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瑞
摘 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科学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准确定位自我、正确认识友谊、感受亲情、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道德法治;角色意识;定位自我;认识友谊;感受亲情;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9-0143-02
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立德树人,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需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科学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及公共参与素养。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注度不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简单地讲解书本上的道德与法治基本理论。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道德与法治教学就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为此,教师应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增强角色意识,联系实际生活
初中是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应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角色意识,积极主动地面对外部压力,努力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尽快融入初中生活。教师要主动探索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初中阶段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的作用,实现育人目标。
例如,在教学“感受诚信”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不讲诚信的问题。有的学生指出個别小商贩缺乏诚信,还举出了他们缺斤少两、违背诚信的具体事例。有的学生提出与家长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少数家长存在作出承诺又违背承诺的现象。对于生活中这些不讲诚信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明确不遵守诚信的危害,培养学生讲诚信的优良品质。
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实际生活,能增强学生角色意识,让学生明白,只要作出承诺,无论多么难以实现,都要坚守承诺,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诚信是为人之本,无论走到哪里,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诚信都将是首先要做到的,只有这样,未来的路才会走得更远。
二、准确定位自我,扬长避短,快乐成长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有时会看不清自己,目标设定得很远,而现实中往往不能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因此,他们会感到迷茫,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看待、分析、认识自我,总结自己的优势、劣势,全面、深层次地寻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认识自我”这一单元时,教师应与学生敞开心扉地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对自己作出评价外,还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这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足,获得更全面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还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理性的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这种教学活动对调整学生青春期的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正确认识友谊,学会与人相处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斤斤计较,为人处世不够大度,不够坦诚;有的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存在偏差,盲目地追求兄弟情义;有些学生法治意识淡薄,做事鲁莽。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友谊,全面深刻地理解友谊的内涵,改变他们对友谊的错误理解。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友善地对待身边的同学,才能对结交朋友持有正确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单元时,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友谊在生活中如何展现,并选择相关事例进行讲解,积极引导学生辨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功关联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师所讲述的真实案例,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甚至是学生曾经经历的,或许是将来所要面对的。这种引导式教学,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从而更加珍惜友谊,并树立正确的交友观。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四、感受亲情,懂得感恩,孝敬父母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便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有了代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这种隔阂并非无法消除。为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勤付出,感受父母深深的关爱,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列举有关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事例,比如,父母献出自己的肾救治孩子,“暴走母亲”每天步行10公里减脂,割掉肝脏救治孩子等。这些充满父母对子女无限关爱的故事,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的爱无私而伟大,只是有时候,爱的表达方式可能不被青春期的他们所接受,但这不是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的理由,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能更加全面地认识父母的爱,对教学内容理解得也会更加深刻。
五、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紧张的学习生活压力,往往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扭转这种教学局面,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按照新课改要求,将实践活动融入理论教学之中,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古代科技、文化、建筑等。比如,针对当下兴起的穿着传统服装的潮流,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该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探究,领略传统服装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很多学生痴迷中国的古代建筑,尤其是喜欢刻在横梁上的图腾,这些图腾具有民族特色,能反映其建筑思想和建筑艺术。为此,教师可收集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信息,在课上进行展示,以开阔学生视野。有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如尊师重教、家国情怀等,认为儒家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儒家思想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理解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每一次实践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分享调查发现,交流实践成果。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能扩大学生学习空间,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六、结语
总之,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科学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准确定位自我、正确认识友谊、感受亲情、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吴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4]余佳霖.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