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词汇特殊意义举隅

2021-05-08 13:31陈桐生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殷商卜辞甲骨文

陈桐生

【梵净古典学】

甲骨文词汇特殊意义举隅

陈桐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在已经释读出的一千多个甲骨文词汇中,有一些意义特殊的词汇,这些词既有实词,也包括少数虚词,虽然它们大都见于《说文解字》,但其词义多与《说文解字》等工具书所释不同。它们一般只在殷商时期占卜时使用,而很少见于后世文献。甲骨文词汇的特殊意义,构成阅读甲骨文献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研究此类具有特殊意义甲骨文词汇。

甲骨文; 词汇; 特殊意义; 《说文解字》

殷商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的中国文字。迄今发现的龟甲兽骨大约十六万片左右,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的《甲骨文编》,收录四千六百七十二个字,可以认识的字有一千七百二十三个(一说可以认识的甲骨文有一千五百多字,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大约有一千二百多字)。已经释读出来的殷商甲骨文词汇,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①今人能够大致读通甲骨文献,主要是依赖这些常用词,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去猜测那些难认词的大致意义。在已经认出的甲骨文词汇中,有一些意义特殊的词汇,这些词虽然大都见于《说文解字》,但其词义多与《说文解字》等工具书所释不同。它们一般只在殷商时期占卜时使用,而很少见于后世文献。甲骨文词汇的特殊意义,构成人们阅读甲骨文献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研究甲骨文词汇的特殊意义。

一、名词

(1)“贞求于九示。”(《甲骨文合集》14875)

“示”读音为qí,意为“神主”,多指地神,也指祖宗神,“九示”是指“九位神主”。“示”的“神主”意义非常古老,可能是它的原始义,后来凡是以“示”为偏旁的词语,大都与神灵或祭神活动有关。这条卜辞是说,“贞问行祈求之祭于九位先王神主么?”②

(2)“癸酉,贞方大出,立中于北土。”(《甲骨文合集》33049)

“中”意为“战旗”,是一面旗帜的象形字。根据商周铭文“中”字图形推测,殷商旗帜不是现代的横向四方形,而是一个圆形,圆形上下各有一根或两根飘带,甲骨文“中”字中间是一个方形,其实应该是圆形,只是由于用刀在甲骨上刻圆形不便,才刻成方形。殷商时期旗竿不是在圆形旗帜左侧,而是竖在圆形旗帜中间。《说文解字》:“中,内也。”以“内”释“中”,这个“内”大约相当于“中心”,这说明汉代已经不用“中”的“旗帜”意义。这条卜辞意为:“癸酉日占卜,贞问方国大举出动,商朝树立旗帜于北方边地么?”“中”作为“战旗”的词义不见于后世文献。

(3)“乙卯卜,㱿,贞今日王往于敦。之日大采雨,王不往。”(《甲骨文合集》12814)

“大采”是时间名词,指“天明时分”。卜辞大意是说:“乙卯日占卜,贞人㱿问卦,贞问今日商王前往敦地么?验辞是,当日天明时分下雨,商王不去敦地了。”

(4)“壬戌卜,雨。今日小采允大雨。”(《甲骨文合集》20397)

“小采”是时间名词,指“黄昏时分”。卜辞大意是说:“壬戌日占卜,兆象显示要下雨。到了黄昏时分,果然下大雨。”

(5)“郭兮至昏不雨。”(《甲骨文合集》29794)

“郭”是一个时间名词,指“太阳偏西时分”。这条卜辞是贞问:“太阳偏西直到黄昏不下雨么?”

(6)“大食其亦用九牛。”(《甲骨文合集》29783)

“大食”是指“中午吃饭时间”。这条卜辞是贞问:“中午时分祭祀,用九头牛作为献品么?”与“大食”相应的时间名词还有“小食”,如“乙卯小食大启”(《甲骨文合集》21021),“小食”是指下午吃饭时间。午饭是中国人一天中最重要的进食,殷商人用“大食”表示午饭,说明他们已经确立了午饭重要的理念。

(7)“食日至中日不雨。”(《小屯南地甲骨》42)

“食日”是指“接近中午的时候”,“中日”是指“正当中午的时候”。

(8)“辛巳卜,翌日壬王叀田省,湄日亡灾。”(《甲骨文合集》28644)

“湄”音近“昧”。关于“湄日”的意义,杨树达释为“终日”,王宇信译为“整天”,杨升南则释为“早晨”。

(9)“贞翌癸亥王步。”(《甲骨文合集》67正)

