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下的核心素养修炼

2021-05-10 02:56丁洁
教育界·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丁洁

【摘要】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是阅读的习惯、态度、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要通过阅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确立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阅读是提升教育境界的关键一跃。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每名语文教师都应争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争做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建构;精神培育;学生写作

语文是一门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丰富的阅读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端正的阅读态度,以及过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而更多的语文教师却疏淡于阅读的积淀,只识记于教材刻板的知识,日复一日,必要的语文语感能力在得天独厚的土壤中失去了应有的敏锐力,从而导致语文教师后天知识与能力的不足,素养储备贫瘠,专业素养单薄。

一、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贫弱反思

在教改大背景下,但凡有上进心的语文教师,都会手捧心爱书籍略读一二,同时也要频繁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教师在阅读中断断续续,困扰不堪,最终导致潜心阅读“流产”。在这样的阅读反复和语文教师自觉的阅读中,积累到的“点墨”只是一知半解或一睹为快,如此一来,就会加剧阅读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矛盾,由此产生的阅读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语文教师的阅读自信和磨灭了他们的阅读惯性。

现今,网络阅读的快捷化和普泛化,正消解着语文教师执着坚守的知识构架和恪守的学院派“精神贵族”。文学和文化快餐化的普及与侵蚀,势必麻痹了语文教师的阅读敏锐感,原来的知识构架在快捷化和碎片化浅阅读的侵蚀下,加快其解构的速度,而非语文专业人士正以同样的新奇感,吞噬并吸收“快餐”阅读和文化的养分,从而导致语文教师专业的业余和能力的平庸。在眼球经济和碎片化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不再是“文学和文化”的专业代言者,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任重道远。

一些语文教师置于阅读边缘化,享乐于教、评、改的程式化教学中,不谙任何程式化的训练,无法发挥阅读与写作赋予人的自觉式智慧启发的功效。肩负执教写作之重担,教师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现实的状况就是,语文教师只是满足于对学生习作的圈点评改,没有躬身示范写作的底气。就是因为本身虚弱的阅读,教师无法驾驭阅读教学,从而导致了“青出于蓝而弱于蓝”的阅读贫弱之困境。

二、阅读建构下的行为实践效力

首先,语文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人文精神,开启心智,积聚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影响着语文教师的言行,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有情怀的力量之人。这些朴素又厚重的阅读力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的实践发展。

其次,专业阅读可以推动语文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的状态。阅读即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阅读的专业理论书籍,在研究中找到理论支撑,并深化教育行为,找到教学自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效教学实践行为的出现。

第三,教师实践需要阅读的支撑。“学我者活,像我者死”,教师上课需要博采众长,借各家之长成一家之言。这种通过阅读后进行的教学行为实践,可以做到智慧和高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些优秀老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基于“阅读”观照下的课堂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到位和有效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阅读上的思维层次,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中“期待视野”的思维层次及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是说,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如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因此,语文教师若能以经典的课例作为写作的范例,给学生提供一个范本,一个抓手,而后进行恰切的指导,就能铺就一个由读为基础的通向写作的捷径;而写更能促读,读后感、续写、扩写、补写等能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化,强化长久记忆。写然后知不足,素养的匮乏必然会激励人们博览群书,引导人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从而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这也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下核心素养的修炼。

读与写息息相关。阅读建构下的行为实践意义在于教师对给予对象(学生)的启发和培育,教师要不断通过阅读来进行自我丰富和充电,通过自己的寫作经验来引领学生的写作。

三、阅读建构下的专业精神培育

语文的内涵是语言和文化(学),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那么,语文教师从事的就应该是心灵(良知)的事业。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项活动,这种心力,这种心灵深处的共识,只有坚守阅读的阵地,才可以获得满足。这种满足感,正是培育教师专业精神的原始动力。

一是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阅读是一场修行,也是一场修为的检阅。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气质、行为及精神状态。在当今社会,教师的社会价值和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教师要保持初心进入教育领地,就需要非常可贵的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的培育,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阅读”磁场来获得,这种专业精神的传递,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阅读“有为”的行为,势必会影响学生“素养有为”,同时改变着师生的精神状态,构建着师生的精神对话。

二是确立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求。”教师是一个身份标签化的产物,教师的群体非常庞大,教师需要信仰来支撑,教育需要信仰来保障。阅读是与“智者”“伟大的灵魂”共处和对话,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教育信仰的理想大厦,可以让我们有情怀地教育,很专业地教学,有境界地生活,有品质地工作。这种持之以恒的信仰是伴随终生的,因为信仰的幸福感是基于阅读的内化之后的一种必然使命。确立这样的信仰,正是教师阅读的真谛。

三是提升教育境界的关键一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大家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这不能称其为学校。”同理,“如果教师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教师。”可想而知,书籍对于教师的重要意义。朱永新在《享受教育》里对教师的享受教育有重要的论述和案例。可是,当今社会资讯诱惑太多,个人事务太杂,教师也就无法“享受”教育的趣味,也就无教育境界可言。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通过阅读,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教育境界,还能更新知识结构,融聚专业智慧,构建专业精神,促进专业成长,培育教育情怀。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训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良策,自觉实践,持之以恒,教师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历尽艰辛完成写作之后,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学生及时沟通交流,针对学生的文章提出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修改定稿之后,教师还应对学生所有的辛勤付出和个人价值予以确认,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至班级群,收录到《优秀学生作文集》等,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以分享彼此的辛勤劳动成果。“发表”,给人以“高峰体验”,它会改变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正如钱理群所说:“中小学写作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活动,它同时又是一个教育活动,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特点,既是教师指导下的写作,又是学生群体中的写作。因此,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群体的作用,使写作成为师生互动的生命过程。”

因此,在当今背景下,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把阅读作为核心素养,以此为抓手,争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争做一位富有智慧的语文老师,并且更加虔诚、专业、自信地服务于语文教学,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奠基铺路,争做文学和文化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