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鑫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术式,尽管该术式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但多数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疼痛感,往往持续数周,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须加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疼痛感,从而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常规的疼痛管理模式针对性较低,缺乏标准化实施流程,在疼痛管理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骨科疼痛管理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流程,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推广应用。本探讨骨科SOP 操作流程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9 月于我院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 26 例,年龄 55~74 岁,平均(63.42±3.42)岁,病程~5 年,平均(2.35±0.53)年;对照组男性 32 例,女性28 例,年龄 54~72 岁,平均(63.48±3.35)岁,病程 1~6年,平均(2.74±0.7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膝关节置换术指征;③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②患者存在精神问题或无法与其沟通。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疼痛管理,包括术后功能康复、饮食指导、临床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观察组患者行骨科疼痛管理SOP,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建立SOP 小组。实行责任到人制度,所有护理人员均接受专业骨科SOP 培训,教育内容包括:疼痛辨识、疼痛处理及药物使用方法等,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教育,提升临床依从性[2-3];②制定并实施SOP 计划。首先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SOP 计划,记录患者每日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时间、疼痛程度等,同时教授患者VAS 疼痛评分方法,并根据患者VAS 评分予以对症治疗;③修订镇痛措施。对患者进行镇痛评估及镇痛治疗时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安抚不良情绪,提升其护理配合度,每日对患者开展1 次镇痛评估,依据临床情况使用镇痛药物,每日≤3 次[4-5];④功能锻炼:于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治疗效果合理安排功能训练,主要包含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的VAS、康复相关指标、疼痛控制指标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CR):①VAS:评分范围为 0~10 分,0 分痛感最低,10 分最高,统计患者术后 1~5d 内的 VAS 评分;②康复相关指标:患者的康复效果,分为优、良、差三种,其中优表示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和之前相比较差异明显;良则表示患者疼痛得到一定缓解;差表示患者疼痛未得到缓解,或者出现加剧现象,统计住院时间;③疼痛控制指标:统计患者膝关节CPM 达到90°所需要的时间及患者首次下地时间;④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各类并发症发生例数,包括:尿潴留、关节腔积液、切口愈合慢综合统计发生概率;⑤护理满意率:采用本科室自制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该量表评分范围为 0~5 星,5 星视为非常满意,3~4 星视为满意,2星及以下视为不满意,综合统计护理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5d 内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术后1d 术后2d 术后3d 术后4d 术后5d观察组 60 5.96±0.20 4.65±0.21 3.11±0.20 1.78±0.22 0.90±0.23对照组 60 6.53±0.41 5.38±0.25 4.79±0.29 3.15±0.10 1.89±0.35 t 9.267 16.581 35.368 42.043 17.53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康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指标对比( )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指标对比( )
组别 n CPM 达到 90°时间(d) 首次下地时间(h)观察组 60 4.66±0.60 6.46±0.15对照组 60 7.12±0.50 11.10±0.69 t 23.359 48.733 P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例)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运动受阻,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确诊后应及时接受临床治疗[6]。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病变的常用术式,该种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预后,但膝关节置换术存在一定的负面功效,受感染、局部血管病变、神经压迫、神经营养不良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致使其对运动训练产生抵触心理,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临床中缓解其术后疼痛的方式较多,各类镇痛方式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如何将其科学的运用则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能力,常规的疼痛管理模式由于缺乏标准化流程及个性化等弊端,在降低患者疼痛感方面所起到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骨科疼痛管理SOP 操作流程具有较高的标准性,该种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现象进行系统化分析后提取其中的关键性要素,优化相应的镇痛应用流程,对现有的镇痛措施进行修订,进而提升镇痛效果,对于降低患者的痛感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中采用骨科疼痛管理SOP 操作流程,观察组患者术后5d 内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操作流程能大大降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秀率更高,住院时间更低,且疼痛控制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骨科疼痛管理SOP 能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护理模式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骨科SOP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感,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