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校共育”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学校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具体体现。在一系列教育问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班主任的教育视野不能局限于班级和课堂,而是要主动翻越“家庭与社会”那座山,不断看到学校外面的世界,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家校共育;班主任;文化实践;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4-0037-02
【作者简介】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简单道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也成为现代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统一规范化要求之间存在着本源性的悖论。这样的悖论可视为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多元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统一定制性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学校教育就置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多元文化场域中,在此意义上,学校教育可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实践,即将其所代表的社会主流文化通过学生向家庭和社会辐射(传播),由此发挥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文化进步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其核心工作就是要把一群有着不同家庭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孩子,融入一个有着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的班集体中。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不仅有班级里的不同学生,还有这些学生背后的原生家庭(家长)。因此,班主任所从事的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精神劳动,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的重任。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教育自觉
顾琳老师自觉地将不同学生及不同家庭纳入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体系中。她对于家长在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在学生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有着深刻认识与体悟,进而主动承担起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督促家长改善亲子关系的责任,这也是新时代赋予班主任的特殊职业要求。为此,顾琳老师坚持举办“班级家长学校”,每月一期,利用晚上时间,精心设计了“情景再现”“大家来说”“好文荐读”“坚持行动”四大板块,推进活动的深度开展。“班级家长学校”为家长搭建起家校沟通、亲师沟通、亲子沟通、同伴互助的平台,让家长成为家长学校的主人。她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作为探讨对象,以问题解决作为家长学校的基本目标,让家长们在互动交流中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推荐阅读、沟通方法指导等专业化的引领,为家长排忧解难,而不是一味地将学校的教育任务转嫁给家长。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无疑是雪中送炭,因而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
二、基于家长需要开展亲子活动
在现代家校关系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往往处于强势的一方,主导着家校关系的进程;家校关系建立之初时的家长需求,逐渐代之以班主任对家长的强势命令。顾琳老师始终把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自觉扮演着“协调者”“引领者”的角色,努力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与学生、家长一起建设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从学生需要出发,教师就找到了教育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换句话说,班主任如果能够从家长的需要出发,就找到了家校共育的动力与源泉。正是从家长的需要出发,顾琳老师看到了“爱的缺失”的原生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的问题。面对这一系列家庭教育问题,班主任不能采取批评教育、施加压力等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而是需要有持续的关注力和行动力。为此,顾琳老师开展了“我爱家乡行”的亲子共游系列活动,一学期一次,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远足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们走出家门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为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一位外来务工父亲讲述自己在南京的打工经历,让孩子更了解父亲,增进了父子之间的感情;通过不断推介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引导家长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在这一系列做法的背后,是顾琳老师对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追求。实践证明,班级家校活动的开展,有效协调了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一位家长在给顾琳老师的留言中所说:“孩子的进步让我和孩子爸爸越来越明白,只有我们懂得如何为人父母,孩子才有可能变得更加优秀。”
三、家校共育中的班主任角色扮演
“家校共育”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学校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家校共育这一时代背景下,顾琳老师自觉地成为一个“看得见孩子、想得到家长”的贴心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全面深入了解,对于家庭教育的持續关注,适时地给予学生和家长以正确的引导、适切的帮助。
在一系列学生教育问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而智慧地化解一个个亲子矛盾冲突的过程,也是一项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的教育行动。在此意义上,家校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可视为班主任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自觉的具体体现,也是从普通班主任成长为未来教育家道路上必须经历的一个生命之旅。班主任的教育视野不能局限于班级、课堂、学校,而是要主动翻越“家庭与社会”那座山,不断看到学校外面的世界。在此意义上,“家校共育”拓展了学校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内涵与外延,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断走向融合的必然结果。顾琳老师将自己的带班主张定位于“让家校共育为学生成长奠基”,无疑体现了这样一种教育自觉和教育视野。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很多班主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