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测评都有深远影响。在教学方面,《体系》的实施路径将测试内容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相连,精细定义了四维考试内容和范围。测试与教学紧密相连,赋能测试对教学发挥精准的反拨效应。在测评方面,《体系》及实施路径规定了评价试题的四项基本原则,为命题质量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
【关键词】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英语科;课程标准;测评;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0-0007-05
【作者简介】张春青,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23)应用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一、引言
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1](以下简称《体系》),《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当高考不再出版“高考大纲”,《体系》则为高考改革提供了内容、目标和方向指引。英语科在《体系》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2],实施路径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接,将原来支离破碎的命题和测试理念体系化,同时也结合命题的实践,对英语科测试构念和考试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从而使得考试内容更接近教学,高考英语实现了由基于理论的构念体系转向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构念体系。不可否认,《体系》及其实施路径会在基础教育的成就测试和水平测试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
二、受《体系》影响的评价类型
从功能角度分,测试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性测试”和“标准参照性测试”。[3]常模参照性测试中,较为典型是水平测试和分班测试:前者包括高考、中考等高利害测试,也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证书考试;后者指的是学生入学后为分层教学而进行的测试。“常模参照性测试”一般以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来解释分数,其目的是选拔或分班。为了使考生成绩有良好的分布,从而便于排名,考查的内容较为广泛,题目有难有易。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标准参照性测试”,包括毕业考试、期末测试和平时以促学为目的的各种测验,如诊断测试、期中考试和课堂小测等。顾名思义,这类考试通过与标准对照来确定受测者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如测试的目的是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和促进学习等,不考虑题目的难易和学生表现的分布,所考的知识以大纲、教材和其他标准的范围为准。
从以上考试类型的性质来看,首先,《体系》对“常模参照性測试”影响最大。其原因在于,高考有着广泛的影响,无论承认与否,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类大型考试命题,都不同程度地受高考命题的影响。以中考为例,我们看到的北京市、江西省等地的试题,与高考试题在题型选择等方面无太大差异。其次,《体系》对“标准参照性测试”中的“成就性测试”影响较大,对“诊断性测试”等促学测试的影响次之。在有些省市,中考毕业升学一张卷,中考成绩用来判断学生可否毕业,其性质是成就性测试,所受《体系》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对于诊断性测试、期中考试和平时的小测而言,由于这些测试与教材、教学和教法紧密相连,受《体系》的影响会小些。再次,《体系》对大学阶段的评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有的大学英语教师也采用了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等高考题型来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体系》对测试内容选择的影响
以《体系》的“四层”为基本框架,英语科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提炼形成了立体化的“四维”考查内容,包括“核心价值”(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学科素养”(交际、学习和思辨)、“关键能力”(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和“必备知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与原来的考查内容相比,有了以下变化:在核心功能方面,增加并确立了立德树人的统领地位,提出了以充分体现核心价值的问题情境承载考查内容,切实实现核心价值的可测性。在考查内容方面,破除了原来的知识能力二元立意,用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统领知识和能力的选择和考查,同时细化和清晰化了听说读写和语言知识测试构念体系。
1.“核心价值”影响测试材料的选择。
核心价值包括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包括四个要素:传统文化、当代先进文化、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2020全国一卷”的语法填空语篇内容是“我国的航天器在月球较远处着陆”的报道,体现了我国当代先进的科技文化;“2020全国二卷”讲述了“我国部分地区家居装饰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视野包括人类文明历史和世界发展动态、全球意识和包容的态度、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由于测试的语篇一般都来自国外,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以上内容。跨文化交流在应用文写作上得到了突出体现,例如,“2020浙江卷”要求学生给因病回爱尔兰的外教写信,表示关心并告知班内的情况,学生必须能够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对外教的关心和对他教导的感激之情,这里面涉及英文书信的惯用表达和在特定场合应该使用的得体用语。
在2020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又将核心价值进一步凝炼为以下四点:(1)融入中国元素;(2)增强文化自信,关注体育运动,倡导健康运动理念;(3)渗透美育知识,引导审美情趣养成;(4)树立劳动观念,宣传践行劳动精神。[4]各类评测可以将以上四点作为寻找测试文本的方向。
2.“学科素养”影响测试的角度和高度。
学科素养包括“交际素养”“学习素养”和“思辨素养”。《体系》中对学科素养的规定影响评价任务的角度和高度。
第一,“交际素养”指在相对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主题语境中,使用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并达到交际目的的意识和能力。在写作任务创设的语境中,交际双方应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将学习者带入英语的交流语境。请看下面的写作任务:假如你有机会和任何一位名人共进午餐,请根据以下要点用英语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1)这位名人是谁;2)你为什么想和他或她共进午餐;3)你想和他或她谈论什么。在这个任务中,学生无从了解用英语写作的原因,因此写作兴趣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相比之下,要求考生回复意大利朋友的英文邮件,用英语写信的原因更为真实。
第二,“学习素养”指在相对简单或较为复杂的主题语境中,运用多种策略学习英语,并使用英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方法等的意识和能力。尽管完成测评任务不能像完成学习任务那样,能够得到教师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但是两种任务的完成过程大体相似,都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在理解类任务中,学生需要通过记笔记、猜测、推断、借助标题和图片等策略帮助理解;在输出类任务中,学生需要通过规划、执行和评估/补救三个方面的策略来完成任务。[5]这个过程既是使用英语的过程,又是学习英语的过程。另外,听力或阅读任务的命题原则之一,就是材料要有时代性和一定的信息量,换言之,阅读语篇必须包含新信息。同时,有的题目要求学生将新知识和新技能运用到新的场景中,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这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的途径之一;另外,高考中的概要写作题型,就是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学习知识和技能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技能,是培养学习素养的重要工具。[6]
