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健 鹤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南宁 530000)
心脏骤停之后经过有效的心肺复苏之后可以自主的恢复血压,但是会伴有多种器官出现功能性的障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1~2]。为了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影响,本文主要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6.12±5.67)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74±6.03)岁。两组患者的病发原因和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给予对照组患者重症监护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紧密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如果出现状况及时做出抢救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辅助以优化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1)制定6h血流动力学的治疗目标,争取患者可以在6h之内完成;(2)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之后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3℃~35℃之间,维持12~24h;在控制患者的体温的同时,要预防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寒战以及抽搐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以根据需要给予患者镇静药物以及精神营养类药物进行治疗;(3)对于缺氧以及血氧饱和度不达标的患者辅助以呼吸机进行治疗;(4)对于高血糖的患者要将其血糖控制在6~8mmol/L。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神经恢复情况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1~2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5级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析表[n(%)]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表[n(%)]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在采取了有效的心肺复苏处理之后,患者血压会逐渐自主恢复,但是在接下来的数小时仍然会处于昏迷的状态,在之后的数日之内会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主要时由于心脏骤停后各个脏器缺少血样供应,不能正常的发挥各个脏器的功能[3]。如果想要减轻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就需尽快恢复患者的各种脏器功能,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4~5]。大多数患者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之后,如果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出院后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近几年我院采取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取得了比较优异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行的优化治疗方案中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缺血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2℃~35℃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在心脏暂停期间由于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对脑部的损伤,在低温的条件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能量的代谢,进一步减少了患者脑部的消耗情况,可以有效的减少脑细胞的凋亡[6]。除此之外,通过采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压情况,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的病理性变化。维持患者血糖的平稳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动态检测患者的血糖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脑复苏,减少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情况[7]。对于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通过使用联合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通过将上述手段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为了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1~2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5级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通过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脑复苏的状况,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对患者各级神经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