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停车管理的宁波市鄞州区道路停车调研分析

2021-05-07 13:30夏浩峰宛岩
时代汽车 2021年7期
关键词:鄞州区泊位宁波市

夏浩峰 宛岩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宁波市鄞州区的停车现状,分析了其停车发展的“瓶颈”和原因,结合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和“万达片区”智慧停车试点项目,提出了该区域实施智慧停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智慧停车管理 道路停车调研

1 引言

宁波市鄞州区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东接北仑港、宁波保税区,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西临绍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最大的市辖区。随着鄞州区城市路网结构的日益完善,汽车保有量也迅速增加,“停车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现阶段,鄞州城市道路机动车违章停车现象较为严重[1],针对违章停车的问题,常采用“咪表+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半人工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收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很小。为了最大程度缓解鄞州区停车问题,优化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急需一种新的停车管理模式。

2 鄞州区停车现状

截止2019年底,宁波全大市机动车总量达到312.2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97.1万辆[2]。宁波市三区机动车总量达到110.1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109.1万辆。分析2012年以来宁波机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增幅,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年均12%左右的稳定增幅。鄞州区当前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0万辆,随着新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未来停车形势将更为严峻。

鄞州区内共有道路停车泊位合计8684个,其中路内(车行道及非机动车)划线泊位2230个,路外泊位(人行道及建筑退界内)6454个(注:仅记录有明显标识泊位)。受鄞州区支路网密度较小影响,路内泊位供应有限。市政人行道上泊位数较少,路外泊位主要位于建筑退界空间范围内,停车收费管理难度较大。

3 鄞州区道路停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内道路实际停放车辆数工作日白天约22000辆车,夜间高于日间约为24000辆车,周末白天略高于工作日,夜间与工作日夜间相近。道路停车需求远超出道路泊位供给能力,平均日间泊位缺口约13500个,夜间缺口近15000 个,道路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泊位缺口巨大。由于区域内用地类型涵盖类型广泛,工作日与周末、日间和夜间的停车需求相距不大,夜间略高于日间,周末略高于工作日。片区用地功能、开发年代和密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使得各片区道路泊位使用特征出现差大较异,表现在停车需求总量差异、停车高峰时间段的差异等方面。同时,居住区、商圈、办公区、学校、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不同场所的机动车出行和吸引特征存在较大较异,各个场所则呈现出不同的停车需求特征。集中大量商业、办公和住宅的区域,停车矛盾最为突出。

(2)停车泊位结构矛盾突出[3]。从现状调查的情况看,鄞州区在路外停车设施中居住配建类的停车设施占总量的比例达到 68%,而其他的公共配建停车设施和社会公共停车设施的数量仅占总量的30%。公共配建停车设施 和社会公共停车设施比例低,使得居民在驾车上班、购物、休闲等日常出行活动中的停放车需求难以满足,再加上一些公共停车场被挪作它用,也加剧了在出行目的地的停放车矛盾,加大了在上班、购物、休闲等出行目的地停放车的管理难度。

(3)停车价格杠杆作用缺失。目前鄞州区的停车收费政策缺乏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分布的作用。由于路面停车与路外停车价格差别不明显,导致很多车辆在路上长时间甚至是整天停放,而附近的路外停车场却空空荡荡, 得不到有效利用。以2015年宁波市鄞州万达广场路内停车位日间收费为例[4],收费标准为:30min以内免费停车,超出部分2元/30min,这意味着白天12个小时内的单位时间停车收费标准均不变,且停满24个小时的昼夜时间也仅仅只需花费51元,这个消费水平显然在大部分城镇居民的承受范围内,故而该区域长停放时间的车辆超过50%,而这一现象在鄞州万达智慧停车服务试点项目实施后已经大大改善。

