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炼 张东强 徐海涛
【摘要】 目的:分析国内发表的关于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研究文献,总结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切实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网与万方数据库作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2004-2019年发表的有关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共检索纳入387篇文献进行分析。文献发文量自2015年增长迅速;刊发超过10篇文献的杂志有6家,发表5篇及以上文獻的单位有15所;获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占12.66%;仅48.06%的文献被引用,文献被引频次低;文献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结论:国内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为现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研究热点,但缺乏系统性评价文章;结合种植钉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生物力学机制分析与牙齿移动效率研究值得进一步推动与深入。
【关键词】 无托槽矫治 隐形矫治 文献计量学
Bibliometric Study on Chinese Research Results of Invisibl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out Brackets/ZHOU Lian, ZHANG Dongqiang, XU Haita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5): -17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omestic published research literature on invisibl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out brackets,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Method: With the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as the data resource, the literatures on the invisibl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out brackets published from 2004 to 2019 in Chin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bibliometrics. Result: As of December 31, 2019, a total of 387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and included for analysis.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has increased rapidly since 2015, 6 journals published more than 10 articles, and 15 institutions published more than 5 articles. 12.66% of the literatures were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nly 48.06% of the literatures were cited, and the citation frequency was low. Literatur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Conclusion: The domestic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a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the invisibl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out brackets, but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 articles. The study of biomechanical mechanism and tooth movement efficiency in the non-bracket invisible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implant nails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ng and deepening.
[Key words]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out brackets Invisible orthodontics Bibliometrics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li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Dongguan, Dongguan 52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5.042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正畸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牙畸形矫治技术,其矫治理念来源于1945年Kesling[1]提出的覆盖式矫治器,1997成立的Aligh公司将透明压膜矫治器概念与三维扫描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辅助设计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研发推出了该项技术[2]。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隐形矫治系统由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与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2002年研发成功[2]。近年来,我国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舒适、易清洁等特点在正畸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其疗效观察、生物力学与矫治效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2004-2019年国内发表的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关的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总结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切实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维普网与万方数据库作为资料来源,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或“无托槽矫治”或“隐形矫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1.2 文献筛选标准 (1)纳入标准:与无托槽隐形矫治相关的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与完整内容的会议论文。(2)排除标准:综述;重复收录文献;通知;摘要;信息錯误的文献。
1.3 观察指标 以文献发表时间、文献类型及刊发杂志、作者研究单位、基金资助、研究类型分布、被引用情况及研究内容等为对象进行统计。
1.4 数据处理 采用 Excel 2016 软件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情况分析 经中国知网、维普网与万方数据库检索后初步获得553条不同结果,按照排除标准剔除166篇,共纳入387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平均每年24.2篇。2004-2015年文献发表数量增长缓慢,自2015年以后增长迅速,2015-2019年发表文献数为300篇,占总数的77.52%(300/387),其中2018年发表文献篇数最多,见图1、表1。
2.2 文献类型及刊发杂志分析 收录期刊文献318篇(82.17%)、学位论文65篇(16.80%),会议论文4篇(1.03%)。318篇期刊文献来源于53种期刊,其中139篇来源于核心期刊,占文献总量的43.71%;179篇来源于非核心收录期刊,占文献总量的56.29%。刊发超过10篇文献的杂志有6家,分别为《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刊发文献前10杂志,见表2。
2.3 作者研究机构分析 经统计,387篇文献作者来源于89家研究机构,其中医疗机构46家,占比51.69%,大学研究机构36个,占比40.45%,可见医疗机构及大学研究机构为文献的主要来源。有3所机构发表10篇及以上文献,分别为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发表5篇及以上文献的单位有15所,见表3。
2.4 基金支持情况 在387篇文献中,有49篇获得基金支持(12.66%)。支持基金总数达29项,其中有4篇文章获得2项及以上支持。国家级基金支持的文献最多,为21篇(5.43%),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17篇(4.39%);省级基金支持14篇(3.62%);市级基金支持9篇(2.33%);部队基金支持1篇(0.26%);校级基金3篇(0.78%),国际合作基金1篇(0.26%)。49篇基金支持文献中有3篇发表于非核心期刊,46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2.5 被引频次分析 对文献进行被引频次分析,被引文献数量为186篇,占比48.06%。被引频次在1~10次的文献有120篇(31.01%),高于10~50次的62篇(16.02%),高于>50次的4篇(1.03%)。被引频次最高文献为是白玉兴等[3]发表在《北京口腔医学》的“国产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系统的开发与研制”,被引次数为119次。
2.6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针对387篇无托槽隐形矫治研究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按关注度排序依次为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223篇(57.62%)、并发症相关研究64篇(16.54%)、生物力学机制分析39篇(10.08%)、临床操作研究28篇(7.24%)、护理配合16篇(4.13%)、牙齿移动效率研究11篇(2.84%)及认知调查6篇(1.55%),见图2。
