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婕 陈玄之 曾朝霞 苗晓晴 吴 芸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眼科 湛江 524037)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1~2];干眼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也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同干眼症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预防糖尿病性干眼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者各60例,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
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检查显示肝肾功能正常且无心脑血管疾病者。
排除标准:(1)存在眼部外伤史、眼部炎症感染或其他眼部疾病者;(2)近期接受过眼部手术治疗者;(3)合并影响泪液分泌疾病者;(4)佩戴角膜接触镜者。
观察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4.52±4.26)岁。对照组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4.60±4.31)岁。研究对象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眼部物理学检查:根据眼表失衡指数(OSDI)计算症状评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20分及以上表示存在干眼症。记录泪膜破裂时间;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湿润长度在10mm以内则为异常。
实验室检查: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5mL,经离心处理获得血清和血浆,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测定C反应蛋白;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1)比较两组的干眼症发生率和相关症状情况;
(2)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干眼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发生率为58.33%(35/60),明显比对照组数据13.33%(8/6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721,P<0.001);观察组的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01),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相关症状情况
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糖尿病发生干眼症的单因素分析[n(%)]
对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病程、泪膜破裂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见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
干眼症以眼干、眼部灼烧感、畏光等为主要症状[3],是发生率较高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这是因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导致糖基化代谢产物改变,进而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和引起周围神经病变[4]。角膜周围神经病变会降低角膜感知力,抑制神经传导,延缓泪腺分泌[5],并会损伤、破坏角膜,降低泪膜稳定性。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干眼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为干眼症的高发人群;且OSDI评分更高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长度更短,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眼表病变。另外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糖尿病病程、泪膜破裂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糖尿病病程越长,加上长期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干眼症的发生风险越高;另外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膜稳定性下降,提示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泪腺结构和功能障碍[6],进而导致干眼症发生。
总而言之,2型糖尿病的干眼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干眼症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施针对性防范对策预防干眼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