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君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22500
颅内动脉瘤属于脑血管疾病,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指动脉瘤宽度为4mm及以上,或动脉瘤径体比>1∶2。临床多以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弹簧圈具有脱出、移位等问题,会对动脉瘤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与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对策已由重建载瘤动脉血流取代了最初填塞瘤腔的方式,因此,神经介入医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方式[1-2]。基于此,本文选取相关病例,就临床当中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方案以及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方案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1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7例。A组:男25例,女32 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47±1.01)岁;19例患者为出血起病,38例患者为非出血起病。B组:男24例,女33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1.38±1.69)岁;18例患者为出血起病,39例患者为非出血起病。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综合检查符合颅内宽颈动脉瘤诊断标准;②患者动脉瘤宽度为4mm及以上,或动脉瘤径体比>1∶2;③患者资料完整且入组前均签署手术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动脉瘤直径>15mm者;②存在夹层动脉瘤者;③有阿司匹林、肝素以及氯吡格雷等药物过敏史者。
1.3 方法 准备300mg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告知两组患者于术前2h顿服,术中均肝素化,两组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行介入手术。B组行弹簧圈栓塞手术。具体步骤:完善术前准备,对规格适宜的球囊选择,在路图引导下,通过导引导管,将球囊于载瘤动脉内置入,待球囊完全充盈,于动脉瘤瘤顶覆盖,将微导丝对微导管导引入动脉瘤腔,球囊保持充盈,对动脉瘤腔填塞,呈稳定状态后泄气,反复实施,至填塞理想。A组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具体操作为:对患者右侧股动脉行穿刺术,并将6F动脉鞘置入其中,全脑血管造影完成后,在目标动脉中置入6F导引导管,行3D造影,准确测量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等信息,以此选择合适的角度。在动脉瘤瘤腔中置入塑形后的弹簧圈微导管,随后将载瘤动脉的尽端处置入支架导管,并将其释放以完全覆盖动脉瘤的瘤径。待覆盖完成后,选择适合动脉瘤瘤体尺寸的3D弹簧圈以在其内部成蓝,并选取型号不同的2D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填塞。检查填塞紧密无误后,释放支架,取出微导管、导引导管,并对患者行股动脉缝合术。为了预防患者发生血管痉挛,术中及术后3d需对患者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并连续服用1个月尼莫地平片。手术结束后,予以患者2次/d的0.4ml低分子肝素,并行皮下注射抗凝治疗;手术3d后,告知患者持续服用1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1~3个月。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取Raymond分级标准对手术的栓塞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动脉瘤以及瘤颈处对比剂的充盈状态将等级分为完全、近乎完全以及部分栓塞三个等级。其中,完全栓塞:对比剂在动脉瘤以及瘤颈处均无充盈;近全栓塞:动脉瘤处无对比剂充盈,瘤颈处存在充盈;部分栓塞:对比剂在动脉瘤以及瘤颈处均有充盈。总有效率=(完全+近全)/57×100%。(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A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高于B组的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0,P=0.028<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低于B组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0.047<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表现为颅内动脉血管壁部分突起呈瘤状的脑血管疾病,此病可发于各个年龄段,以40~60岁最为多发,女性居多。动脉瘤未发生破裂时多通过查体发现,发生破裂的动脉瘤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指动脉瘤宽度为4mm及以上,或动脉瘤径体比>1∶2。由于宽颈动脉瘤的瘤体特征表现为不规则、颈部宽,因此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与难度。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介入栓塞术得到了众多主治医师与动脉瘤患者的采纳使用[3-4]。LVIS支架属自膨式由镍钛材质制成的新型编织支架,网孔直径较小,具较强的径向支撑力,血管顺应性理想,且贴壁性能良好,在使用时,较适宜细小、柔软的弹簧圈通过,使弹簧圈稳定性明显增加,填塞致密性得以提高[5-6]。另外,LVIS支架具更高的平均金属覆盖率,相较其他金属支架,可具更致密特性的金属对瘤颈覆盖,血流导向效应更佳,对动脉内血栓形成具促进作用[7-8]。
本次A组针对所选取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案,结果显示,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方案的B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具体原理分析:LVIS支架经固定达瘤颈中后,也充分对弹簧圈固定,为弹簧圈紧密在动脉内填塞创造了条件,使栓塞有效率得以提升。另外,LVIS支架也为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营造了环境,促动脉瘤向死腔发展,进而增强治疗效果。本文结果还显示,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提示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方案,安全性更为理想[9-10]。
综上所述,临床当中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重视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案的采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