“翌”意为“未来”,时间名词,与春秋战国以后“翌”指“第二天”意义不同。这条卜辞是问:“贞问未来的癸亥日商王步行么?”常玉芝认为,“翌”多用来指九天以内的未来某个时间,特别是指五天时期之内未来某个时间。[1]424

(10)“癸巳卜,生月雨。”(《甲骨文合集》34489)

“生”作为时间名词,多用来修饰、限定月份,常玉芝指出,“殷人称下个月为‘生月’,意思就是月光再生的一个月。”[1]329同样的例子又如:“乙亥卜,争,贞生七月王勿卒入,戠。”(《甲骨文合集》5165)“生七月”,意思是“下一个七月”。

(11)“贞来丁酉侑于黄尹。”(《甲骨文合集》563)

“来”意为“未来”。黄尹,在殷商卜辞中多次出现,应该是已经去世的殷商名相。这条卜辞大意是说:“贞问在未来的丁酉日行侑求之祭于旧老名臣黄尹么?”常玉芝认为,“来”所指的日期是未来四日至二十四日。[1]425

(12)“之夕皿乙巳。”(《甲骨文合集》137正)

“皿”表示介于前后两天之间的一段时间,此处“皿”是指当晚到第二天乙巳日之间的一段时间。同样的例子又如“辛丑皿壬寅”(《甲骨文合集》6057反)。“皿”本为盛物器皿,器皿中间部分是虚空的,殷商人用“皿”表示中间一段时间,确实富有想象力。

(13)“己卯卜,贞今夕小子有雪。”(《甲骨文合集》3266)

“小子”意为“小王子”,与春秋以后“小子”一词指“年轻人”“门生弟子”或蔑称意义不同。这条卜辞是说:“己卯日占卜,贞问今夜小王子会遇到雪天么?”

(14)“贞弜勿。”(《甲骨文合集》23217)

“勿”通“物”,指祭祀时用的杂色的牛。“物”的这一意义与后来作为事物共名的“物”有很大不同。这条卜辞贞问:“不用杂色的牛祭祀么?”

(15)“戊申卜,贞:其品司于王出?”(《甲骨文合集》23712)

“品”是商代祭名,“司”是神名。这条卜辞贞问:“在商王出去的时候,以品祭方式来祭祀司神好不好?”

以上所举都是殷商甲骨文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有学者发现,甲骨文的名词运用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之中。例如,武丁以前清晨称“旦”,武丁以后称清晨为“妹旦”(即“昧爽”或“妹晨”);武丁时期称天明为“明”,或称“大采”,武丁以后称天明为“朝”;武丁时期接近黄昏时分称“小采”,武丁以后接近黄昏时分称“暮”“昏”或“落日”。[2]殷商时期尚处于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对事物的称谓尚未统一,某些词汇的运用尚不够稳定。此外还有地域因素,不同地区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不同,以至于不同时期作者对同一事物运用不同的词汇。

二、动词

(1)“翌日王其令右旅眔左旅臿见方,灾,不雉众。”(《小屯南地甲骨》2328)

“臿”意为“攻打”,“雉”意为“伤害”。这条卜辞意思是说:“未来的日子,商王命令右旅之军和左旅之军攻打见方国,有所捷伐,不会伤害平民队伍么?”“臿”的“攻打”意义和“雉”的“伤害”意义都是后世不再使用的。

(2)“㱿,贞勿登人五千。”(《甲骨文合集》6541)

这是一条残缺的卜辞,“㱿”是贞问者之名,“登”意为“征集”。《说文解字》:“登,上车也。”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升曰登。”《说文》“上车”和段注“上升”显然都不是甲骨文“登”的“征集”意义。

(3)“戊辰卜,在羌贞,王田,衣逐,亡灾。”(《甲骨文合集》37564)

“衣”意为“合围”,③“衣逐”意为“合围逐兽”。这条卜辞大意是说:“戊辰日占卜,在羌地贞问,商王田猎,合围逐兽,没有灾难吧?”

(4)“癸亥卜,争,贞旬亡祸。……来艰。五日丁卯王狩……亦(作者注:仄),在(车)……” (《甲骨文合集》7139)

这是一条残缺的卜辞,“仄”意为“歪倒”。卜辞记载一位名叫争的卜人贞问:“下一个十天商王有无灾祸,卦象表明有危艰之事发生。验辞记载,在五天之后的丁卯日,商王田猎,歪倒在车上。”用“仄”来表示“歪倒”意义,非常生动形象。

(5)“己丑卜,争,贞吴叶王事。”(《甲骨文合集》177)

“叶”意为“勤劳”,“叶王事”意为“勤劳王事”。“叶”的“勤劳”义在后世少见。

(6)“丁巳卜,㱿,贞王学众人于髳方,受有祐。”(《甲骨文合集》122)

“学”意为“训教”,与《尚书·盘庚上》“盘庚敩于民”之“敩”意义相同,与春秋战国以后文言文中“学”意义不同。这条卜辞是说:“丁巳日占卜,贞人㱿问卦,贞问商王武丁关于征讨髳方国的训教民众活动中,会受到保佑么?”

