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世广,吴沛仪,董云鹏,刘有耀,李雨辰
(西安邮电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紫外线探测器对紫外辐射高响应,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预警、环境监测、化学生物分析和通信安全等领域[1]。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因其具有功耗小、响应速度快和虚警率低等优点,成为紫外线探测器的研究重点[2]。氧化锌(ZnO)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3.37 eV[3],在紫外光区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与SiC、GaN等其它宽禁带材料相比,ZnO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更好的抗辐射能力,较低的生长温度以及更适合制作长寿命器件等优点[4]。
目前,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的两种常见结构分别是金属-半导体-金属(Metal-Semiconductor-Metal,MSM)和三明治结构。MSM结构的紫外探测器,具有结构简单和量子效率高等优点[5],但是,MSM结构将半导体层作为受光面,在其上层生长金属电极,遮挡了部分入射光,导致光电转化率较低。为提高紫外探测性能,提出了三明治结构的紫外探测器件。三明治结构将电极铺在中间,解决了电极对半导体的遮挡问题,有效地提高入射光的吸收效率。现有的研究中,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基于三明治结构的ZnO紫外探测器大多为平面薄膜型,存在紫外反射率高、吸收率低和光生载流子复合几率大等现象,降低了器件的响应度和增长了响应/恢复时间[6-7]。
为了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拟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衬底上依次沉积ZnO薄膜、金属叉指电极;随后在金属电极衬底上沉积一层ZnO籽晶层,利用水热法生长ZnO纳米棒,即在传统的MSM结构紫外探测器上生长一层ZnO纳米棒,从而构建ZnO/Ag/ZnO-NRs三明治结构的紫外探测器。ZnO纳米棒(nanorods,NR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长径比和良好的陷光效应,以及定向载流子传输能力[8],可有效提高器件的光暗电流比、光响应度和缩短响应/恢复时间。
首先,在石英衬底上射频磁控溅射一层ZnO薄膜,在马弗炉中450 ℃恒温退火2 h。其中,磁控溅射的工作压强为1 Pa、溅射功率为120 W、溅射时间为1 h。
其次,在ZnO薄膜上直流磁控溅射金属银,通过模版掩膜制备叉指电极,即构成传统的Ag/ZnO/Ag MSM结构的紫外探测器。其中,磁控溅射的工作压强为1 Pa、溅射功率为80 W、溅射时间为20 min。随后,在MSM结构的上表面磁控溅射一层ZnO。其中,磁控溅射的工作压强为1 Pa、溅射功率为80 W、溅射时间为10 min。
最后,将沉积ZnO籽晶层的样品置于装有浓度均为0.03 mol/L的(CH3COO)2Zn·2H2O和C6H12N4等体积混合溶液的聚四氯乙烯反应釜中,恒温90 ℃反应4 h,待自然冷却至室温状态后取出,即形成ZnO/Ag/ZnO-NRs三明治结构的紫外探测器,紫外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进行性能比对,在Ag/ZnO/Ag MSM结构表面生长一层ZnO薄膜,即得到ZnO/Ag/ZnO平面薄膜三明治结构的紫外探测器。
图1 ZnO/Ag/ZnO-NRs三明治构示意图
使用7000SAS型X射线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FI532W型拉曼光谱仪(Roman Spectrometer,Roman)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利用JSM-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样品的表面形貌;应用FluoroMax-4型荧光光谱仪(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RF)分析样品的光致发光谱;采用UV-2300Ⅱ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UV-Vis)分析样品的透过率;使用CHI1000C型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分析样品的光暗电流比、光响应度和响应/恢复时间等紫外探测性能。
