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导向,唱响服务“主旋律”

2021-05-07 03:15王健郁齐麟
档案与建设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旋律张家港市建档

王健 郁齐麟

张家港市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有效整合资源和力量,实现重心下沉基层、力量聚向基层、服务落到基层,走出了一条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长期以来,张家港市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持续性的工作,全面推进,形成了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的“张家港模式”。2018年8月23日至24日,江苏省乡村振兴档案工作推进会在张家港市召开,省档案局局长陈向阳在会上强调,张家港市的乡村档案工作很全面、很细致、很规范、很有特色、很有水平、很有成效,也很有价值,给全省乡村振兴档案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2019年6月24日至26日,张家港市乐余镇乐余村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村级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会上交流推广;2019年,张家港市被确定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国家级整体推进试点市。

通过试点工作推进,张家港市建立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档案管理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的乡村多元治理体制;建成了特色鲜明、覆盖全面的乡村档案资源新格局,打造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的“乡村大档案”体系;搭建了便捷高效、智慧联动的乡村档案利用新平台,形成一站式、一体化、集成式的乡村档案利用体系。全市乡村档案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档案工作在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档为“基”,推进乡村治理

如重点整理基层群众在行使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等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抓好村级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活动、重大事项、民主管理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材料归档工作。依托完整、准确、系统、齐全的档案,为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服务,方便群众查阅、接受群众监督,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基层“用权留档、追责有据”。

二、以档为“证”,维护农民权益

围绕基层群众出生、上学、毕业、工作、结婚、退休、死亡等全生命周期,建立医学出生证明、学籍、工龄认定、婚姻、离退休、殡葬等各类民生档案,并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村教育、劳动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档案建设,为解决居民身边的小、急、难事提供有效保证。目前张家港市基层单位建有50多类专业民生档案,已接收进馆30多类、22.9万卷。

三、以档为“监”,规范资产管理

聚焦农业农村重点改革事项,围绕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全市清产核资、股权固化、土地确权和农村宅基地管理等档案共计10.4萬余卷、16.2万余件,为农民维权、化解土地纠纷,保护农民“命根子”提供凭证材料。出台业务工作标准,规范土地流转交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档案,做到全程明晰、监管到位,通过全程留痕,倒逼各类行政行为规范运行。

四、以档为“力”,促进产业发展

农村档案记录着劳动力情况、农民文化水平、农业发展情况,对促进乡村创新发展,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发展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等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引导各村(社区)加大对农村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特色、农业科技等各类信息资源的积累和整合,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建档工作,给予资金奖励,为农民致富和产业振兴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以档为“尺”,维护农村稳定

一方面,建立暂住人口、私房出租户排查和外来流动人员等档案,加强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抓好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矛盾调解、来信来访、“全科社工”及“三社联动”等平安乡村建设领域档案,以档辨事实,以档为准绳,分析研判、精准管理,使档案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振兴乡村的利器。

六、以档为“凭”,服务生态振兴

近年来,张家港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档案部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及时部署、明确规范、全程指导,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文件材料从形成、流转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控。近三年来,累计完成180余家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登记备案和建档工作,全面真实记录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全过程,使档案既能够在日后的运维管理中发挥作用,又可为重大建设工作程序形成可追溯的记录。

七、以档为“据”,融入数字乡村

张家港市档案部门积极融入数字乡村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初步完成300余家基层馆(室)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重要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通过加强乡村数字档案资源聚集,充分发挥档案大数据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作用,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信息支撑。二是以需求为导向,建成数字档案馆(室)系统、电子文件中心、图片中心、音视频档案库、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等集群式档案利用平台。目前,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整合馆藏200多万条民生档案信息,与全市10个区镇、106个村进行互联互通,通过将档案服务延伸到村级(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实现了“查档随时随地、阅档一键打印”。民生共享平台自开通以来已提供档案查阅7.88万人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7.6万余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万多个。在基层,“跑信访室不如跑档案室”已逐渐成为居民群众的共识。三是探索实现集乡村档案的收集、保存、管理、利用、监管、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档案管理体系,推动基层“智”理。

八、以档为“窗”,涵育乡风文明

从档案中追溯乡村文化,实现以文强村,提升乡村品质。通过对乡村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乡风民俗、红色资源和先进文化等方面档案资料挖掘,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档案展览、文化产品等,为老百姓送去身边的地情文化盛宴,传承农耕文化,使其成为在外游子寄托乡愁的安放地,成为凝聚乡情的体验馆。同时,利用档案讲好党史故事,把党的主张和意志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讲好改革先锋、模范人物和各类乡贤的先进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化教育更多群众,培养群众文化自信和爱党爱国爱家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以档为“领”,助推基层善治

张家港市是全国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县级市,档案部门充分借助这一文明品牌优势,将家庭建档有效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凝聚力量,弘扬民风”为理念,激活社会各方先进力量开展建档工作。近百名“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全市48位非遗传承人全部完成非遗建档工作;一批老党员、老兵建立“红色档案”;全市未成年人建档全面铺开;“最美逆行者”“抗疫先进”群体纷纷建档,留存抗疫故事。目前,全市建檔家庭达2万多户。2017年4月6日,出席在张家港市召开的“全国创建文明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一行参观了杨舍镇张祖功的家庭档案,对通过家庭建档传播乡村文明的做法给予了肯定。2018年11月30日,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调研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时,参观了南丰镇建农村家庭档案,以家庭档案诠释乡村文明的做法获得了极大关注。

十、以档为“史”,见证乡村发展

档案是乡村建设的基础,更是乡愁记忆的载体,它记录着乡村发展、农村改革的方方面面。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时期的土地登记簿,60年代社员自留地档案,70年代社员自留地、屋基地、竹园相关资料,80年代联产到户经济承包合同、土地承包使用权等档案,90年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资料,都向我们证明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分分合合”,再现了乡村发展历程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农业农村在现代化社会中的迅速发展。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让增产转向提质增效,农转工、农转商、农转服成为新的追求,乡村档案见证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撑力量。

猜你喜欢
主旋律张家港市建档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学生作品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