3 讨论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利用数学方法,对科技文献的出版和利用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对科学研究或科技信息传播活动及规律进行定性或定盘评价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研究或科技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测度其优劣程度,反映其内在联系,预测其发展趋势等[3-4]。本文对2004-2019年国内发表的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关的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总结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切实参考依据。
研究各年度国内发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文献分布,可看出从2015年开始,国内学者与临床医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2015-2019年文献发表量占文献总数的77.52%,说明无托槽隐形矫治近年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分析文献来源,发现期刊发表文献占据主体,为82.17%,但核心期刊发文总数偏低,仅为文献总量的35.92%;从被引频次看,被引频次高于10的文献占比仅17.05%(66/387),说明高质量的关于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文献数仍然偏少。
从发文机构来看,国内有关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及附属的口腔医院;地理位置以经济较发达地区为主,这与隐形矫治收费偏高,经济发达地区较先引入临床有关。从基金资助分析,基金项目的总数及支持的文献发表量均偏少,但发文质量较高,核心期刊发文比例为93.88%,国家级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该项研究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文献研究内容,发现无托槽隐形矫治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占据比例最大(57.62%)。此类研究相关文献结果表明,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在美观、疼痛发生及强度、固位功能、咀嚼功能、便捷程度及语言功能等满意度方面高于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5-6]。从发表的病例报告与文献研究看,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治疗适应证已拓宽至锁、反,开、深覆与中重度拥挤及前突病例等的矫治。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拔牙矫治研究文献在逐渐增多,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在支抗控制、前牙转矩及牙齿整体移动方面还有待改善[7-9]。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评价文献较多,但缺乏相应系统评价来提供尽可能减少偏倚、接近真实的科学证据。
国内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引发的并发症研究,对牙周组织健康关注最多,对牙根吸收与釉质脱矿相对关注较少,但研究结果基本与国外研究一致:与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能显著减少牙周损伤、牙根吸收与釉质脱矿等并发症的发生[10-12],这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轻力、间隙力矫治与易清洁等特点相关。
临床正畸学杂志的主编Keim[13]曾在2012年撰文指出微种植体支抗和无托槽隐形矫治为过去15年的正畸学的主要进展。国外已有多篇研究报道将微种植体与无托槽隐形矫治结合进行开、露龈笑及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实现了牙齿移动效率的提升[14-16]。国内在隐形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钉的生物力学机制分析与牙齿移动效率研究方面不多[17-20],值得更多研究的投入,为临床提供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无托槽隐形矫治整体研究质量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需申请更多的基金支持投入。国内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为现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研究热点,但缺乏系统性评价文章;结合种植钉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生物力学机制分析与牙齿移动效率研究值得进一步推动与深入。
参考文献
[1] Kesling H D.The philosophy of the tooth positioning appliance[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Oral Surgery,1945,31(6):297-304.
[2] Boyd R L,Miller R J,Vlaskalic V.The Invisalign system in adult orthodontics: mild crowding and space closure cases[J].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dontics,2000,34(4):203-212.
[3]白玉兴,周洁珉,王邦康,等.国产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系统的开发与研制[J].北京口腔医学,2004,12(2):89-92,96.
[4]崔瑞琴.对于文献计量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51-54.
[5]李炎钊,谭家莉,郑钰婷,等.初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Damon Q自锁托槽成年女性正畸疼痛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2):92-94.
[6]翟明表,孙艳,郭剑虹,等.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在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对比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65-69.
[7]李立国,刘琪,吴彦伟,等.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成人骨性Ⅱ类拔牙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4):68-72.
[8]赖文莉.安氏Ⅱ类拔牙病例的隐形矫治策略[J].口腔医学,2019,39(11):967-973.
[9]郭萍,骆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拔牙治疗双牙弓前突的临床疗效初探[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9,26(2):90-94.
[10] Rossini G,Parrini S,Castroflorio T,et al.Periodontal health during clear aligners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Orthod,2015,37(5):539-543.
[11] Elhaddaoui R,Qoraich H S,Bahije L,et al.Orthodontic aligners and root resor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International Orthodontics,2017,15(1):1-12.
[12] Buschang P H,Chastain D,Keylor C L,et al.Incidence of white spot lesions amo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ear aligners and traditional braces[J].Angle Orthod,2019,89(3):359-364.
[13] Keim R G.The Editors Corner[J].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dontics Jco,2012,46(5):257-258.
[14] Giancotti A,Germano F,Muzzi F,et al.A miniscrew-supported intrusion auxiliary for open-bite treatment with Invisalign[J].J Clin Orthod,2014,48(6):348-358.
[15] Shupp W,Haubrich J,Ojima K,et al.Accelerated Invisalig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skeletal Class Ⅲ[J].J Align Orthod,2017,1(1):37-57.
[16] Herrero D.Severe gummy smile, class Ⅱ with 8mm crowding treated with Invisalign and miniscrews[J].Int J Orthod Implantol,2016,43:52-66.
[17]陳春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5):152-156.
[18]白煜,冯雪,刘冬梅,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35(1):71-76.
[19]迟敬文,王玉俏,冯枫,等.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1):100-104.
[20]任亚男,宋保龙,封颖丽,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效率的三维重叠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8,25(2):92-97.
(收稿日期:2020-05-29) (本文编辑:姬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