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波
摘 要:森林资源的存在对于经济、社会和生态均有积极作用。虽然我国有一定面积的森林资源储备,但考虑森林资源消耗量也大,目前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提高,所以需要持续进行人工造林工作,开展多样化的造林工程,借助人为的干预增加林地面积,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替和更新,创造出更多优质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造林;技术要点;造林成活率;影响因素;提升对策
1引言
森林资源有涵养水土、保持水源、制氧吸碳、滤尘、吸毒、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同时提供人们需要的林产品,满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都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开展人工造林工作,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储蓄量,不断扩大林区覆盖面,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存在,发挥其对于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但是在造林操作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林木的成活率,这需要林业人员明确造林技术要点,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强化管理与管护,以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
2人工造林的技术要点
2.1土壤条件选择
树木生长对于土壤的要求存在很大不同,很多地区需要进行造林的区域的土壤条件一般较差,要想顺利造林需要选择合适的是树种,与地区的土壤条件配合。包括土层深厚、肥力水平、土壤ph值、地势坡度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同时在造林时,需要做好道路、排灌、蓄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尽量选择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种植,周围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在选择好土地之后,进行土地整理,一般是进行深翻,扩宽树穴,促使土壤熟化,同时在种植期间注意中耕除草工作。
2.2水肥管理
树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肥的需求也较高,所以需要科学施肥和灌溉。大部分树木对于水分的需求较大,进行灌溉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降雨情况进行控制,并且在土壤干旱时增加灌溉量。同时也要注意在降水较多的时期进行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等。
对于施肥操作,要按照树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多施加有机肥,合理使用无机肥和复合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安排专业人士采集叶片、土壤等样本,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同时配合对树木生长的了解,指导进行科学施肥。进行施肥方法可以选择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
2.3病虫害防治措施
不同树木常见的病虫害不同,每个地区可能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处理。一般需要强化栽培管理,控制肥料的施加量,同时适当使用药物直接喷洒,防范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注意及时排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关注对天牛等害虫的防治;同时可以为出现病虫害的树木使用药物,比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要改善树木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护和引进天敌生物,比如红点唇瓢虫、草蛉等。考虑造林的生态效益,进行病虫害防治最好是选择生态防治或者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增加生物靶向性药物的使用,或者引进天敌等方式,或者使用物理器械等,减少对环境的二次破坏。
3影响人工造林成活率的相关因素
3.1气候因素
气候是影响林木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温湿度、光照、风速等有很大的差别,这都会影响林木的生长。不同品种的林木适宜的气候条件也不一致,造林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各项操作的控制。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忽视气候因素的影响,不注意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造林操作,带来不良影响。
3.2土壤因素
土壤是林木成长的最基本要素,土壤的肥力水平对于林木成活率有直接影响。对于大部分林木来说,肥沃疏松的土壤可以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但贫瘠的土壤则会阻碍林木的生长。但也有个别林木品种对于土壤条件的要求很低。
3.3水肥因素
林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和肥力的需求一般较高,特别是萌芽时期,所以水肥因素对于林木的成活率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土壤中缺水,林木无法获得充足的水分,就可能无法顺利成活;而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积水,造成根系缺氧和腐烂,带来死亡问题。肥力则主要是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如果肥力较少,不足以支持林木的生长,可能降低成活率;而如果肥力过大,苗木吸收的营养过多,则可能出现烧苗问题,也影响成活率。
3.4苗木质量因素
苗木质量的优劣和保持生机状态如何,是影响造林的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质量低劣的苗木成活率低,运输时损失大。质量高的苗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更好的吸水能力,在抗病害抗虫害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就目前来看,我国造林工程相对来讲面积比较大,很多地方在苗木培育上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优势不存在,现有生产水平,很难满足造林的需要。从外地调运苗木难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损伤,长途运输造成苗木水份减少,影响苗木质量。尽管如此,可每年各地都需要大量苗木,对造林成活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5造林技术因素
造林人员学历水平低、技术推广不到位、资金不充足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进行造林并没有按照科学的技术进行,而是凭借经验进行造林,导致浪费大量的苗木,没有获得足够高的成活率。同时个别地区虽然使用了造林技术,但技术水平不够先进,或者选择时没有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不适应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要求,导致无法顺利成活,使得苗木成活率较低。
4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提升对策
4.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且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点。所以造林时需要通过对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進行实地调查,编制造林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的依据,真正把造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造林设计要以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植被及地下水等条件差异,结合经营目的和造林技术等原则,选择造林树种、确定初植密度。
4.2严把苗木关,提升苗木质量
在造林苗木品种选择上,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造林成本,需要在造林周边区域建立苗圃基地,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减少运输过程可能带来的损伤。苗圃培育过程要结合树苗的需求进行,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出苗前进行严格的炼苗操作,强化树苗的抗逆性能力。特别是造林区域一般在山区,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对于苗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需选用无人为或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的苗木用于造林,可以保证苗木能够抵御大风、暴雨、暴晒等恶劣天气。
4.3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科学造林
在造林施工中要严格按照造林设计和造林技术规程组织施工。根据规划进行整地,清除地上的灌木、杂草等,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深翻。 在土地整理好后要科学挖坑,确保坑的宽度和深度达到技术要求,在栽植前三天先将树坑灌满水,这样可保证新栽植的苗木50天左右的生长用水,栽植时分层敲实回填土,睛天造林浇足定根水,若种植后下大雨可不必浇水。栽植过大苗木要用杆支扶,固定好,防治风大晃动造成根部透气失水,影响生根。在栽培期间,要注意及时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疏松度,并控制雜草争夺养分;定期施肥,根据树苗的生长情况合理施肥。
4.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管护水平
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事例,让人人明白造林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督促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普遍做到能积极、主动保护森林资源。护林员能严格按照职责、法律法规、制度等要求,在划定的护林责任区做好专职护林工作,每天坚持巡护,发现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立即制止,并及时报告主管单位、部门。同时各责任区的护林员要相互协作,杜绝管理出现盲区、死角。在目前全面推行林长制环境下,各级林长坚持巡林,及时处置发现的问题及隐患,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4.5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增强造林技术
相关单位要注意培养林业工程造林人员和管理人员,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对于造林队伍,做好基础培养工作,按照行业要求以及造林工作需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关注造林管理人员的培养,需要锻炼和提升管理能力,要求管理人员了解造林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造林工程需要的专业技术,建立正确的造林管理理念,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
5结语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关系到大气、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维持与稳定。但因为一直以来的乱砍滥伐、林地占用、改变林地用途等问题,导致森林面积出现大幅降低,这给气候和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人工造林工作,希望借助人为的干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替和更新,创造出更多优质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娜,王威,郭永强.对有效提升人工造林成活率技术方法的探讨[J].新农业,2020,(12):58-59.
[2]徐韬.有效提升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方法[J].农家致富顾问,2021,(6):175.
[3]刘甫兴.对有效提升人工造林成活率技术方法的探讨探究实践[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1,(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