(7)“贞,呼妇往,有得?贞,呼妇往,无得?”(《甲骨文合集》2652)

“呼”意为“命令”。《说文解字》:“呼,外息也。”意思是“向外吐气”。甲骨文“呼”与《说文解字》的“外吸”之说意义差别甚大。这条卜辞贞问:“命令妇人前往,有没有所得?”

(8)“辛巳卜,㱿,贞呼雀敦鼓。”(《甲骨文合集》6959)

“敦”是表示“攻击”意义的动词,“雀”为人名,此人是商师将帅,“鼓”为地名。《说文解字》:“敦,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段玉裁说这三条解释“皆责问之意”。甲骨文“敦”的意义与《说文解字》关于“责问”的解释显然有很大区别。这条卜辞是贞问:“命令雀攻击鼓地么?”

(9)“丁未,贞,王令卯达危方。”(《甲骨文合集》32229)

“达”的意义与“敦”相近,都是表达“攻击”的意思。“卯”是人名。《说文解字》以“行不相遇”释“达”,与甲骨文“达”意不同。这条卜辞是贞问:“商王命令卯攻打危方么?”

(10)“王其往逐鹿,隻。”(《甲骨文合集》10292)

“隻”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编者注:当为会意,即“获”字初文,与后世表数量的“隻”同形不同词),象以手抓隹(鸟)之形,意为“捕获”。这条卜辞贞问:“商王将举行逐捕麋鹿活动,会有所捕获么?”“隻”在“文言”中是“只”的繁体字。

(11)“今夕雨沚。”(《甲骨文合集》34801)

“沚”意同“止”,用做动词,不是《说文解字》“小渚曰沚”之意。这条卜辞贞问:“今晚雨会停止么?”

(12)“行甾王事。”(《甲骨文合集》5454)

“行”是人名,“甾”是“处理”“从事”的意思,不是《说文解字》“東楚名缶曰甾”之意。这条卜辞贞问:“去处理商王交办的政事么?”

(13)“王其各于大乙勺伐,不遘雨。”(《甲骨文合集》27000)

“各”意为“到达”,“大乙”是地名。《说文解字》释“各”为“异辞”,与甲骨文“各”意不同。(编者按:“各”为“𢓜”字初文,后世亦作“格”或“假”)这条卜辞贞问:“商王将到大乙征伐,不会遇到下雨么?”

(14)“呼见羊西土由。”(《甲骨文合集》8777)

“见”意为“献”。《说文解字》释“见”为“视”。这条卜辞大意是问:“命令西土的人献羊么?”

(15)“己未卜,㱿,贞缶其禀我旅。”(《甲骨文合集》1027正)

“禀”意为“禀食”,即提供食物。“禀食”与后世“禀报”之义相关甚大。这条卜辞是一个名叫㱿的人贞问:“缶会提供粮食给师旅么?”

(16)“今日雨,庚引。”(《甲骨文合集》12015)

此处“引”有“延续”“延长”之意。它与《说文解字》所释的“开弓”不尽相同。甲骨文“引”字像持箭拉弓、引而未发之状,以此推测,《说文解字》所说的“开弓”,应该是“引”字本义。甲骨文“庚引”之“引”,可能用的是引伸义。《说文解字》释义比甲骨文更为古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条卜辞是说:“今日下雨,未来庚日还会继续下雨么?”

(17)“乙丑,贞王令圣田于京。”(《甲骨文合集》33209)

“圣”有“修筑”“开垦”之意。④这条卜辞意思是说:“乙丑日占卜,贞问商王会下令在京地垦田么?”

(18)“洹不㳄。”(《甲骨文合集》8317)

“㳄”意为“泛滥”。《说文解字》释“㳄”为“慕欲口液”,指一个人因羡慕而流口水。此处甲骨文“㳄”可能用的是引申义。这条卜辞贞问:“洹河不会泛滥么?”

(19)“贞:帝其乍我孽?”(《甲骨文合集》14184)

“乍”通“作”,此处有“降”意。这条卜辞贞问:“天帝会给我降下罪孽吗?”

