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不出校门”易,
“作业不进家门”难
2月4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工作要点,为全年教育工作列出40项重点任务。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提出,2021年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将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他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2月5日《南方都市报》)
只要老师不“顶风作案”,“作业不出校门”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作业不出校门”未必就能实现“作业不进家门”。有人会说,作业在学校完成了,教师不布置作业了,不就能实现“作业不进家门”了吗!理论上应该是这样,但实际上却未必。教师不布置家庭作业了,但是家长不一定会不布置家庭作业。“作业不出校门”容易,“作业不进家门”恐怕不容易。
即便教师不布置家庭作业了,恐怕家长也不会任由孩子“在家里玩”,因为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是“人中龙凤”,谁也不甘落在人后。不信你看看,现在的小学生,有几个没被家长送去补习班?“作业不出校门”只是解决了小学阶段的一部分问题,未来孩子考高中、考大学如果还是需要“用分数论英雄”的,家长又如何能够坦然任由孩子“在家里玩”?!教育部门能约束“教师布置作业”却约束不了“家长布置作业”。考高中和考大学的标准不改变,即便“作业不出校门”落实得彻彻底底,“作业不进家门”也难以实现。
——郭元鹏
“可食花园”值得推广
近些年,由社区居民和公益组织设计、营造、保养和管理的自治型“迷你菜园”在上海渐成亮丽风景。“可食花园”用蔬菜瓜果替代了传统的园林花卉植物,成为造景的主角;这些可以吃、可以看的“景观”,正成为维系社区治理和居民情感的一条纽带。(1月29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可食花园”,就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让农园也变得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实际上,种菜一直是不少城市人的喜好。当今崇尚自然,追求返璞归真,种菜作为这种追求的实现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城市现在仍有不少闲置的荒地,暂时闲置的荒地显然不适合种植“十年树木”的树木,即使种植草坪,也因为养护不易,成本昂贵,造成更大的浪费。而如果任由闲置的荒地“要么杂草丛生,要么建筑垃圾堆积”,则会成为城市的一处难看的“疤痕”,还破坏环境卫生,影响市民生活。“可食花园”则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利用。建成“可食花园”,种点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经济作物,不僅让社区更加美丽,也给市民带来了实惠。
从整体规划到具体实施,对“可食花园”不少地方都已做出积极探索,比如将志愿服务与领种资格联系起来,并规定了退出机制。只要规范有序,在强化闲置土地的利用管理中,各地都可以引入并推广“可食花园”的形式。
——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