4 鄞州区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整治道路停车管理乱象,加快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停车产业化,在“互联网+交通”的大背景下,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 (甬政办发[2015]114 号)等文件精神,鄞州区创新道路停车管理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于2016年10月8起正式在万达片区开展道路智慧停车管理试点服务,打破传统“人工+手持PDA”、“咪表+人工辅助”等道路停车收费服务模式,提出了“地感+视频抓拍取证+手机 APP”的停车解决方案,构建了集停车服务、收费交易、车位共享、停车诱导、执法取证等功能于一体化的现代智慧停车服务管理系统。

数据显示,万达片区试点自2016年10月8日开展试运营以来,道路停车泊位周转率显著提升,从之前的每天4.45次提升到了8.82次,升幅约100%。而且,价格杠杆和违停严管对停车需求调节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长时间停放的“僵尸车”完全消失,30分钟以内免费停车比例提高约一倍,泊位全天平均停放饱和度为35%,高峰期平均饱和度不足60%,即使在高峰期,也保证了车主有位可停。此外,该片区交通秩序大为改善,违法停车大幅减少,抓拍到的违停车辆从最初的日均187车次下降到了109车次,下降幅度超过40%。

万达试点的突出成绩,开创了鄞州区道路停车管理新局面,得到了鄞州市民的支持,也受到省、市、各兄弟区县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据《2016年全国道路停车智能化技术应用监测》显示,鄞州智慧停车项目“手机 APP+地磁+视频”,停车收费管理与违停执法取证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在国内同类技术中也居于领先地位。除深圳、南京、成都等领头羊外,北京、武汉等多数城市均于 2016 年末才开始推广道路智慧停车管理,但目前推进速度都超过宁波,鄞州区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现在推进进度阶段性落后。为进一步巩固试点成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規范我区停车管理,需进一步扩大范围,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为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必要加快项目目推进速度。

5 智慧停车管理模式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市级及县级地区正式实施道路停车智能化管理。在精细化停车普查基础上构建的停车信息平台是推进智慧停车建设的基础。停车信息不应仅仅包括泊位数量信息,而是要将泊位数量和分布、停车属性、附属用地属性、停车共享信息等结合,利用实时数据传输交互,将停车管理部门信息平台、停车场内部信息平台、第三方停车信息平台相衔接,整合各类停车场泊位的数据信息,建立统一的城市智能停车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停车信息,进行停车诱导,推进共享利用,实现无感收费等功能[5]。目前正式实施道路停车智能化管理,按大可分为咪表、手持终端、地磁系统、视频系统、智能锁车器。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利用物联网技术、支付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停车服务模式等技术促进互联网行业与停车行业深度融合,可大大提高停车智能化监管水平和信息服务水平。

6 对策及建议

6.1 对策

6.1.1 加強统筹协调,以考核抓落实

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区住建、规划、综合执法局、交警等部门联合组合宁鄞州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鄞州区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工作的协调推进和监督指导,制定年度考目标。由区政府建立区级层协调工作机制,负责辖区内停车资源共享工作计划制定、综合协调和监督工作,以区为主、街道社区分工负责、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的高效推进机制。

6.1.2 加快建立全区停车共享信息平台,完善数据支撑

积极扶持具有国资背景企业建立区级共享停车基础信息平台,联合住建、交警、城管等部门,打破道路停车、物业、车管系统等信息平台,为共享停车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实现动态信息管理和发布,对接供需双方。鼓励停车设施权属和管理单位对共享停车车位进行智慧化改造,接入平台,利用平台信息开展经营服务,形成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6.1.3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构建全时空停车收费机制

加快构建全时空停车收费机制,开展有偿停车共享,平衡各方停车资源,为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停车场建设、管理,实现停车共享机制夯实基础,创建发展的可能性。兼顾停车共享项目的市场性和公益性,针对不同停车设施的错峰停车特征,制定差别化收费政策。面向居民、医护等固定人群的定向共享建议按月、季或年等长包方式收费,给予适当优惠。面向非固定人群的临时停车,可按次或按时计费。

