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 傅昭仪
【关键字】 糖尿病足;血管;感觉神经
老赵确诊2 型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使到了60 岁仍然经常在田间劳作。有一天,家里人发现老赵走路怪怪的,脱下袜子一看,才发现整个小腿有点肿肿的,而且脚上还有个不小的伤口,周围已经有点发黑了。医生询问老赵是怎么受伤的,他却丝毫没有印象,只是觉得近来双脚时有麻痛不适,关于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老赵也一问三不知。其实,老赵这种情况便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
我国现有超过1 亿例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的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会致残甚至死亡。而我国糖尿病足的终身发病率为30%,也就是说,3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有可能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在这个基础上,逐步造成足部皮肤病理改变,比如溃疡破损,最后累及深部的各种组织,比如肌肉、肌腱、骨骼等。
糖尿病最基本的改变是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高血糖会导致下肢周围的血管阻塞或狭窄,从而影响下肢供血。这种情况下,下肢部位一旦出现创面就会很难愈合。
在高糖状态下,不止血管,周围的神经也会受到侵犯,比如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受损会造成双脚麻木,感觉迟钝,患者往往无法及时意识到足部的疼痛,很容易发生危险,比如鞋里有小石子,在感觉神经良好的情况下,我们能很快发现它,但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受损,就有可能感觉不到石子的存在,更容易硌破双脚,从而导致创面。同时感觉神经受损,对水温的感觉也会迟钝,糖尿病患者用热水洗脚,有可能感觉不到水温,引起烫伤。
糖尿病足往往由一个小伤口逐渐发展而来,小的创面或烫伤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溃疡、坏疽,最终导致截肢。
对于症状典型的糖足患者,临床判断并非难事,但这时往往已不是病情早期。在糖尿病足早期,由于症状轻微或不典型,患者往往难以察觉或引不起重视,但这恰恰又是糖尿病足防治的最佳时期。因此,对糖尿病足进行早期筛查非常必要。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严重疼痛甚至截肢等后果。
糖尿病足的筛查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足部畸形的检查。
观察足部外形是否正常,有无爪样趾畸形、拇外翻及叠趾、跖骨头突出,有无鸡眼、嵌甲、水疱或皲裂,有无擦伤、裂伤、抓伤等异常情况,以及趾缝间是否有破溃等。
检查足部是否有痛、温、触觉的减退或丧失,方法包括触觉检查、痛觉检查、温度觉检查和震动觉检查,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电位等)。
主要检查下肢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了解下肢血供情况,包括物理触诊法(下肢皮温、足背动脉搏动等)和仪器检查法(踝肱指数测定、下肢血管超声或造影)。
发生糖尿病足最根本的原因是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高外,可能还有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这些疾病也不利于创面的愈合,需要调整全身代谢情况。
糖尿病足创面本身的病理基础是血管供血不足,进行治疗要尽可能恢复血供,比如主要的血管堵了,可以在血管中做支架将它撑开。
神经损伤也是糖尿病足病理变化的关键,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 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措施来保护受损的神经。
患者出现创面后,要及时进行清创,即将创面的脓液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掉,之后再利用一些方法来加速创面愈合。
一些糖尿病足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足的问题,治疗时还要加强营养,使患者整个身体机能能够适应创面的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
糖尿病足治疗困难,但可有效预防,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病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控制血糖和代谢异常。根据最新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控制<10.0 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0%。
●消除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如戒烟。
●每天自我检查双脚,如果发现足部问题,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选择舒适的鞋和袜子。
●每年至少到医院进行一次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