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炜 樊宪义 王栋磊 鲍庆华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继发性脑积水;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033-02
继发性脑积水指的是由于受到脑血管畸形、脑出血,颅内炎症、脑外伤、肝肾功能衰竭、缺氧、酸中毒、各种外源性或者内源性神经毒素等其他疾病而导致的脑积水[1]。目前临床上对于脑积水的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一般采用保守或者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本院将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于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继发性脑积水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并与保守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继发性脑积水患者30例,其中男女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50.45±10.58)岁;病因组成:脑梗死后脑积水、外伤后脑积水、脑动脉瘤出血后脑积水、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积水、脑肿瘤术后脑积水、烟雾病出血后脑积水分别为3例、9例、4例、7例、4例及3例。采用随机奇偶数字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例,将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做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比。纳入标准:符合该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具有完成的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资料者;本次研究报批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表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分流手术禁忌证;合并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心、肝、脑、肾等)疾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腹腔内或者颅内感染者;不配合、临床资料不全或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纳保守治疗,给予患者甘露醇输液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疗程。
治疗组患者采纳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本次研究应用的分流管为Codman-Hakim抗虹吸可调压分流管(美国强生公司)[2];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患者采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穿刺点选取侧脑室前(后)角,对患者进行脑室穿刺处理,作手术切口(以右耳廓上4~5cm向后4~5cm颅骨平坦部处为中心)、并钻孔,将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于右脑室送至脑室导管前部,进来脑脊液引流,置管6~8cm,将阀门连接,并于皮下进行固定。如果有脑脊液于分流管远端流出,则判定分流系统顺畅[3];作一条皮下隧道(从头部切口经耳后、颈部、锁骨上、胸部达剑突下腹部切口处),将分流管远端经此隧道放入腹腔(20~30cm),于患者腹膜切口固定导管,将腹腔关闭。于术后3~6h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对分流管情况以及是否出血等情况进行查看;术后给予患者3d-7d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患者癥状显著改善,脑室系统能够恢复正常水平,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好转,脑室系统改善明显,则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或者病情恶化,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以显效、有效总和所占比重计算。②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来进行评价并对比,NIHSS满分为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成反比;ADL满分为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相关[4]。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例(%)”表示,用χ2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就治疗有效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86.6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9.457,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就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脑积水这种神经外科疾病根据压力可以将其分为正常颅压脑积水和高颅压性脑积水,根据脊液动力学则可以将其分为梗阻性和交通性脑积水,而根据年龄又可以将其分为成人和儿童脑积水[5]。继发性脑积水指的是其不是原发病,而是由于其他颅内疾病继发的,发病时会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呕吐、复视、视力模糊以及头痛等症状,也有呕吐、尿崩症、胃肠道出血、眼球运动障碍、呼吸紊乱、血压升高等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对于该病的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都还属于一个较难攻克的医学难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措施,例如药物治疗、脑室-心房分流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腰池-腹腔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静脉窦分流术等等,一般针对交通性脑积水主要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针对梗阻性脑积水则一般采取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进行治疗[6]。现阶段而言,脑室-腹腔分流术在继发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对脑脊液进行有效分流,通过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内环境来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手术方法存在穿刺道出血、癫痫、分流管感染以及非感染堵管、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研究资料显示[7],分流管堵塞的发生概率在14%~58%之间,这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脑室端堵塞,主要是由于碎脑组织阻塞、置管过深或过浅、穿刺出血形成的血凝块阻塞、脉络膜粘连包裹以及术中脑室端置管位置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在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则是感染,研究资料显示其发生率在4%-11%左右[8],这主要是手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污染机会,以及手术过程中皮下隧道过浅致磨损破溃、流时伴其他部位的感染、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这就需要重视术前身体状况评估,术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要加强引流管护理等,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治疗有效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86.6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9.4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综上所述,继发性脑积水患者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改善,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