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兰
【摘 要】在运用创新方式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创新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运用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积极探索,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对创新观念下如何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展开的课堂环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分层教学;生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180-02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nnovative methods to optimize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innovative teaching links, allowing students to use innova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actively explore, deeply understand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room link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 the innovative concep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ified teaching;Life problems
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随着创新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开展趣味教学,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思考,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收获知识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一、设计趣味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可以设计趣味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分析教材中的新内容,在数学思维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上,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能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高效完成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在趣味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抓住数学概念进行深入学习,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解,在兴趣引导下进行深入学习。例如,教学“升和毫升”,教师给学生准备了1升、200毫升的量杯,让学生根据量杯的容量猜测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然后让他们用200毫升的量杯盛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记录倒几次可以装满。在猜测和实际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对升和毫升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1升=1000毫升。在趣味性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深入学习认识了容量单位,实现了高效学习。
二、设计操作环节,进行深入探究
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由于数学知识有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可以设计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分析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行操作探究。在遇到疑问时,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来获得启发,在思维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继续推进操作活动。结合操作活动进行探索,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完成数学知识的推导。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教师可以设计操作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立方体,让他们用这些小立方体组成一个大的立体图形,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并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和讨论观察到的图形。完成一个大立体图形的观察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运用这些小立方体重新组成新的立体图形,并进行观察和交流讨论。通过观察和交流,学生发现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组成的立体图形,看到的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认识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开展分层教学,根據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布置学习内容,让他们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在分层教学中,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符合自己能力的新知识,能通过积极思考完成学习内容。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进行分层的及时调整,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提高自己所在的层次,由低层次向中层次、高层次发展。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数学教材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让他们避免出现看错题、抄错数的错误,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自信心,在探究新知识时能积极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推动教学高效进行。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由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不容易深入掌握知识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探究知识的方式入手,创设多媒体情境,立足数学教材内容,结合直观图片、图形等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和直观思维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简单的周期”,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串数字:1234 1234 1234和一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数字和图形,然后关闭该页面,让学生快速说出看到的数字和图形,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好。在多媒体趣味导入下,引出简单的周期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新知识,使他们认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分析图片中图形排列的周期规律。掌握了简单的周期规律现象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按照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后在图形末尾画出接下来的图形。通过多媒体直观情境的教学,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画出所缺的图形,提高他们运用简单周期知识的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五、设计生活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可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在学习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读题、思考的方法,从生活问题中找到已知的条件,确定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探究动力。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生活问题:“服装厂6月份生产了一批衣服,上半个月每天生产120件,下半个月每天生产125件,这批衣服一共多少件?”通过分析问题,学生从题目中找到了已知信息:“上半个月每天生产120件,下半个月每天生产125件。”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学生找到了题目中的隐含信息:6月份有30天,上半月和下半月都是15天,根据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120×15+125×15=3675(件)。通过运用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有了深入理解,提高了他们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趣味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直观情境下分析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所学知识,促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提高,打造创新观念下的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新刚.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
[2]薛苗苗.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19.
[3]宋若菊.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