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乔 禹
疟疾,民间俗称“打摆子”,是非洲儿童最易患上的常见传染病。
今天,我国国内几乎不再有恶性疟原虫的大规模传播,但在西南边境地区和外来人口中还是时有发生。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来自于蚊子叮咬,如何通过化学预防帮助我们尤其是帮助儿童有效防范疟疾,仍需要引起关注。
疟疾跟其他的寄生虫病不大一样,这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寄生者是一种单细胞原生生物,名为疟原虫。
这种单细胞动物,在蚊子体内发育形成孢子,孢子随着蚊子按蚊(也有叫疟蚊的)叮咬吸血而进入人体的血液,引起的症状是寒战、高热。古代人们所说的“瘴气”或者“瘴疠之疾”,以及口语当中的“打摆子”,其实就是指的疟疾。
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发冷、出汗、乏力。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乏力、干咳。在发病的早期,疟疾与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同之处。
人体疟疾分为四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以及卵型疟。间日疟和恶性疟是最常见的两种,而恶性疟又是致死率最高的。
疟原虫进入人体以后,要经过14 天左右的发育繁殖,疟原虫增殖到一定的数量才使人出现症状,这段时间叫潜伏期。
发病开始时先是浑身发冷、寒颤,随后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面色发红、口渴、头痛,有时恶心、呕吐,甚至说胡话。
每发作一次,血液里的红细胞就被破坏一次,发作次数越多,破坏的红细胞越多,所以病人脸色苍白,全身无力,造成严重的贫血症状。
对疟原虫无免疫力的人,如果得了恶性疟而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多脏器衰竭,并往往会致命,与脏器衰竭有关的症状可能有急性肾衰竭、肺水肿、全身抽搐、循环衰竭、昏迷而死亡。
疟疾导致的死亡,90%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非洲,每30 秒就会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大概占非洲儿童死亡人数的1/5。这些孩子长大仍会感染疟疾,一个儿童可能会在成年之前反复感染疟疾20 次以上,每一次都面临死亡的风险。更可怕的是,还有许多儿童感染严重疟疾后虽然幸存,但大多也会出现听力损害和脑损伤。妊娠妇女和她们未出生的婴儿是易感者,这也是导致围产期死亡、新生儿体重过低以及母体贫血的主要原因。
恶性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最常见,这也直接导致了该地区高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恶性疟有可能会传播到其它地区以及在已经消灭疟疾的地区重现。当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原虫就随之注入人体。在人体宿主体内,疟原虫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期,疟原虫会侵入免疫系统,肝脏以及红细胞,最终形成能够再次感染叮咬人体的蚊子的形态。
所以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止蚊子叮咬。
◆在疟疾流行区,室内外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减少蚊子孳生。在疟疾流行高峰期,采用高效杀虫剂进行室内外灭蚊,降低蚊虫密度。
◆在蚊子活动高峰期(黄昏与黎明之间),应尽量避免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涂抹蚊虫驱避剂,防止蚊子叮咬。
◆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灭蚊灯等,进行防蚊灭蚊。
◆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 天。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治疗恶性疟使用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疗效较好。
◆一旦入境,来自或途经相关疾病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旅客,如有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海关关员申报,并告知近期旅行史,配合做好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工作,以便得到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