(20)“贞:父乙刍王?”(《甲骨文合集》2222)

“刍”有“取悦”之意。《说文解字》释“刍”为“刈草”。草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人们遂以“刍”指代牛羊,而牛羊肉是古人美食。此处“刍”用作动词。《孟子·告子上》有“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之说。此处甲骨文“刍”或许用的是“刍”字的引伸义。这条卜辞贞问:“父乙会取悦商王吗?”

(21)“戊寅卜,亘贞:王若?”(《甲骨文合集》2373正)

“若”意为“应允”。《说文解字》释“若”为“择菜”,与此意义不同。这条卜辞记载一个名叫亘的人在戊寅日贞问:“商王会答应吗?”

(22)“败牛。”(《甲骨文合集》1824正)

“败”意为“杀”,“败牛”即“杀牛”。《说文解字》释“败”为“毁”,与甲骨文“败牛”之“败”不尽相同。

(23)“贞徝,侑于黄尹。”(《甲骨文合集》6209)

“徝”意为“征伐”。“侑”是祭名。这条卜辞贞问:“征伐之前要向已故名臣黄尹施行侑祭么?”

(24)“贞其驭釐。”(《甲骨文合集》27385)

“驭”意为“来”。“釐”意为“福”。按,“驭”即古文“御”字,甲骨文“驭”之“来”义,是“御”所没有的。这条卜辞贞问:“会有幸福降临么?”

(25)“贞氏牛五牛。”(《甲骨文合集》8968正)

“氏”音通“致”,意为“进致”“进献”。这条卜辞贞问:“向神灵进献五头牛么?”

(26)“癸巳卜,㱿,贞旬亡祸。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偁,甲午王往逐兕,小臣叶车马硪,驭王车,子央亦坠。”(《甲骨文合集》10405正)

“硪”意为“歪倒”。“硪”本是用人力砸地基或打桩等用的工具,此处“硪”可能是形容小臣像木杵砸地一样,轰的一声从车上栽倒下来。《说文解字》中没有“硪”字。这条卜辞大意是说:“癸巳日占卜,贞人㱿问卦,贞问下一个十天有没有灾祸。商王看了卜兆说:这次也有灾祸。如同繇辞所称,甲午日商王去追逐兕牛,小臣协调车马时歪倒,驾驭商王车子时,子央也坠落下来。”

(27)“卯叀羊小示。”(《甲骨文合集》14835)

“卯”在此是动词,意为“对剖”,“卯”字应该是对剖杀牛羊的形象描绘。“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副词。“小示”指先王旁系。“卯”本是十二地支之一,代表农历二月,《说文解字》释“卯”为“冒”,取“万物冒地而出”之意。甲骨文“卯”的“对剖”之意,为《说文解字》所无。这条卜辞贞问:“对剖一头羊祭祀旁系祖宗神灵么?”

(28)“贞王令多羌裒田。”(《甲骨文合集》33213)

“裒”意为“开垦”,“裒田”即开垦荒地。“多羌”是指众多羌奴。“裒”字为《说文解字》所无。这条卜辞是说:“贞问商王是否下令众多羌奴去开垦荒地。”

(29)“戊寅,王䧟,易日。允。”(《甲骨文合集》33374反)

“䧟”意指“䧟猎”。“䧟”字为《说文解字》所无。这条卜辞是说:“戊寅日,商王䧟猎,天气会阴蔽吗?结果天气真的阴了。”

(30)“丙戌卜,争,贞父乙术多子。”(《甲骨文合集》2940)

“术”意为“祸害”“祟害”。《说文解字》释“术”为“邑中道”,即都邑中的大道。“术”的繁体字为“術”。甲骨文“术”的“祸害”意义,为《说文解字》所无。这条卜辞记载:“丙戌日占卜,一位名叫争的人贞问:先王父乙会祸害多位王子么?”

(31)“癸亥卜,㱿,贞,翌乙丑多臣灾缶?”(《甲骨文合集》6834正)

“灾”意为“征伐”“打仗”,“缶”是殷商方国名。这条卜辞说:“癸亥日占卜,一个名叫㱿的卜官贞问,未来乙丑日派多位大臣征伐缶国么?”

(32)“王二曰:匄。”(《甲骨文合集》10405正)“匄”意为“灾害”。

(33)“癸亥卜,亘弗月雀?”(《甲骨文合集》20383)

“亘”和“雀”都是殷商时期的方国。“月”意为“骚扰”。“亘弗月雀”是贞问:“亘国不会骚扰雀国么?”

