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放
摘 要: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完成,充分证明了新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为“十四五”和以后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核心要义;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核心内容。十八大以来,创造性地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科学研判两个大局背景下,以党中央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统筹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础上提出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中。
一、新发展理念的由来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极端贫困落后的状态。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穿越当时的“贫困陷阱”并加快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提出了以GDP增长为代表的国民经济翻番目标。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相较于经济发展问题,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问题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不十分尖锐。因此,党的十二大之后首次采用了GDP价值量指标来规划长期发展目标,这具有历史可行性和重要的必要性。在跨越“贫困陷阱”的过程中,中国GDP不断增长,相应规划目标不断实现,持续的高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约束性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和系统性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在空前接近伟大复兴目标的时候也面临着“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历史性的挑战。沿用以往的增长方式不能持续协调均衡的发展。在这一阶段,GDP核算方法存在的种种局限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例如,GDP作为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强调的是最终数量,难以体现GDP背后的经济结构差异。过于强调GDP的数量增长,可能会忽略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加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失衡,加剧宏观经济的短期失衡,使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限制。GDP核算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忽略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会扭曲现代化进程。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全面发展问题和人们的幸福满意程度等问题都是GDP指标体系难以反映的问题。这就需要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需要新的经济发展体系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方略和途径。
二、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事实上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时期,创新的首要核心地位已经得到了明确突出和强调。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模式。要让创新驱动战略落实落细,就要完善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要培育创新的社会氛围,激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充分释放社会各方面创新潜能。实施高端人才引育,推动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制胜要诀,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在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之间、人与自然、政治经济文化、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之间都存在着不协调的关系。解决各种不平衡的问题,就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补短板来破解制约发展发展的不协调因素,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的协同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实质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坚持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城乡布局。同时也要积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引进外资、优化外资结构与质量。
绿色发展就是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和突发的问题风险预留出足够的可支配资源。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国间的政治、经济交流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的国际贸易体系和商务活动体系。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可能“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建设,关闭开放的市场和对话窗口。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对外全面开放新格局,才能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继续发展具有诸多优势和条件的时候,依然面临着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开放,有助于我们理清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有效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也将为世界的全面开放发展注入信心。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共享發展,就要完善市场经济、加强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同时也要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有保障,更加可持续。“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养老服务等民生社会的发展短板,研究具体解决办法,努力为人民权重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要补齐基础公共服务的短板,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和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根基。
三、實现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以此作为实现方略,特别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周期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和着力点的重要调整,也是化解中国经济发展民林的矛盾和困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供给体系质量,其中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振兴乡村战略,都是以提高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的,因此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3.1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环境,关键在于处理好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关系。以需求管理还是供给管理为主主要是由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国情决定,二者不能割裂开来,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因而就要统一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也就是统一短期和长期的调控、总量和结构的调控。如果需求膨胀,经济增长过热进而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就没有必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需求疲软,经济萧条导致失业压力增大,那就更不可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剩产能化解中的就业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困难,因此在失业压力加剧的情况下难以加大改革力度。在经济适度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导致短期总量的均衡难以得到长时期的维持,最终还会因为宏观经济环境恶化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关闭。因此,要坚持宏观调控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是统一短期与长期、总量与结构,增长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求。
3.2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条件。许多国家由于制度创新的滞后,缺乏改革的动力,没有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和提升,难以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经济、法治、政治制度和道德秩序方面。经济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在实现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法治经济,贯彻法权原则、采取契约形式,所以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从而建设法治体系、确立法治精神。在政治领导体制方面,要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共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最大程度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建设,克服现代化市场经济和法治化历史进程中的“特权”阻力。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道德秩序也会受到冲击。一方面表现在以“忠诚”为核心的自然经济道德秩序被动摇,而以“诚信”为中心的市场经济道德秩序还未形成,造成了在道德领域出现了不讲忠诚也不讲诚信的情况。同时在开放的过程中又收到了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冲击,造成文化自信的缺失进而出现道德秩序的无序。如果政府和市场都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政府替代市场而造成了政府无法履行应尽的职能而导致政府失灵。政府官员的集权形成了“寻租”,法治体系不健全使政府权力遭到滥用,企业不能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获得机会,而是通过与政府谈判获得,使“寻租”成为普遍现象,资源配置不公且无效率。而政府因陷入了“寻租”又难以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所以很难在政治治理上进行纠正。所以便需要道德约束来实现公平效率,而这一时期又是道德容易出现无约束的时期,所以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发展理念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的基本方略和制度支撑。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注意跨越由于各种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一系列“陷阱”。
参考文献:
[1]刘廷飞,杨文佳. 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N].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12-10(001).
[2]喻鹏飞.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N]. 西藏日报(汉),2021-12-07(005).
[3]周志军,祁峰.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解读[J/OL].财经问题研究:1-12[2021-12-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096.F.20211018.1712.002.html.
[4]汪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3):47-49.
[5]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J].今日海南,2021(09):1.
[6]董煜.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J].中国纪检监察,2021(17):6-9.
[7]胡书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J].国有资产管理,2021(08):14-18.
[8]马建堂.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J].发展研究,2021,38(06):6-18.
[9]陈理.深刻理解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由来、内涵和要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03):4-21.DOI:10.16502/j.cnki.11-3404/d.2021.03.001.
[10]马占魁,孙存良.准确理解和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J].智库时代,2017(04):5.
[11]韩庆祥. 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之道:全面准确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兼论"好不好"与"强不强"的关系[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021,21(1):10.
[12]邢利民. 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8,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