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虑宪 求善良

2021-05-07 14:58朱国平
杂文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同义恶魔庄稼

朱国平

《礼记·学记》开篇有云:“发虑宪,求善良。”根据俞樾先生的解释,“虑宪”与“善良”一律,善良二字同义,虑宪二字亦同义,并引《尔雅释诂》为证,释“宪”为“思”。据此,发虑宪,求善良,便是“启发思考,培植善良”。此篇是专门论述教育与教学问题的,显然,“发虑宪,求善良”说的是为学兴教之道,前者说的是方法,后者說的教育的目标指向。

在诸多好品质如善良、正直、敦厚、谦恭、仁爱等等之中,善良是根基,如果失去了这一根基,其他好品质的存在,是不可思议的,要么表里不一,要么欺世惑人。而即便其他方面有所缺失,但只要不缺善良,这人,终究不会“坏”到哪里。所以,古人把培育人性的善良,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很有道理的。

善良不是空泛的概念,不是相面先生的看相论人,它有具体的行为诠释。它是农民不卖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是医生对生死相托的患者的宅心仁厚,是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留“知识点”待收费补课,是当官的不贪腐,是做生意的不卖假货,是运动员不踢假球,是走路不故意踏死蚂蚁,是不念旧恶的宽宥与包容,是无论任何时候,绝不落井下石、幸灾乐祸。

善良和贫富无关。亿万富翁捐巨款举办慈善公益,可见善良之心;路边乞丐把讨得的食物分一点给和他一样无家可归的流浪猫,亦为善良之举。有时候,面对无力相助的苦难,纵然一筹莫展,若内心能生出真切的怜悯,亦有善良存焉。

善良远离功利,是人性之树自然长出的叶子。善良者不会在休息日把一大堆家务活推给羸弱多病的老人,自己却到街上风风光光地做“志愿者”;也不会为一条宠物狗的死去而痛哭流涕,却为一点小事而对小区清洁工恶语相加;也不会如雨果笔下的惹波兰先生,想以捐出的一个苏(几枚硬币),换死后的天堂。

善良比智慧重要。一个善良的人同时拥有智慧,可以智慧造福人类。而一个具有智慧却缺少善良的人,便可能是一个恶魔。恶魔有的其实只是智力,不是智慧。智慧之人一定具有人文情怀,不会没有善良。既有善良又有智慧,当成为人之所求,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要愚拙,莫失善良。

人性由来无至纯,善行恶作各有因。善与恶,犹如随风飘来的种子,天然存在于人内心的土壤。教育与引导,便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使其生须吐芽,长出青葱与蓊郁。邪恶之于善良,有如杂草之于庄稼,当庄稼长势茂盛,杂草自会匍匐地上;而一旦庄稼羸弱枯瘦,杂草便乘势疯长,使人心之地一片荒芜。它们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可共生,不可共荣。

发虑宪,求善良。童子可教,幼学如漆。但教人善良,单靠老师开蒙,学校化育,一定势单力薄,难当大任。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社会无所不在的影响,这些更生动、更现实的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对人性的影响,意义更为深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善者良,近邪者恶。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但凡负有教育之职责者,欲使他人成为善良之辈,自己须先怀善良之心,先做善良之人。

以教育求善良,教育之功,终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觉自悟。有时内心的善良,难免被欲望的浪涌吞噬——杂草长过了庄稼,人性之恶,突破法律的底线,便理所当然地受到法律的惩戒——这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手段,施以法律的刀具,刈锄心灵杂草,让善良重新舒枝展叶。

朱森林/图

猜你喜欢
同义恶魔庄稼
Dale Carnegie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庄稼”?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赶走生活中的“小恶魔”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庄稼色彩录
千万别学“骂庄稼”的懒汉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