殷商甲骨文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动词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这些动词或者不见于《说文解字》,或者虽见于《说文解字》,但意义与《说文解字》释义不同,将这些动词与《说文解字》所释意义作比较,自然可以看出殷商词义与汉代词义的差异。

三、形容词

甲骨文中哪些词是形容词,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认为,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只要符合形容词这一定义的词语,都可以认定为形容词。

(1)“乙丑卜,内,翌寅启。丙允启。”(《甲骨文合集》13140)

这条卜辞中两个“启”⑤,意为“天气晴好”。《说文解字》:“启,开也。”殷人以“启”形容天气晴好,可能是取其雨后天晴、云开日出之意,这比后人所说的“天晴”要生动形象得多。殷商以后很少有人用“启”字形容天气晴好。卜辞大意是说:“乙丑日占卜,一个名叫内的卜人贞问,下一个寅日天气会晴好吗?到了丙日,天气真的转晴了。”

(2)“丁巳卜,㱿,贞黍田年鲁。”(《甲骨文合集》10133)

“鲁”意为“丰盈”“嘉善”。甲骨文“鲁”字形状,上面是一条鱼,下面是一个“口”。鱼味鲜美,故以“鲁”表示“嘉善”之意。这表明甲骨文“鲁”是一个会意字。“贞黍田年鲁”,意思是贞问:“种满黍子的田地,年成会丰收么?”《史记·周本纪》“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之“鲁”,是运用“鲁”字的殷商古义。《说文解字》:“鲁,钝词也。”以“鲁”为“钝”,应该是“鲁”字后起的词义,《论语》“参也鲁”之“鲁”,就是在后起的意义上而言的。

(3)“戊申卜,马其先,王兑从。”(《甲骨文合集》27945)

“兑”意为“紧紧”⑥。这条卜辞大意是说:“戊申日占卜,马官先行开路,商王紧紧随行么?”《说文解字》:“兑,说也。”这可能是“兑”后起的意义。

(4)“贞王作邑,帝若。”(《甲骨文合集》14201)

“若”可以释为“顺”。此处的“若”,与前文表示应允的“若”有所不同。这条卜辞是说:“贞问商王建造城邑,会保佑顺利么?”“若”训为“顺”,这个意义在《尚书》文诰中可以看到,但在后世就很少见到了。《说文解字》:“若,择菜也。”(编者按:此处《说文》以已讹之小篆说释“若”字之形义关系,不确。从后世文献基本找不到“若”训“择菜”之用例)此义与甲骨文“若”字不同。

(5)“己丑卜,㱿,贞翌庚寅其宜,不其易日。”(《甲骨文合集》15888)

“易”意为“阴蔽”。“易”“翳”音近相通,这可能是殷人以“易”表示阴天蔽日的原因。这条卜辞大意是说:“己丑日占卜,贞人㱿问卜,贞问未来的庚寅日把牲体放在俎上之祭,天气不阴蔽么?”《说文解字》以“蜥易”释“易”,与此处不同。

(6)“壬戌卜,令周宓若。”(《甲骨文合集》4885)

“宓”意为“安定”,“宓若”意为“安定顺利”。后人用“密”字代替“宓”字,“宓”字就很少被人运用了。这条卜辞意思是说:“壬戌日占卜,令周人安定顺利么?”

(7)“王占曰,其唯卣雨。”(《甲骨文合集》14468)

“卣”意为“绵长”。“卣雨”指“绵绵细雨”。“卣”为古代酒器,古今斟酒,大都不会动作粗豪,而是涓涓细流,徐徐斟入杯中。故殷人以“卣雨”形容“绵绵细雨”,可谓生动形象。这条卜辞意思是说:“商王亲自卜问:上天还会继续下绵绵细雨么?”

(8)“戊寅卜,争贞,雨其蔑。”(《甲骨文合集》250)

“蔑”意为“微弱”。这条卜辞大意是说:“戊寅日占卜,一位名叫争的卜人贞问,雨势会减弱么?”《说文解字》:“蔑,劳目无精也。”意思是说,人由于劳累而显得眼睛暗淡无光。段玉裁以为“细”“无”都是“蔑”的引伸义。看来此处甲骨文“蔑”字用的是引申义。

(9)“癸亥,贞,甲子……上甲二勿牛。”(《甲骨文合集》32377)

“勿”通“物”,是形容“杂色”的词。“勿牛”意指“杂色的牛”。前文所举的“勿”是杂色的牛,用作名词,此处“勿”用作形容词。《说文解字》:“物,万物也。”以“物”指“万物”,可能是“物”字的后起意义。