图2为三明治结构紫外探测器表面ZnO纳米棒的XRD图谱。
图2 ZnO纳米棒的XRD图谱
可以看出,样品在衍射角2θ为34.4°、46.2°处分别出现了ZnO的(002)、(102)晶面衍射峰,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其中,(002)晶面的衍射峰尖锐且强度高,说明ZnO纳米棒呈c轴择优取向,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另外,在2θ=38.21°处存在一个面心立方结构银(111)晶面衍射峰,与银叉指电极有关。
图3为紫外探测器表面ZnO纳米棒的拉曼光谱图。可以看出,在波数438 cm-1处出现E2(high)声子模散射峰,表明ZnO纳米棒为纤锌矿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晶度[9]。在波数为547 cm-1处观察到A1(LO)模的弱宽峰,此峰由ZnO的氧空位和锌间隙等缺陷引起[10]。
图3 ZnO纳米棒的拉曼光谱
图4为紫外探测器表面ZnO纳米棒的SEM照片。
图4 ZnO纳米棒SEM照片
图4(a)为ZnO纳米棒的表面形貌,可以看出ZnO纳米棒成六方棱柱形,均匀分布,平均直径约为200 nm。图4(b)ZnO纳米棒的截面图,可以看出,ZnO纳米棒之间相互独立,平均长度约为4 μm。
图5为紫外探测器表面ZnO纳米棒的光致发光谱。可以看出,在384 nm附近存在较强的光致荧光发射峰。该发射峰由自由激子复合发光引起[11]。在449 nm处的发射峰是由锌间隙引起[12];在467 nm处的蓝色发射峰与氧空位有关[13];在480 nm处的发射峰是由反位氧(OZn)和导带之间的电子跃迁引起[14];在491 nm处的发射峰是由于单个氧空位中电子的复合引起[15];在560 nm处的发射峰与带电氧物种的深能级缺陷有关[16]。
图5 紫外探测器的光致发光谱
图6为Ag/ZnO/Ag MSM结构、ZnO/Ag/ZnO平面薄膜三明治结构和ZnO/Ag/ZnO-NRs三明治结构的3种紫外探测器在UV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曲线。
图6 3种结构的ZnO紫外探测器透过率曲线
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波长为200 nm~400 nm范围内的紫外光区,3种紫外探测器的透过率,平均值分别为8.91%、0.88%和0.09%。其中,ZnO/Ag/ZnO-NRs三明治结构紫外探测器的透过率最低。该结果表明,ZnO纳米棒可有效提高紫外光的吸收效率,主要因为ZnO-NRs有较强的陷光效应。
图7为Ag/ZnO/Ag MSM结构、ZnO/Ag/ZnO平面薄膜三明治结构和ZnO/Ag/ZnO-NRs三明治结构的3种紫外探测器紫外光响应特性曲线。
图7 3种结构ZnO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性能
图7(a)和图7(b)分别为暗场和光场(波长为325 nm,功率密度为5 mW/cm-2)条件下,3种结构的I-V特性曲线。在偏置电压为5 V时,3种结构的暗电流分别为0.15 mA、0.16mA和0.19mA,光电流分别为1.50 mA、3.24 mA和9.72 mA;相应的光暗电流比分别为10.00、20.25和51.16。该结果表明ZnO/Ag/ZnO-NRs三明治结构紫外探测器的光电转化率最高,光响应度为1.58 A/W。图7(c)为3种结构的紫外光响应/恢复曲线。3种器件的响应时间分别为9.1 s、8.5 s和6.8 s,恢复时间分别为21.3 s、15.2 s和10.5 s。主要因为ZnO纳米棒具有定向载流子传输能力,能够有效地增加光生载流子的迁移率、寿命和扩散长度。
表1列出了不同紫外探测器的光响应度比较,可以看出,基于氧化锌纳米棒的三明治结构紫外探测器显示出较高的光响应度。这是因为三明治结构表面的ZnO纳米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提高光的吸收率。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和水热法,在传统MSM结构的表面生长ZnO纳米棒,制备出三明治结构的紫外探测器。在5 V偏压下,三明治结构的紫外探测器的暗电流为0.19 mA、光电流为9.72 mA,光暗电流比为51.16,光响应度为1.58 A/W。在0 V偏压下,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6.8 s和10.5 s。主要归因于三明治结构表面的ZnO纳米棒可以直接收集入射光,避免电极对入射光的遮挡作用。此外,ZnO纳米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陷光效应以及定向载流子传输能力,导致三明治结构的紫外探测器的紫外探测性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