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育人、提升核心素养等目标的实现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德育的理论维度分析入手,明晰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实践价值,探索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以期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理论维度:从德育内涵到青年特质
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则内容较为广泛。本文所说的德育倾向于广义的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培养其道德素质观念,并内化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品德和自我修养的教育活动。德育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开展,方能提高实效性。对青少年进行德育,使其成长为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社会规范的个人,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德育的目的,也是对德育实效性提出的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的转型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对人、对事都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在生理、情感、思维、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断向成人靠拢,自主自立意识不断发展,但看问题容易片面化、表面化,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代际冲突,这时单纯的说教式德育往往会形成“左耳进,右耳出”的尴尬局面,很难达到德育目标。要想让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必须积极寻求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新举措,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价值维度:从课程改革到核心素养形成
1. 提升德育实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德育课程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各种德育活动始终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内容上丰富多彩,形式上变化多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落到实处,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2. 提升德育实效性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校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追求。德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三、实践维度:从形式多样化到主体多元化
(一)德育形式多样化
德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道德实践。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够使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营造环境,渗透德育。校园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创设花池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等,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堵墙都发挥德育作用;教室里,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壁画等资源,既结合时代发展,又展示班级特色,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园地。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每个班级可以通过设计班名、班徽、班训、班服等来塑造班级形象,这样既增强班级归属感,也在无形中推进了德育建设。从校园到班级,利用好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天天看,处处宣,使有特色的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
2. 紧跟时代,进行不同主题的德育。根据我国的传统节日设置不同的主题德育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秋节,组织学生布置课室,让课室富有节日气息,班级开展亲子活动,弘扬、传承家国文化和团圆文化;重阳节可以开展“我为长辈做点事”的实践活动,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班级也可以设置独具特色的班级节日,如“男生节”“女生节”,培养君子淑女气质,促进男女生和谐相处。根据政治时事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如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举办“祖国,我想对您说”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结合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举办“我和深圳面对面”的活动,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 体验实践,学以致用。将工厂、农村、博物馆、科技馆、敬老院等作为德育基地,实现体验式德育和社会实践的无缝衔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结合不同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如环境保护问题、消费者维权问题,让学生深入社区,强化感性体验,深化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爱心小天使”“文明小使者”等,引导学生成为传播爱心和文明的使者。鼓励学生参加才艺展示活动、征文比赛等,并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励学生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二)参与主体多元化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但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多元参与,只有多方结合,齐心协力,才能全面优化德育。
1. 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功能。学校要把德育真正放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计划,保障德育的长期稳定发展。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将教材知识和本土素材进行整合;在途径上,以课标为依据,将校内德育课堂和课外社会实践进行整合;在评价上,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为目标,将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道德素质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充分发挥家长的德育作用。设立家长委员会,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动员家长为德育工作出谋划策,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双方在德育方面达成共识,共同进步。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发出《给家长的一封信》,邀请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利用合适的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邀请优秀家长成立家庭教育报告团,邀请著名教育专家、教授为家长做教育知识讲座,探索家庭教育新模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 充分发挥社会的德育功能。积极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开展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社团或第二课堂活动,聘请公安部门有关人员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聘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担任学校的法律顾问,邀请律师开设法治大课堂,聘请交警队有关人员做校外辅导员等,以此提升德育实效性。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