(10)“壬寅卜,癸,雨,大掫风。”(《甲骨文合集》13359)

“掫”音近“骤”,此处是“骤”的通假字。《说文解字》释“骤”为“马疾行也”。段玉裁说,《左传》《国语》中的“骤”的意思都是指“屡次”,“骤”的“暴疾”之义乃是后起之义。

(11)“皿雨。”(《甲骨文合集》24892)

“皿”意为“猛”,“皿雨”即“暴雨”。《说文解字》:“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殷人以“皿雨”形容“暴雨”,可能是取其器皿泼水之意,犹如今人所说的“瓢泼大雨”。前文所举的“皿”是指一段时间,用作名词,此处的“皿”用作形容词。

(12)“贞,其亦洌雨。”(《甲骨文合集》6589)

“洌”意为“大”,不是《说文解字》“水清”之意。这条卜辞贞问:“上天还会下大雨么?”

(13)“丙辰卜,贞,今日奏舞有从雨。”(《甲骨文合集》12818)

“从”意为“大”,“从雨”意为“大雨”。《说文解字》:“从,相听也。”段玉裁解释说:“以类相与曰从。”后人改“从”为“從”。甲骨文“从雨”之“从”,不是“相听”之意。这条卜辞意思是:“丙辰日占卜,贞问今日用乐舞祭天,会下大雨么?”

(14) “呼取生刍鸟。”(《甲骨文合集》116正)

“生”意为“鲜活”。《说文解字》:“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小苗破土而出曰生。甲骨文“生”的“鲜活”之意与《说文解字》“生,进也”不尽相同。

(15)“贞州臣得,不玄冥。”(《甲骨文合集》850)

“州臣”是商代一种奴隶的名称。“玄冥”意为“模糊”。“不玄冥”是指卜兆不模糊,即兆象清晰。《说文解字》对“玄”“冥”二字分别有解释:“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爲玄。”又云:“冥,幽也。”可见“玄”“冥”皆有“幽”义。甲骨文“玄冥”的“模糊”之义与《说文解字》“幽”义有互渗之处但不完全等同。

(16)“癸巳卜,争,贞侑白彘于妣癸,不左。王占曰:‘吉,勿左。’”(《甲骨文合集》2496)

“有”通“侑”,是商代祭名。“左”的意思是“不吉利”。这条卜辞是说:“癸巳日占卜,贞人争问卦,贞问行侑求之祭于先妣癸用白色小猪,吉利吧?商王看了卜兆判断说,吉利,不必担心有不吉利之事发生。”《说文解字》:“左,手相左助也。”《说文解字》“手相左助”之说显然不是甲骨文“左”的意思。

(17)“于壬王迺田,湄日亡灾。泳。”(《怀特氏等旧藏甲骨文字》1432)

“泳”意为“长久吉利”。这条卜辞大意是说:“在壬日商王才举行田猎,终日没有灾祸之事发生么?一直长久吉利。”

(18)“甲子日不䋙雨?”(《甲骨文合集》32176)

“䋙”意为“连绵”。这片卜辞贞问:“甲子日不会连绵下雨么?”

以上所举这些词是不是全部都是形容词,可能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甲骨文这些形容词具有特定的含义,这些意义在《说文解字》中是找不到的。

四、其他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甲骨文中的大类,甲骨文其他词类也有一批意义独特的词汇。

甲骨文的代词与后世也有某些区别,例如:“戊寅卜:朕出今夕?”(《甲骨文合集》22478)“朕”在此用做领格,做主语“出”(出行)的定语,可以译为“我的”。⑦这与后世“朕”用作主语有所不同。其他特殊的甲骨文代词还有“鱼”“止”“甾”等。

甲骨文数词与后世大体相同,但有学者指出,甲骨文字体结构中以“三”体重叠表示多数或群体,例如“众”以三人表示很多人,“森”以三木表示很多树木,以三“隹”相叠之像表示很多鸟,以三羊相叠之像表示一群羊,等等。[3]这些以“三”体重叠表示多数的甲骨文数词集象形、会意为一体,是殷商甲骨文中比较特殊的表示数字的方式。

甲骨文中也有几个特殊的量词:

(1)“贞勿侑犬于多介父。”(《甲骨文合集》2340)

“介”意为“位”。这条卜辞贞问:“不用犬作为牺牲侑祭诸位父辈吗?”以“介”作为量词,偶尔见于后世文献,如《尚书·秦誓》:“如有一介臣。”“介”意为“个”或“位”,用的就是殷商古义。《说文解字》:“介,画也。”意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界限。此义与甲骨文“介”意义相去甚远。