6.1.4 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共享停车行为规范和信用机制

指导停车供给方建立健全服务规范,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制定安全文明停放守则,提供停车共享协议模板,明确供需双方权责,以自律精神为核心,建立共享停车信用约束机制。鼓励停车服务企业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和与市级公共信用平台的共享应用,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对用户失信行为的约束,将用户严重失信行为依法纳入公共信用平台。

6.1.5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通过创优评优等激励机制,引导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开放,在保证内部安全的情况下,与周边小区签署定向协议,落实共享表率责任。通过资金奖补、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办理经营备案手续,全天开放或提供错时停车服务。鼓励小区业主将个人闲置车位出租给同小区业主,实现内部共享。鼓励住宅小区在满足小区居民停车需求的情况下,对外有偿错时共享。鼓励保险行为推出相关保险产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减轻各方顾虑,提高开放共享的积极性。。

6.1.6 强化依法停车、文明停车宣传

通过两微、交通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等宣传普及全民停车管理基础性认知知识,引导群众科学调整出行方式,改变驾车策略,树立车位共享停车经济的必要性和主动性,全面构建鄞州区全民依法停车、文明停车、科学出行的用车意识。

6.2 建议

6.2.1 道路停车管理的模式选择

鄞州区道路停车治理可以按照万达片区的技术模式进行,但在管理模式上仍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目前国内道路停车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 以深圳为代表的道路停车管理执法管理模式,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管理; 二是以武汉为代表的特许经营模式,采用市场手段运作;三是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明确道路停车收费是政府性非税收入的属性,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综合成本、服务保障和当前停车产业化发展趋势,建议采取第三种模式进行。

6.2.2 差异化停车收费管理方案的制定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引导出行的作用,实行分地段、分时段、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建立路内外停车收费定价联动机制,引导居民合理使用停车资源,实现“以静制动”,缓解城区交通拥堵[6]。城市停车收费价格应遵循“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路内高于路外、干道高于支路、居住区外高于居住区内、地面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原则。2015年发布的宁波市《宁波市城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调整的通知》(甬价费〔2015〕49 号),未包含鄞州新城区、有关部门,应尽快根据新的智慧停车管理范围制定出台新的差别化收费标准。

6.2.3 争取市级层面支持,与市城市管理部门对接

对路内停车不缴费、超线、压线、逆向停车等违规行为的执法取证有待与市城市管理部门进一步对接,建立相应欠费追缴和处罚机制。同时,亟待有关部门明确对人行道和建筑后退空间内违法停车的行政处罚主体及适用的处罚方式,出台统一有效的管理办法。

6.2.4 加快建立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停车资源的互联共享

道路停车管理仅是城市停车管理中的一部份,需加快推进全区停车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停车管理平台,并对停车数据进行有效维护和更新,为科学有效地指导我区的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逐步实现区域内停车场泊位信息共享,方便市民错时停车,发展共享经济。

7 结语

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道路停车困境为切入点,介绍了鄞州区停车现状,分析了其道路停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参照鄞州“万达片区”智慧停车试点服务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智慧停车管理模式,提出了鄞州区发展智慧停车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陆丽丽,吴祖峰,施斌峰.宁波市中心区停车问题成因及关键对策研究[J].城市交通,2019,4:85-90.

[2]宁波统计年鉴,2019.

[3]何峰,孙胜男,张昌尧.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破解探讨——以宁波市为例[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8,20,107(03):44-49+56.

[4]Wan Y,Zhou J,He W,et al. Modeling the Curb Parking Price in Urban Center District of China Using TSM-RAM Approach[J].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2020,2020(4):1-22.

[5]孙巍巍,曾文,吕涛.基于视频识别的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城市智能停车管理、交通管理与互联网出行服务综合解决方案[C].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6]潘小陶.关注城市“停车难”问题[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8期):20-20.

猜你喜欢
鄞州区泊位宁波市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应如何设置
惠州港荃湾港区通用码头某泊位超限靠泊码头水域及航行条件适应度论证研究
印度尼西亚安汶港介绍远望5号测量船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鄞州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RIZE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