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探讨

2021-05-07 15:26崔静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合德育儿童

崔静

特殊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其他普通学校的教育一样,特殊教育学校也要注重将德育工作和具体实践相互结合,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简单地说,德育犹如磨刀,而教学就是砍柴。只有将德育的力量发挥到最大,才有可能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需要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一、德育与教学工作融合,要注重遵守原则

在特殊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德育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德育之间的融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方面要注重围绕德育进行实施,并且在具体教学中还要注重遵守相关原则,具体主要包括:一是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师要对学生实际情况有充分了解,多与其沟通交流,根据其身心特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普及讲解德育相关知识,进而指导他们更好地生活,放松压力,解放自己的天性,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之路。二是有机结合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情况比较特殊,在德育教学中要注重将此进行有机结合,使其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纠正思想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分辨善恶美丑,使其崇尚科学与进步。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每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尽管他们在身体功能上存在某种缺陷,但也有很多优点,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赞赏,所以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式,促使他们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在教学科研中渗透德育,做到潜移默化

(一)優化课堂教学方式,巧妙渗透德育元素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元素的渗透,促使德育和教学工作相互融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身体上存在缺陷,特别是智障儿童的智力低于正常人标准,这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所以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德育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巧妙渗透德育元素,对学生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以及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例如,特教可以设置“我会打电话”的语言沟通训练课,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改善自己的不足,塑造良好的个性品德。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如要求学生注意打电话时,要运用礼貌语言,之后在实践模仿中获得丰富体验,还可以引入游戏活动进行拓展,借助数字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应急报警电话,不能随意拨打,最后进行课程的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正面评价。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低的情况,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保持耐心、信心和恒心,通过反复的授课教育,真正落实课程教学和德育任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二)完善科研活动管理,切入德育内容探究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任务,就是要开发这些特殊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行为,尤其是要注重通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他们认识社会生活,具备生活自理和社会生活的一些简单能力。在探索德育和教学工作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校本科研的开展,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课议课、课后反思、结对互助等方式,对教学活动架构进行深层次把握,从而更好地切入德育内容。在教研活动当中,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和榜样示范,是否有效地渗透了德育内容,从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进与完善。在科研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探索特色化的教学方法,保持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更多地运用案例分析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德育文化精髓。特殊儿童的心智发育滞后,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共同合作,开展“防范拐骗和侵犯,加强自我保护教育”的德育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构建德育网络

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自理能力差,这些都是特殊教育工作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为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针对特殊儿童的实际生活需求设定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的技能和品德都能得到提升。例如,可以组织以“生活美”为主题的手工制作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要对学生的生活技能进行重点训练,增强他们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会获得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另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是特殊儿童接触和融入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生活中德育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可以组织课外实践类的亲子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从而加深师生情感,增进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共同种植花卉和果树,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而认识到农民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收获和喜悦。

三、德育促进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效能

在德育和教学工作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理念,做到“以德育为重心,以教学为核心,以学校为中心”,从而通过德育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效能,具体来说:第一,以德育为中心,全方位渗透。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基础内容,特殊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外活动等方式,促使特殊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为了避免德育工作的形式化问题,要做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规范,比如可以建立“行美”德育评价体系,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家长合作的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第二,以教学为核心,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学工作在特殊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针对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需要通过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开发智力、增强认识、拓展思维,所以在德育教学中要注重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德育不能孤立于教学而存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融入趣味教学活动中,比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这样都有助于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促使特殊儿童素质教育成长。第三,以学校为中心,加强德育管理。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者要发挥协调管理的职能,在德育和教学工作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加强监控指导,做好相关的检查督导工作,明确德育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关联,做好二者的协调,秉持科学的教育宗旨,促使特殊儿童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

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也不能忽视,并且应该将德育和教学工作进行相互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品德,提高德育的实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应积极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及社会实践中渗透德育知识,将教学实践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与渗透,引导特殊儿童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德育品质,从而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使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更加有效果、有温度、有高度。

参考文献:

[1]徐敏.培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7(23).

猜你喜欢
融合德育儿童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融椅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