁;股骨颈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例,股骨粗隆骨折16例,骨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21例。两组年龄、股骨颈骨折类型、性别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诊断标准[3],且均经影像学诊断为股骨颈骨折;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关节炎、陈旧性骨折患者;缺血性坏死;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组:予以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取侧卧位,臀部垫高;(2)于髂前上棘远端指向腓骨小头处做切口,显露阔筋膜张肌下筋膜层;(3)沿肌纤维方向分离筋膜,沿脂肪带钝性分离缝匠肌、阔筋膜张肌,显露髋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即显露股骨头、股骨颈、髋臼上缘;(4)下肢内旋,将股骨大转子从侧后方旋转至外侧,水平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切除髋臼周围骨赘,置入内衬、髋臼假体;(5)外旋上抬股骨近端,切除后外侧关节囊紧张处;(6)上抬股骨远端,选择合适股骨柄、股骨头植入,复位关节;(7)检查关节外旋、屈伸、内收功能是否异常,功能正常后进行等长恢复,检查活动性、稳定度,最后缝合肌群,逐层关闭切口。

1.3.2 对照组:予以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取侧卧位,应用支撑架支撑骨盆,保护骨性突出;(2)以髋后外侧大转子为中点做切口,由肌肉间隙进入,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暴露阔筋膜、臀大肌,切开阔筋膜,用牵引器牵开肌肉;(3)用拉钩分别牵开股方肌、臀中肌,臀关节内旋,切断外旋部分肌群,注意保留少许大转子腱性组织;(4)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置入内衬及髋臼假体、植入股骨柄及股骨头、缝合手术切口等后续操作同研究组。术后两组需进行常规抗感染等治疗,48h内拔出引流管,并进行适当锻炼。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2)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对两组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关节脱位、静脉血栓、大粗隆滑囊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Harris评分 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静脉血栓1例、大粗隆滑囊炎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2/48);对照组关节脱位2例、静脉血栓1例、大粗隆滑囊炎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6/48),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χ2=1.227,P=0.268)。

表2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颈近端供血遭到破坏,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关节置换术可消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采用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避免臀部肌肉损伤,对外展肌、臀中肌功能影响小,利于术后肌力恢复,但手术创伤大、失血多,且需用拉钩牵拉患者软组织及股骨,易损伤软组织、破坏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引起软组织不平衡,从而发生假肢松动、假体脱位等情况,不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4]。

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有以下优点:(1)取仰卧位,利于置换关节假肢,避免手术操作伤及坐骨神经;(2)方便测量双下肢长度,避免术后双下肢不等长;(3)无须切断患者外展肌群,对臀中肌后肌束损伤较小,从而避免发生假肢松动、术后脱位等术后并发症[5-6]。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可见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切口短,能减少术后出血量,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低(P>0.05),可见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是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应用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需注意:(1)由于患者取仰卧位,股骨受力较大,术前需进行骨密度筛查,不应用于合并骨质疏松、肥胖患者治疗;(2)需确保皮肤正确切口,尽可能与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间隙保持一致,从而保护臀中肌;(3)术中股骨颈截骨可分2次完成,便于取出股骨头;(4)安装髋臼杯时,前倾角不宜过大;(5)因手术切口短,术野较小,需辅助器械,且对术者要求高。

综上所述,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切口短,能减少术后出血量、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入路股骨颈股骨头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预保温防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分析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