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的研究

2021-05-10 02:56陈哲
教育界·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高中教学德育

陈哲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文章针对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德育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发展需求进行深入剖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关键词】德育;通用技术;高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角下通用技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Y2020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用技术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和班主任的事,也是每位任课老师的事。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案例及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为全面了解高中生的现状,如通用技术对高中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高中生对不良的道德行为持怎样的态度,他们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等,我针对高一学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态度、合作交流、行为习惯等方面。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后发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好,但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探究意识有待提高,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缺乏自律性。针对学生的学情现状,可以结合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选取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有的放矢地创设学习情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可塑性很强,特别是在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强化高中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不能出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真空地带。

例如在《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面对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建筑名词,同学们却无从下手,于是我搜集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桥梁的照片,比如南京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有我们地区的苏通大桥、沪苏通公铁两用大桥,以及我国的伟大工程—港珠澳大桥等等,看着这些图片,同学们不由得发出惊叹的赞美声,赞叹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赞叹中国技术与日俱增,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又例如在讲“技术与人”这部分内容时,结合今年国内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以及各国在面对疫情时的反应及措施,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还有让地球人都惊叹的“中国速度”。在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以钟南山、张定宇、张伯礼、陈薇为首的一大批人的辛勤付出。陈薇在疫情发生后立即行动,赶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此为例,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技术可以保护人”这部分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我们在教授学生们知识的同时要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二、结合社会时事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面前,全国中小学生全部戴口罩进课堂。作为技术人,我们发现很多人因为脸型的原因导致戴的口罩不贴合脸面或者长时间戴口罩导致耳朵过敏,基于这两个问题我们决定研究设计一款辅助零件,既能解决耳朵过敏问题,又能让不合适的口罩戴得更加严实一些。大家从设计、选材、3D打印等环节入手,设计了一款口罩调节神器,并积极制作,分发给市民,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开学后,电子控制技术的同学积极研究额温枪的组成部分,分别从温度传感器、MCU微处理器、晶振电路等方面积极研究;服装设计的同学从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选材、制作要點等入手,积极参与;现代家政的同学研究如何对教室、宿舍、走廊等学校公共场合进行消毒,我们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生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他们在心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还未达到成熟的标准,他们希望获得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空间,但同时又渴望被人理解,在这种心理矛盾中容易产生孤独感,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因此,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通过适当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男女生尽量均衡,每个组从作品的设计、方案筛选、选材、制作到作品的完善,小组长结合组内每个成员自身的强项进行任务分配,其他同学配合完成。刚开始,也出现了有小部分同学不愿意与人沟通、组内同学意见不统一等现象,对于性格较为腼腆的同学,我会让他们来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或作品的特点、功能、亮点、制作时的难点等,我以鼓励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发言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同学意见不一致时,我会让他们各自列出该方案的优缺点,根据这些优缺点,小组间讨论改进和保留方案。制作完成后,小组之间展开互评,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中,还增进了友谊,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人交往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四、结合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爱护设备、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社会需要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能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强化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也尤为重要,才能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四有青年”,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但是现在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文明意识,也缺乏维护公共基础设施的意识。通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公德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使之变成基本的文明习惯。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小部分学生存在恶意用凿子凿桌面、用美工刀划桌面、将502胶水倒在工具上等破坏公物的行为;也有上课吃口香糖、乱丢垃圾等破坏公共卫生的现象。针对此类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比如,对于恶意破坏公物的行为,我明确告诉学生此等做法的恶劣,而且这样容易破坏工具,导致后面的学生无法使用,同时告诉学生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予以提醒,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一方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对学生良好社会公德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侧面提醒学生会产生大不一样的效果。

五、教师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们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以正面形象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鼓励学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

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冷静处理,耐心劝告,切不可因一时气愤而出言不逊,甚至是辱骂、体罚学生。我们那些缺乏理智的语言只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多讲文明话。教师在注意自己的“言”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学生们的模仿能力极强,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因此我们要做到“慎言之,笃行之”。如果一个老师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自己却随地吐痰甚至乱扔烟蒂;要求学生爱护公物,自己看见操作工具掉在地上却视而不见;要求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自己却不遵纪守法,自由散漫,这样的老师会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言行一致也是我们教师应当做到的,我们对学生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实现,切不可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我们需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树人”是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通用技术的课时相对较少,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的机会,使“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得到高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桂凤.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德育实施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2):31-34.

[2] 陶彦成.德育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渗透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11):17-19.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高中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