(2)“……丑十屯,小臣从示。”(《甲骨文合集》5579反)

“屯”是量词,意为“对”。“从”是“小臣”的名。“示”通“视”,意为“检视”。这条卜辞大意是说:“某丑日十对牛胛骨。名叫从的小臣检视验收。”

(3)……戎多……十朋……母……(《甲骨文合集》11443)

“朋”是上古货币贝壳的单位,十贝为一朋。这条卜辞因残缺过多,语意不明。

(4)“马二十丙。”(《甲骨文合集》1098)

“丙”用作车和马的计量单位。又如:“车二丙。”(《甲骨文合集》36481正)《说文解字》:“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这里指的是十天干中的丙。以“丙”作为车马单位仅见于殷商。《国语》《左传》中的车马单位是“乘”。

(5)“在八月,惟王五祀。”(《甲骨文合集》37843)

根据《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的说法,用“祀”表示年是商代的特殊用法。

除了“介”“屯”“朋”“丙”之外,甲骨文还有“戍”等特殊量词。

甲骨卜辞中特殊的连词较少,兹举几例:

(1)“己丑卜,㱿,贞即氏刍,其五百隹六。贞氏刍,不其五百隹六。”(《甲骨文合集》93正)

“隹”用作连词,连接前面的整数“五百”和后面的个位数“六”。“五百隹六”意为“五百零六”。不过这样例子极为少见。

(2)“令多子族比犬侯撲周。”(《甲骨文合集》6812正)

“比”用作连词,意为“与”。“撲”意为“攻击”。

(3)“豚眔羊皆用。”(《甲骨文合集》31182)

“眔”为连词。这条卜辞贞问:“小猪与羊都用来祭祀吗?”

甲骨文中还有其他特殊连词,如“有”“兄”“氐”“此”“延”“乍”“才”“并”等。

下面再看副词的例子:

(1)“弜以万。”(《甲骨文合集》27310)

“弜”是否定副词,意为“不”“弗”。“万”是人名。《说文解字》:“弜,强也。”《说文解字》将“弜”视为实词,这与甲骨文“弜”义完全不同。

(2)“王其鼎有大雨。”(《甲骨文合集》30013)

“鼎”是时间副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这条卜辞是贞问:“商王目前正遇到大雨吗?”《说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解字》视“鼎”为实词,指能够烹饪、辟邪的镇国宝器。甲骨文“鼎”字之意与《说文解字》完全不同。(编者按:此“鼎”为“当”,当是假借,不可将字与词混而同之。该文多处说释犯此错误。)

(3)“贞,竝来。”(《甲骨文合集》4395)

“竝”是表示动作同时进行,大致可以译为“同时”。这条卜辞是贞问,“所关注的人会同时前来么?”《说文解字》:“竝,倂也。”后世“竝”多写作“倂”。

(4)“贞,異惟其雨。”(《甲骨文合集》1096)

“異”是表示将来的副词,大致可以译为“将”。这条卜辞是贞问,“未来将要下雨么?”《说文解字》:“異,分也。”这个解释与甲骨文“異”的意义完全不同。

(5)“壬戌卜,争,贞叀王自往䧟。”(《甲骨文合集》787)

“叀”是表示选择性疑问的副词。这条卜辞是说:“壬戌日占卜,贞人争问卦,贞问还是商王武丁亲自参加䧟猎么?”《说文解字》:“叀,小谨也。”此解与甲骨文“叀”义不同。“叀”作为副词,仅见于商周甲骨文。

(6)“于辛田,擒,王匕擒。”(《甲骨文合集》29354)

“匕”意为“连续”,用作副词。“王匕擒”意思是说商王连续捕获禽兽。《说文解字》:“匕,相与比叙也。”意为互相比较而排列次第。甲骨文“匕”的“连续”义可能比《说文解字》“相与比叙”更为古老。

(7)“……在正月,王来征人方,在攸。”(《甲骨文合集》36484)

“来”在此是表示状态的副词,意为“归来”“返程”,“王来征人方”是说商王正在征伐人方国之后返程途中。

(8)“辛卯卜,贞:今日延霎,妹延霎。”(《甲骨文合集》38191)

“妹”是表示否定的副词。“延霎”意为“连续小雨”。《说文解字》:“妹,女弟也。”这与甲骨文“妹”义不同。

(9)“气雨。允雨。”(《甲骨文合集》12532)