第三,“思辨素养”指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或学习时,独立思考与判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试题中融入思辨素养的培养有两个途径:一是选择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来引发学生在阅读中自觉思辨,二是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中,通过设计引发思辨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以2020年高考题为例,全国卷中有重复阅读的体验、动物保护、几代人共同居住和生态平衡等引发思辨的热点话题。在设问中询问作者的态度,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标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理解语篇内容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归纳和概括等思辨过程来答题。
3.“关键能力”的细化和扩充,影响任务设计的范围。
与原来的高考大纲相比,英语科基于《体系》,在听、读、写三方面之外,增加了口语表达能力,细化了写作的评分标准。在听力方面,“理解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与“理解说话人的目的”两个微技能,在原来的大纲中是一种微技能,阅读理解技能中,也作了相同的调整。另外,阅读理解技能中的猜测词义技能被纳入理解词汇技能中。除了任务中猜测的词或短语外,阅读理解本身就要求学习者能理解相当数量的文章词汇,才能完成相关任务。以上调整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第一,口语的考查在高考中提上日程。中考的口语考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普及。高考的口语考查刚刚开始,随着《体系》的明确提及,其发展会加快步伐。第二,阅读和听力微技能的细化,提高了能力定义的精确性,进而有助于提高测评效度。第三,命题者需要制定新的命题细则,将以上变化反映出来。
4.“必备知识”的考查,要以语篇为基础。
必备知识包括课标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内容要求以及文化知识内容要求。从表1来看,词汇和语法是一切考查的基础;语音可以通过听力和口语考查;语用知识在听力、口语、写作和单选中都有考查。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高考命题中,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都以语篇为基础。其原因在于,基于语篇的知识,语境链接更多,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这直接指向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因此,高考原来使用单项选择题来考查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近年改为基于语篇的语法填空题来考查语法知识,词汇和语用知识则由其他题型考查。
各级英语测评应该从《体系》中得到启示。第一,减少单项选择等孤立地考查知识点的题目,代之以语篇为基础的任务类型,以促进评估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第二,在条件基本成熟的地区,尽早地将口语测评纳入各级各类评估中,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等大规模高利害测试。通过发挥这类测评的强大反拨效应,推动我国英语学习者由“哑巴英语”向流利交流轉变。第三,自觉用《体系》的要求来检验试题是否覆盖了应考查的语言知识。
四、“四翼”为命题提供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体系》中的“四翼”是命题应遵循的四项原则。第一,题目要有基础性。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关键能力是英语能力的基础。考查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关键点有以下两个。一是覆盖面,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应覆盖主要的知识点和微技能。例如,考查听、读和写,但是不考查口语和翻译,可能导致英语教学对口语和翻译技能的忽视,影响学生的大学学习。[7]另外,如果语言知识只考查词汇和语法,不涉及语用方面,也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难度,基础性并不意味着简单,某一学段的题目需要有与课程标准相应级别所规定的难度一致。难度可以从语言、题目和题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阅读等任务的语篇需要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具有与课程标准规定相一致的难度;二是题目难度,例如,一般来说,推断题目往往要比细节题目难度大;三是题型难度,例如简答题一般要比选择题难。
第二,题目要有综合性。题目的综合性指的是运用多项语言技能完成任务,最典型的综合性题目是读写结合任务和听说结合任务,学生首先要读懂或听懂源文本,才能完成后面的写作任务或口语任务。其次,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等以语篇为基础的任务也是综合任务类型,学生首先要读懂语篇,并了解语篇的行文逻辑,才能完成任务。
第三,题目要有应用性。测试题目的应用性在于测试材料的内容真实性和测评任务真实性两个方面。真实的材料是题目应用性的基础,测试中所选的听力或阅读语篇必须是来自个人、公共、职场、教育等领域的关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主题的真实文本,而非凭空编造。另外,任务要真实,以阅读为例,不要考查学生语篇中的细枝末节,要从真实阅读情境出发,促使学生通过阅读解决真实问题,充分体现任务的应用性。
第四,题目要有创新性。题目的创新体现内容和任务设计两方面。首先,题目的创新离不开语篇内容的新颖性,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的内容要包含科技和人文等方面的新信息。其次是任务创新,以读后续写为例,尽管续写任务早已存在,但是引入大规模高利害考试中还是第一次,这在测试领域是一种创新。
五、结语
《体系》的发布,是中国教育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起点,使命题的方向更加明确,能力考查的着力点更清晰,高考命题相关理论和评价体系的实操研究更为深入。本文从《体系》影响的评价类型、对测试内容选择的影响、为命题提供的基本原则三个角度,探析了《体系》对英语测评的影响。
英语教研员负有指导一线教学和命制地区测试题目的责任,因而,教研员必须首先理解《体系》并将《体系》变成命题内容指南和核查题目的质量清单,然后在指导教学和命题中反复运用,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紧密衔接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理解《体系》并对标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了解《体系》的框架,从而做好大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更好地培养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陈康,吴泓霖,李新煜,等.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英语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 2019(12):33-37.
[3]BROWN J D. Testing in Language Program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M]. New York: McGraw- Hill College, 2005.
[4]教育部考试中心. 落实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考查关键能力彰显改革方向——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J]. 中国考试,2020(8):35-38.
[5]刘建达,韩宝成. 面向运用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的理论基础[J].现代外语, 2018(1):78-90.
[6]张春青. 基于论证的英语读写结合测试效度验证——以高考英语概要写作题为例[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
[7]杨志明,曹巧利,刘巍,等.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英语内容效度分析——以 2019 年和 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9):3-10,21.
[8]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