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观察

2021-05-10 14:24李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锁骨骨折超声引导

李越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组织;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046-02

内固定手术是临床治疗锁骨骨折的常规方案,该术式麻醉方案较为复杂,锁骨区域神经组织丰富,采用常规颈丛神经阻滞或臂丛神经组织无法实现锁骨神经的完全阻滞,部分患者术中表现为阻滞不完全,并产生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锁骨手术治疗效果[1]。为确保阻滞完全,缓解疼痛等症状,临床多采用臂丛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常规麻醉模式下,医师需依据体表定位结果,采用盲探的方式确定存在异物感的位置,其主要缺陷为操作时间长,麻醉效果不佳,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不安等状态[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为全新的麻醉模式,关于其应用效果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分析[3]。本研究分析汇总本院患者相关基线资料,研究并深入分析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研究年限范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择取研究分析样本为本院收治8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案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均为40例。全部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锁骨骨折,ASA分级为Ⅰ~Ⅲ级,且对本研究相关内容知情同意。总结并统计两组患者各项基础性临床资料,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6.53±4.77)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6.38±4.71)岁,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两组患者均行臂丛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案完成定位,医师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平卧状态,并将肩部适当垫高,使患者头部偏向健侧区域。消毒及铺巾处理后,选取患者锁骨上方1.5cm处斜角肌间沟区域实施穿刺,注射器经由斜前角肌外侧区域缓慢刺入内部,如患者主诉产生异物感,且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成分,注入25mL罗哌卡因(0.375%),控制注入速度,操作中需间断回抽,以规范完成臂丛阻滞。颈浅丛阻滞穿刺位点选择为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后缘中心区域交汇点下方0.5cm处,穿刺深度需达到前筋膜组织下方,注射器向尾端、头端及对侧区域实施扇形阻滞,注入5mL罗哌卡因(0.375%),控制注入速度,操作中需间断回抽,以规范完成颈浅丛阻滞。

研究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利用本院便携式超声引導系统辅助完成操作。超声探头表面涂抹适量耦合剂,并覆盖无菌贴膜。超声探头扫查准确定位臂丛神经,选择超声探头外侧区域置入穿刺针,控制进针方向,确保超声传感器与进针方向处于同一直线,经超声引导穿刺至目标位置。选择C5神经为注射中心点,匀速缓慢注入25mL罗哌卡因(0.375%)。颈浅丛阻滞方案同对照组。

1.3评价标准 ①评估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优为术中未辅助用药,无痛,患者状态安静。良为术中牵拉操作导致疼痛感,辅助用药缓解疼痛。差为术中疼痛严重,麻醉方式调整为全身麻醉或局部追加麻醉药物。②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参数,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总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并统计术后VAS评分。③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15min、麻醉120min等时间点HR、MAP、SPO等生命体征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例(%)”,检验方法为χ,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 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2.5%,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麻醉相关参数及术后VAS评分 对比两组麻醉相关参数及术后VAS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HR、MAP、SPO等生命体征指标 对比两组麻醉期间HR、MAP、SPO等生命体征指标,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3.1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神经阻滞相关分析 锁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案多为内固定手术。人体锁骨及对应区域皮肤组织受臂丛神经与颈丛神经的双重支配作用,锁骨表面皮肤组织受颈丛神经支配,此类神经来源为C3~C4神经根。锁骨深面肌肉组织则为臂丛神经支配,此类神经来源为C5~C6神经根[4]。通过解剖学研究可知,颈丛神经主要支配人体锁骨内侧区域,臂丛神经主要支配锁骨外侧区域,锁骨中间区域为颈丛与臂丛神经交替支配。常规手术神经阻滞方案多采用单一神经阻滞模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单一采用臂丛神经组织可导致锁骨内侧颈丛神经支配区域产生疼痛等不适感,术中需追加麻醉镇痛药物[5]。单一采用颈丛神经组织可实现锁骨上神经的有效阻滞,且手术切皮操作疼痛轻微,实施骨折断端分离过程中及牵引等操作中,患者可产生局部酸胀疼痛等不适感,术中需追加镇痛药物。为确保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顺利完成,医师需适当调整神经阻滞方案,以缓解疼痛等不适感,提供麻醉效果[6]。

3.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优势分析 本研究选用神经阻滞方案为臂丛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与单一神经阻滞模式相比,该方案可实现对锁骨支配神经组织的完全阻滞,且麻醉中仅需对颈浅丛进行阻滞,可诱发避免深层阻滞操作损伤椎动脉组织,引发局部血肿,并可降低局部麻醉药物用量,避免实施喉返神经麻醉、膈神经阻滞、全脊髓麻醉、高位硬膜外阻滞等麻醉方案[7]。同时,臂丛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方案操作规范,定位准确度较高,可降低麻醉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并可诱发预防单一神经阻滞方案引发的局部肌肉紧张及胀痛等不适感。常规神经阻滞方案下,医师通过体表观察定位神经组织,配合穿刺盲探产生异物感方可实施麻醉,该方案可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麻醉时间较长,麻醉效果不佳,极易诱发生理指标大幅度波动,且术后疼痛严重[8]。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为全新的麻醉方案,术中采用便携性超声引导系统辅助观察,医师可在直视状态下确认神经位置,并能够评估神经粗细与深度,判断周边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注入药物过程中,医师可通过超声辅助观察药物扩散效果,并能够实时调整穿刺位置及方向,可实现麻醉药物的精确注入,显著降低常规麻醉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并可缓解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9]。

3.3本研究数据分析 分析本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资源,研究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麻醉相关参数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中不同时间点HR、MAP、SPO指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总时间及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且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无大幅度波动,其应用价值优常规麻醉方案。

综上分析研究可知,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可延长麻醉作用时间,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值得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锁骨骨折超声引导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60例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