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2021-05-10 02:42王桂淼
甘肃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依从性

王桂淼

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 451100

脑梗死为老年人群多发脑血管疾病,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据统计,50%~70%幸存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1]。由于康复时间长,患者多伴有懈怠心理,功能锻炼依从性不足,不利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相关研究指出,康复护理可促进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2]。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包括医院管理、循证医学、质量评估等标准化方案,在控制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76 例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76例就诊于我院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组,各38 例。常规组女性16 例,男性22 例;年龄60~74 岁,平均(66.78±2.31)岁;发病到入院时长 4~19h,平均(10.89±3.13)h;偏瘫部位:22 例左侧,16 例右侧。研究组女性 18 例,男性 20 例;年龄 62~73 岁,平均(67.15±2.52)岁;发病到入院时长 5~20h,平均(11.22±3.08)h;偏瘫部位:21 例左侧,17 例右侧。两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长、偏瘫部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中脑梗死诊断标准,经MRI 检查证实;单侧肢体瘫痪;首次发病;年龄≥60 岁。(2)排除标准:不能正常沟通交流者;合并精神类疾病;伴有颅脑外伤、骨骼肌肉病变。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溶栓、降颅内压、抗凝、营养脑神经等对症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内容包括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合理饮食、合理用药等常规健康宣教,待病情稳定后指导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如下。

1.3.1 规划阶段。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重要性,并强化心理护理,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频率,采取心理按摩法、注意力转移法、语言安抚法等方法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1.3.2 准备阶段。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方法,并亲身示范正确动作,介绍康复训练开展时间、强度、频率等。

1.3.3 实施阶段。(1)入院1~3d,帮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卧床休息,每2h 帮助患者变换1次体位。取健侧卧位时,使患者躯干与病床呈直角,将一软枕置于身后,以支撑身体;取患侧卧位时,将患侧前臂后旋,保持掌心向上,伸开十指,健侧上肢放于躯干,将一软垫垫于患侧下肢与身后;取仰卧位时,辅助展开患侧上臂,掌心向上,自然伸开十指,将一软垫垫于患侧下肢臀部与大腿外侧。同时,教会患者家属按摩患者患肢正确方法,2~3 次/d,活动患肢关节。(2)入院4~7d,指导患者训练患肢膝关节、指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功能,在以上关节能自主活动后,提高训练难度,开展屈膝、抬腿与抬臂训练等。(3)入院8 d 至出院前,指导患者翻身训练、坐立训练、站立训练、走路训练等,并训练其洗脸、梳头、刷牙、如厕、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还指导患者进行捡豆、串珠、套圈等精细动作训练。(4)改进阶段,找到并分析患者康复训练中的问题及其出现原因,制定解决措施,纠正患者错误训练方法。(5)延伸阶段,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掌握其居家康复训练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共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主动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督促下才能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督促下仍不能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分别代表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计入总依从性[4]。(2)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测评法(FMA)总评分,上肢运动33 个项目,总分0~66 分,下肢运动17 个项目,总分 0~34 分,共 0~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强[5]。(3)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RNADL)总评分,共5 个维度,总分 0~100 分,评分越低,生活自理能力越弱[6]。(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表,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质量等内容,百分制,包括不满意(<70 分)、满意(70~90 分)、非常满意(>90分)3 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计入总满意度。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为0.91,效度系数为0.80。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FMA 评分、RNADL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 FMA 评分、RNADL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FMA、RNADL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患者FMA 评分、RNAD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FMA 评分、RNADL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FMA 评分 RNADL 评分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 38 42.43±6.96 82.79±10.42 51.47±7.81 86.14±11.82常规组 38 41.38±6.57 74.98±9.71 52.93±8.07 76.49±11.63 t 0.676 3.380 0.801 3.587 P 0.501 0.001 0.426 0.00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开展护理工作,可有效避免工作延迟、遗漏或重复,提高护理质量[7-8]。邵笛等[9]研究指出,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增强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功能锻炼依从性直接关系到康复效果,相关研究指出,脑梗死后偏瘫发生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弱可增加其心理压力,造成治疗懈怠[10-11]。本研究在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干预中采取心理按摩法、注意力转移法、语言安抚法等方法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可增强其康复信心,从而积极配合锻炼。本研究发现,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较高,提示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可提高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是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回归社会与家庭核心内容[12]。本研究在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实施阶段按照生理康复特征制订康复训练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患者易于达到阶段目标,且于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加强指导与监督,可保证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FMA、RNADL 评分高于常规组,提示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可增强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可提高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可提高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增强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阶段性康复护理路径基于患者身心状况制订康复训练内容,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易于患者接受,提高康复训练目标可行性,从而激发患者动锻炼热情,能取得良好康复训练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依从性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