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嘉琪 肖梦婷 汪洁【通讯作者】
摘 要:当前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社会公德建设工作急需得到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网格建设为社区的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促进民生工作的开展。鉴于当前社会公德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结合网格治理模式的优势,基于南京市鼓楼区的优秀案例,探究以“网格管理”助推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网格管理”;社会公德;建设路径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公德建设工作随之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而基层治理作为党和国家持续关注的民生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更是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当前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为保障居民的卫生安全状况,提升公民道德修养,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社区管理和社会公德建设都急需得到重视,为建设更加便捷与和谐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而“网格管理”作为潜力十足的基层治理模式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一、社会公德建设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社会道德指广大公民在社会中活动中在一定的历史、文化、经济背景下应该遵循的,需要自发遵循的社会活動规则。具体来说,社会道德限制、约束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某些活动,其中主要体现在各种利益关系中,并且广泛涉及人同人、社会、自然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被包含在社会公共生活的诸多层面。根据最新的明文条例来看,社会道德的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文明建设、助人、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我国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即社会公德建设,从总体规划上来看,处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基本任务的地位,是我国物质文明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窗口”。可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来看,社会公德建设尚未获得应该被给予的关注,社会公德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道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
虽然随着近年来社会公德建设工作的推进,文明城市评比工作的开展,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升和发展,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公民的道德意识逐渐提升,行为也更加符合公民道德要求。但部分地区和社会领域仍然存在着道德失范的现象。
1.普遍性道德失范现象
当前社会仍然存在着言行举止不文明、不讲究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诚信、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不符合公民道德要求的行为,在此前,医闹事件频频发生,医患关系紧张。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社区仍然存在着不配合抗疫防疫的现象,部分公民甚至公然与防疫人员起争执,妨害公共安全。
2.后疫情背景下的道德失范现象
随着当前疫情相对稳定,公民对于抗疫防疫工作开始放松和懈怠,产生了侥幸心理,但实际上,如今疫情仍在反复,我们依然要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压实各方责任,从严从紧抓好防控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消极防疫心理,更出现了多例不遵守防疫安排,四处跑动,导致疫情蔓延的案件,这些案件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防疫工作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更体现了当今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匮乏和短缺。
(二)网络道德建设着力不够、聚焦不足、风险尚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频繁议论的话题。网络空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允许大量网友在同一时间掌握各种消息,具备高影响力、迅速反馈、传播的特征,因此在短时间内它迅速成为我国大众舆情的主要聚集地。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优势和弊端是并存的,网络的大数据性和交互性在带来便捷快速的消息时,也会造成人们消息的泄露和谣传。在此前,人肉和造谣事件比比皆是,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专家的话不信任,各种恶言抵制、以讹传讹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网络道德的建设急需得到社会各层人士的关注和重视,进而为当代青少年营造好网络氛围,提高青少年的网德意识。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领导人曾在贺信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由此可见,我国对网络道德建设逐渐重视,同时,党委也在其中的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网格管理”助推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网格管理”助推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做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将社会空间划分为若干网格,整合治理资源和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持续优化社会治理流程,形成治理过程的动态性和即时性监控与管理,不断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及现代化水平。一是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实施综合治理;将综合整治与社区居民自治结合,创新协同治理;将网格化常态管理与专项整治结合,探索长效治理;将顽症整治与民生保障结合,坚持为民治理。二是强化多主体联合治理,有效提升政府职能优化。在城市治理中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融合,实现多主体联动治理。构建一个政府力量主导、以网格化为平台和媒介的联合治理框架结构。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层级。信息化是网格化治理的技术支撑,信息化技术在治理过程中得到综合运用并不断开发出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依托信息化技术,能有效实现治理主体间的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运作效率。
