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炜添 蔡福翔
当前,全国各地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方兴未艾。成立于2018年1月的广东番禺中学教育集团,以广东番禺中学及其附属学校为龙头校,积极探索龙头校+联盟校的交互型、组合式动力系统,积极面对当前集团化办学在运行机制和集团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为导向,以现代学校制度为框架,从规范办学、完善管理体系、提高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运行机制。
一、集团化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集团内部校际差异大。现实状况是,集团内不同学校在政府财政拨款、整体师资水平、生师比、校舍等硬件质量以及生源来源地和毕业生出口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何合理地缩小校际差距,在提升各成员校办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推进集团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首要问题。
2. 集团内文化融通难度大。集团各成员单位都有自身相对成熟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多数学校在运转模式、管理风格、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已形成了个性化特点。如何在尊重各成员校独特性和再生性的基础上,适切地发挥牵头学校的文化引领作用,形成彰显整个集团特色的文化特征?这是集团化办学需要审慎处理的关键议题。
3. 集团内资源配置问题多。在各校资源条件状况各不相同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各校间的优势互补?如何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不稀释学校原有的优质资源?如何避免资源配置和使用中过度的行政化导向?如何促进集团间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服务人员的多维互动?这些都是集团化办学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孙洪凤,《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之囿与破解之策》)
4. 集团化管理模式探索难。由于集团内各校管理模式以及各成员单位的校情存在差异,其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也有自身的特征且极具复杂性,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延伸出因融合过度而衍生的“同质化”问题,或自主过度产生的“分裂化”的问题。如何协调各成员单位的“一体化管理”与特色教育办学之间的矛盾?如何改革和创新内部管理机制?针对这些问题,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模式与配套管理机制需持续探索。
二、集团化办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管理体制尚不成熟。建立科学健全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是集团化办学有效落地的关键。集团化学校的成员校之间的距离远,无法形成即时呼应,大大增加了集团化学校统筹布局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在对集团化办学的统筹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制定科学具体的管理施行制度,有针对性地落实,促进协同发展,真正做到“管理一体化”。
2. 合作机制有待健全。集团化办学在内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权力制约和责任分工。现阶段集团学校的产权结构单一,权力集中化,导致集团学校无法针对各校区形成有效的管理,各校区及各管理职能部门无法做到权力下放和放手发展。随着集团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决策机制的缺乏,无法对重大管理决策形成监督与制衡。
3. 优质资源缺乏。以名校为引领的集团化办学,其本质是优秀的学校文化和教育氛围的辐射,其核心是名校管理模式和办学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其初衷是让弱校摆脱困境,实现品牌的辐射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优质品牌教育就存在相对广阔的发展前景。
4. 政府投入不足。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集团内部学校软件配套和硬件设备的改善仅依靠财政的拨款,还远远与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高质量需求不匹配。
三、解决集团化办学问题的对策
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创新,集团化办学机制如何有效运行,已经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广东番禺中学教育集团从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坚持开放融合,聚焦共赢发展,不断探索并积极构建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广东番禺中学教育集团的实践经验,我们对解决集团化办学问题提出以下5点建议。
1.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包括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建立有效的应用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教育资源的内部充分利用。一是充分发挥各成员校优质资源的共享作用,根据不同时段制订一套立体的资源分享活动汇总表,实施集团内联合教研制度,共享优质教研活动;二是推进艺术、体育等特色活动项目对接,在集团内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资源共享局面;三是集团组织专家讲座,各成员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到校讲学。
2. 课题共研。集团化办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科研上,以科研活动带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集团校之间教育科研资源的融合,真正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课程、统一师资、统一教研、统一调研、统一考核,积极实现集团内部成员学校科研资源的互补。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沙龙、专题讲座、教育会议”等活动,各成员学校承担相应子课题研究任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注重过程性的质量和内涵建设,注重“质”的提升和追求,有效提高每次活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 课程共育。课程是教育资源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是集团化办学成功的重要基础。搭建一个高效的学习、交流和成长平台,要以名师作带动,从教师的个性化课程、专业化课程等方面入手,分层次、分阶段对教师进行有机培训。各成员学校之间可分年级、分学科形成学习小组,将学习交流常态化,从备课、教学落实等方面凝炼统一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课程教学的效率,重视课程研发,形成一体化的统筹研发机制,探索符合学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文教育”等课程。
4. 人才共享。优秀的教师团队是集团化办学成功的动力源泉,其决定了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拟定并实施《教师交流指导措施》,通过各成员学校间各学科的常规教学交流、上公开课、跨校教研、开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的教学教研交流;推动集团内优质资源、课程教案等方面的共享和辐射,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交流;促进各成员校之间教育教学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交流(牛彦飞,《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体系架构》)。通过系列交流活动,实现集团化学校的资源优化,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提升。
5. 生源衔接。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招生也开始多元化。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更为慎重。在集团化办学大背景下,虽然各成员校的生源相对稳定,但各成员学校招生变动情况也时有发生。集团化办学给招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招生和学籍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集团化学校要积极探索一体化招生模式,不断完善集团内部升学发展的多元机制,探索集团内招生派位等特色项目,以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全面推进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3月19日,全省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交流活动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出席交流活动并讲话。
广东自2018年启动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以来,注重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实行多措并举,通过上下联动、各方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计划建设的149所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已报当地政府同意建设和编制部门批复的教师发展中心有149所,挂牌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138所。各地按照“边建设、边培训”原则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和作用,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有力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会议强调,各地要认真总结本次交流活动经验,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工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地要慎终如始,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为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严格标准要求,进一步推进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规范建设。要根据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按照“功能齐全、简单适用、发挥作用”的原则,突出建设重点,加快建设步伐。四是强化内涵发展,进一步增强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能力。要加强培训机制、培训队伍、培训课程和培训基地学校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五是发挥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落实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按质按量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乡村教师全员轮训计划。围绕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培训改革创新,树立广东培训新品牌。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和曲江区教师发展中心。韶关市教育局、东莞市教育局、顺德区教师发展中心、丰顺县教师发展中心、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在交流活动上作经验介绍。
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分管局长和继教办负责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部分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等共90多人参加了交流活动。
(省教育廳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