“气”是表示可能语气的副词。“气雨”是说“会下雨吗”。“允雨”是说真的下雨了。《说文解字》:“气,云气也。”此与甲骨文“气”义不同。

甲骨文还有其他特殊副词,如语气副词“骨”“巳”“羌”“猷”,时间副词“延”“迺”“乃”,情态副词“迟”“迅”“锐”“迄”,范围副词“同”“历”“衣”,频率副词“水”“卒”,程度副词“大”,连接副词“次”等,它们大多在后世不再使用。

甲骨文中也有特殊的介词,例如:“贞,王其佑曰父乙。”(《甲骨文合集》2281正)“曰”意为“向”“对”。《说文解字》:“曰,词也。”这是将“曰”视为语气词。这条卜辞贞问:“商王向父乙求佑么?”甲骨文中还有其他特殊介词,如“即”“后”“邲”“先”“暨”“卒”“攣”“气”“戠”“终”等。

甲骨文中也有特殊的助词,例如:“癸酉,贞日月有食,隹若。”(《甲骨文合集》33694)“隹”是助词。这条卜辞是说:“癸酉日贞问,发生了日食和月食,是顺若之象么?”又如:“丁丑卜,王贞:令竹求元于卜(外),肩甾朕事。”(《甲骨文合集》20333)文中的“肩”是助词,意为“克”。甲骨文其他特殊助词还有“见”等。

再看语气词。例如:“乙巳卜,王贞艅。”(《甲骨文合集》4883)“艅”是语气词,意同“吁”。又如:“壬寅卜,扶,司羊不。”(《甲骨文合集》20098)“不”是语气词,意同“否”。甲骨文句末的“㠯”相当于“矣”。“艅”和“㠯”可以视为同音假借。甲骨文中还有其他特殊语气词,如“抑”“执”“以”“非”“丐”等。

以上就甲骨文中特殊意义的词汇,列举了一些例子,从中可见有些甲骨文的词义非常古老,因此不能按照读后世文言文的思路和方式来读甲骨文。

①兹以甲骨文名词为例,抽象名词如“圣”“仁”“义”,天象名词如“日”“月”“星”,官职名词如“史”“巫”“卜”,亲属名词如“祖”“父”“兄”,武器名词如“弓”“矢”“戈”,酒器名词如“鼎”“豆”“壶”,音乐名词如“鼓”“乐”“磬”,建筑名词如“宫”“室”“仓”,渔猎名词如“渔”“牧”“狩”,工具名词如“斧”“斤”“耒”,植物名词如“麦”“禾”“粟”,动物名词如“牛”“羊”“马”,人体器官名词如“身”“目”“耳”,地理名词如“土”“山”“岩”,时间名词如“年”“岁”“旬”,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等等,这些浅易词汇在后来的“文言”甚至在“白话”中仍然继续运用。

②本文对殷商甲骨卜辞的释译参考了王宇信、杨升南、聂玉海主编《甲骨文精粹释译》,特此说明,以下不再出注。

③学者们对甲骨文“衣”字的词性有不同看法: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认为“衣”是副词,陈炜湛《甲骨卜辞田猎考》认为“衣”是田猎地点,朱歧祥《殷墟卜辞句法研究》认为“衣”是形容词。本文采用王宇信之说。

④“圣”与“聖”在先秦是两个字,由于两个字音义相近,唐宋以后人们遂以“圣”代“聖”。

⑤“启”是不是形容词,或许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本书认为“启”形容天气状况,应该可以视为形容词。

⑥有人认为“兑”通“锐”,为副词。本书以“紧紧”释“兑”,是采用王宇信之说。

⑦有的学者认为此处的“朕”用作主语,亦通。

[1]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2] 赵诚.甲骨文与殷商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3.

[3] 张秉权.甲骨文中所见的数[J].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6册),1975:379-386.

Study on the Special Meanings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CHEN Tongsheng

( School of Chines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Guangdong, China )

Among the more than 1,000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vocabulary that have been interpreted and read, there are some vocabularies with special meanings. These words include not only content words, but also a few function words. Although most of them are found in, their meanings are more similar to those of "Word" and other reference book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They are generally only used for divination in the Yin and Shang dynasties, and are rarely seen in later literature. The special meanings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constitute a major obstacle to reading oracle bone literatu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is kind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vocabulary with special meanings.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vocabulary, special meanings,

I206.2

A

1673-9639 (2021) 02-0009-09

2021-01-07

教育部重大项目“甲骨文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研究”(17JZD045)。

陈桐生(1955-),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责任编辑 肖 峰)(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殷商卜辞甲骨文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殷商遗址大搜寻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