三、“网格管理”助推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
本文认为,“网格管理”形式多样,包括“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与党建结合模式、网格员引领模式等,这些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以有效助推社会公德建设。据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网格管理”助推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制度管理
1.坚持责任到人,以网格为单位,各网格设立负责人,对各负责人的工作和服务进行记录和公示,保证“网格管理”的治理模式真正落实,发挥党员的协调作用,保障居民民主监督的权利。
2.将社会公德建设规范化,明确社会公德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将宣传教育方式制度化,定期開展相关活动,如讲座、集体学习、公告栏定时更新等方式,将各项工作制度化,分配给各网格员,督促相关网格员及时开展相关工作;
3.根据社会公德建设需要,为网格员制定排班表,根据网格员的工作安排和生活需要,以网格员的便利为依据,按需划分社会公德建设要求,如车棚管理即可按照就近原则,垃圾分类可划定区域,以网格为单位进行分类等;
4.对各网格员助推社会公德建设的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制定考核方案,定期进行表彰和惩罚,提高工作热情。
(二)设立临时网格员,创造社会公德建设新形式
1.打破社区网格化的局限,以整个行政区划作为网格的基础,依靠区政府、区法院的帮助和指导,引领社会公德建设,将大学生纳入网格范围,结合大学生入党、实习和就业需求,学校可与社区达成合作意向,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提供锻炼平台,创新社会公德建设形式和途径。
2.突破目前社区仅仅采纳固定网格员的局限,将社会各类人才与大学生纳入网格员招聘范围,使网格员制度成为固定和流动并存,进而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的持续性进展,避免出现因为网格员因临时工作而影响社会公德建设进程。
3.与政府、法院等达成联系,利用专业网格员进行普法活动和协调活动,实现社会公德建设专业化、社会公德观念有效提升。
(三)采用“法治+德治+自治”的治理模式,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1.通过网格员促进建立业主委员会,在与业主委员会充分协商沟通的前提下,定期举办由网格员主导的业委会,在业委会中,网格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普法教育。
2.以网格员为抓手,定期举办各类特色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戏曲表演等,充分发挥各社区、各网格特色,利用人民接受程度高的形式与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民的潜在的指导作用,从而达到内化为精神准则的要求,实现公民道德意识的提升。
3.根据网格的不同等级区划,以各级网格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公德建设的知识竞赛和经验交流会。在社区内,以基础网格为单位,各网格成员进行评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社区间,挑选各网格优秀成员进行经验分享,以此检验社会公德建设推进情况,并构建起各网格间的交流平台。
4.以网格员主导的业委会为依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指导作用,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参与自治活动,增强规则意识,进而推进法治建设。网格员在此也可以起到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德治建设,指导基层自治建设。
(四)以数字平台为依托发挥信息整合功能
1.建立社会公德建设智慧平台,以地图为背景,记录各地区社会公德建设情况与特色建设,打破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简化工作程序。依靠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反映社会管理事务中的各种信息,形成数据双向互动。
2.利用数字化平台对各网格内成员信息进行记录,充分把握好网格内部党员力量,加强网格内部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公民道德意识的形成。
3.除智慧平台外,以微信小程序为依托,创建如正确垃圾分类、防疫抗疫注意事项等小程序,以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4.在智慧平台上设立各类板块,如知识普及、建设详情等,可成为日后建设文明城市的依据;此外,开通平台各类权限,使平台起到记录和交流的作用的同时,为人民提供民主监督的平台。
5.定期更新各网格成员信息,重新拟定社区与网格的排班表,组织好党员干部服务社区公民,并为社会公德建设提供智库。
参考文献:
[1]吴潜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M].人民出版社.2010
[2]陈荣卓,肖丹丹.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发展与走向[J].社会主义研究,2015(04).
[3]刘继勇.我国社会公德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07):224-226.
[4]鲁晓琴.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5]吴青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构建与演化逻辑——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服务[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55(06).
[6]向春玲.”网格管理”: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18(05):107-113.
[7]马余露,陈若水.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7):59-61.
【作者简介】严嘉琪(2001.03-),女,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基金项目】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YB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