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为例谈散文情感教育的实施

2021-05-07 03:07周丽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情感教育

周丽贤

内容摘要:在目前的语文散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使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很少能让学生有情感体验。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決的问题。本文从情感教育大师——于漪老师执教的《春》教学实录入手,从教何种情感、如何教情感两方面分析于漪是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并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散文教学 情感教育 《春》 名课研习

笔者根据《于漪教案选》中执教《春》的教学实录为对象展开分析。以下将从教何种情感、如何教情感来分析于漪在这堂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一.教何种情感

(一)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感受

朱自清的《春》语言清新明快,诗画交融,生动传神,充满情感。

于漪执教的《春》在导入中为学生描绘了一幅春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通过作者笔下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春景,体会到作者抓住春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生态度。

在导入部分激趣,于漪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春”为主题的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活跃气氛。“那么请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写春天景物的色彩、姿态的”,这句话通过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去认识朱自清笔下的《春》。

于漪选择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课文每一节中选取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提示学生抓住文章句式、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例如从叠词、儿化、词尾、修辞等方面入手,深化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受。通过引导和分析,学生分析到了文章语言的特点,让学生学有所得,能够得到运用。比如:在第一段迎春分析连用两个“盼望着”是因为叠词更能表达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的情感。分析第三节写小草,提问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明确是“钻”字用得非常好,写出对草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第四节,分析运用了比喻修辞,作用在于形象生动的体现出春天景物的春意盎然,五彩斑斓的特点。第五节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这是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当时内心的喜悦之情。在第七节,于漪解释“一年之计在于春”时说道:“抓紧时间,抓紧开始。”包括之前对草的生命力的赞美以及一切生机盎然的景物描写,都在传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生态度。

(二)散文阅读学习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阅读文本深入探究作品精神内涵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感悟人生,升华情感体验。通过分析于漪《春》的教学实录,关于散文阅读学习的情感体验有以下表现:

1.导入

在导入部分,于漪从标题——“春”入手,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创设出具体生动的春的意境。于漪老师在这里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来描绘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图画,唤醒学生对春天的印象,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之情,在这样的氛围中,进入到课文的意境。

2.朗读

于漪带领学生分析两个“着”、两个“了”这四个词尾带给人们柔和的感觉,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当学生读得语调不对,自己示范朗读,给学生打样,让学生能体会得更快,朗读得更好。

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直观地感受作品蕴含的强烈情感,反复朗读,通过声音感受作品情感的暗流,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特别是于漪老师的示范朗读很重要,老师读得好,声情并茂,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直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强烈情感。

3.想象联想

一草一木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一草一木都彰显着生机,传达着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于漪在讲解第三节时提问哪些词特别用得好,得出“钻”用得非常好,让学生想象草“钻”出的情景,总结出“钻”写出草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也盼望着春天。

到第六节时,要求学生朗读第6节,并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感受朱自清把春雨后的树木、小草的色彩描绘得生动传神。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品味语言

通过品味语言来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是阅读实践中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途径,如果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是不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的。

师:作者是以什么心情来迎接春天的?

生(集体):“盼望着。”

师:我说用一个“盼望着”,可以吧?为什么要叠用呢?

最后师总结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十分急切的心情。在以上的师生对话中,学生通过对叠词作用的分析,体会到作者急切的心情,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到情感体验。

最后颂春部分分析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比喻把春天的生机勃勃、绰约多姿、朝气蓬勃描绘得十分生动。这不仅将春天形象化、人格化,也展现了它无限的希望和蓬勃的活力。通过品味修辞手法,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文章的艺术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

5.感悟人生

师:一年中要做的事情,在春天怎么样?要好好地打算。这告诉我们干事情要抓紧什么呢?

生:时间。

师:抓紧时间,抓紧开始。

这篇散文所传达的情感之一就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生态度,师生通过分析“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明白春天在一年中的意义以及要抓紧时间,不负春光。包括之前对春景的生动描绘都在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师生对话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有所感悟。

二.怎么教

(一)品味词句

有关于漪执教《春》的教学实录有三次,第三次执教时,根据前两次的教后反思,对教学目标做了调整其中一点就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可见于漪把对语言的品味始终贯穿在教学目标之中。

比如,在课堂的开始,要求学生朗读第一节,让学生去比较叠词的作用,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叠用呢?”学生通过思考,体会运用叠词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迎春的心情。接下来要求学生分析四个词尾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语言的亲切感,读出柔和的感觉。

(二)互文解读

首先,于漪从标题入手,用生动的语言,创设生动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提问“杜甫和王安石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春天的?”,通过提问,充分调动积极性。最后,通过“请看朱自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景物的”一句巧设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段导语饱含着对春的歌颂和喜爱之情。而于漪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为之深深感染。

在课文第五节中出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于漪于是带领学生背诵宋志高的《绝句》。结合下文出现的“抚摸”,与之相联系,从而分析出风的特点。

第六节为了分析“逼”的意思和作用,于漪提醒学生可以在《書湖阴先生壁》中找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

联系诗词,将古诗的意境融入课堂的教学环节。目的或许是利用古诗词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许是将古诗词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三)朗读体验

钱理群在回答如何欣赏朱自清的《春》时所言,他认为欣赏该散文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朗读——读出散文语言的味儿来”。

比如有感情地朗读。于漪老师教学的妙处所在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心情。于漪在教授《春》时对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进行了启发,在文章开头的部分,对作者运用叠词进行情感分析,感受语气的加强,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急切的心情。还有教师的饱含情感的范读,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情感美,无疑有助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情讲激发

情讲是指教师感情充沛、情绪饱满、文采奕奕地讲述。只有充满了情感的讲课,才能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动情点。

于漪的做法主要是在关键词句上“情讲”。比如于漪引导学生赏析第七节,于漪总结道“这儿只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了人们在春天生机勃勃的情景。这几笔写出了人们在春天的神情,有景有人,勾出了一幅春光无限好的美景!”再回顾了之前分析的“钻”、“闹”、“逼”,师评价说道:这些词用得非常好的,很准确的。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生(部分):“观察”。师:“平时要很仔细地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生动了。一个‘钻字用词非常确切、生动,很值得我们学习。”于漪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多思,仔细咀嚼,品味重要词句,还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注重观察和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要有“情”。除了带领学生在赏析文章中进行情感体验,还要注意作为一名老师所用的语言也要饱含情感,正所谓语言并非无情物。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理解语言的构造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永清.在散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1(03):92-93.

[2]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0-137.

[3]于漪.《于漪教案选一特级教师教案选1》[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6.

[4]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182-192.

[5]于漪.《兴趣感情求知欲》,见《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38.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情感教育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