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质量。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是制约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西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问题更为突出,人才的引进和稳定工作难度更大,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是西部地区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关键。因此,研究西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力量。经过四十年左右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办学质量上与公办高校还有巨大差距,民办高校依然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
西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高层次人才缺失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办学历史短、办学经费有限、政府社会的歧视是其现实境遇。由于体制、政策、待遇、平台等因素,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弱。与中东部民办高校相比,西部民办高校在经费、观念、平台环境等方面同样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面临来自公办高校和中东部高校的“两面夹击”,西部民办高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博士及博士后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团队建设严重滞后。现有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公办高校的退休老教授和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公办高校退休老教授是抱着“发挥余热,找点事儿做做”的养老心态,加之,他们年龄偏大,精力有限,很少有人能夠全身心扑到工作上。而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只能仓促上阵,成为了民办高校办学的骨干。由于从教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限,高层次成果少。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立项4629项,民办高校16项,占比约0.35%,其中西部民办高校仅有2项;2020年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立项436项,民办高校仅有8项,占比1.83%,西部民办高校无立项。
(二)“双师型”教师缺失
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但目前,具有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偏少,有经验的企业行业专家难以引进,西部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数量上,“双师型”教师偏少,比例较低;学科专业结构上,“双师型”教师多集中在工科,其他学科较少,与民办高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目标有差距。另外,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存在着学历、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渠道不畅等问题。无论是来自公办高校的教授还是新聘任的研究生,由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学习背景,造成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压力增大,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亟待提高。
(三)教师队伍结构失衡
西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兼职结构比例上。
1、年龄结构
由于办学起步晚,办学经费非常有限,以及与公办高校和中东部民办高校相比,西部民办高校在平台建设、福利待遇等诸多方面的劣势,西部民办高校在办学之初主要依靠兼职教师。随着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加剧和自身的发展壮大,西部民办高校才逐步开始自有教师队伍的建设。自有教师主要来源于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教师队伍其中一大突出特征就是,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偏多,特别是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稀缺,整个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哑铃”状,尤其是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2、职称结构
西部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起步晚,绝大多数专职教师工作年限不超过十五年,职称主要以助教、讲师为主,近五年,副教授的比例才逐步提高,但正高职称的专职教师非常缺乏,主要是公办退休的老教授。由于民办高校专职教师忙于教学,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加之,自身科研能力偏弱,专职教师高层次成果较少,正高职称比例偏低现象很难在短期得以解决。
3、专兼职结构
当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学费,单一有限的办学经费来源导致民办高校在学校软硬件建设上必须“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民办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支出,严格控制专职教师总量。同时,为了满足常规教学需要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考核,民办高校通过聘用兼职教师来弥补专职教师队伍的不足。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兼职教师数量偏多。部分西部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甚至更多。由于兼职教师的身份问题,民办高校对兼职教师的监管有限,加之,兼职教师自身对民办高校组织归属感较弱,兼职教师在民办高校的工作主要凭着良心。不少兼职教师责任心差,“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比较普遍。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已经成了制约西部民办高校高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待遇、发展平台、社会认可度等多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加之,西部民办高校与中东部高校在待遇、发展平台等方面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很多青年选择西部民办高校实属无奈之举,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把西部民办高校当做“跳板”或“实习基地”,一旦外面找到新的工作,随时逃离。据统计,部分西部民办院校教师的年均流失率甚至达到20%。还有部分民办高校教师抱着“伺机逃离”的心态,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会极大影响工作的投入度。专职教师的频繁流失,导致西部民办高校难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阻滞归因
(一)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首先,有学者指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西部民办高校落后于中东部民办高校的关键因素。然而针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政府对西部民办高校没有任何政策倾斜。西部民办高校应对来自公办高校和中东部民办高校的双重冲击,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其次,有关研究指出,观念落后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西部地区观念落后,因此政府部门对民办高校的歧视比较普遍,诸如民办学校靠不住,举办者唯利是图,以及补充论等偏见比较严重,中央关于支持促进民办教育的政策还不能够完全落实,很多西部地方政府部门的配套政策滞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能否认民办高校与生俱来的逐利性和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规范性问题,但同时应该承认有一大批西部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对民办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和远大抱负,不能凭印象、凭感觉,片面地把所有民办高校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
(二)民办学校重视不够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阻碍西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当前不少西部民办高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民办高校有了生源才有财源,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民办高校办学经费非常紧张,单一的办学经费来源导致了西部民办高校的短视行为,片面地迎合家长学生,过于重视学校校园环境和硬件建设,而忽视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二是西部民办高校不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血本,担心教师在面临来自公办高校和中东部民办高校的诱惑,“孔雀东南飞”。三是西部民办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过度压缩人员编制,导致专职教师承担了大量本属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严重侵扰了教师的学术活动。四是西部民办高校官僚主义盛行,行政化严重,服务意识差。教师成了民办高校的二等公民,被管理对象。本属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却被“无情”地摊派到专职教师身上。五是由于西部民办高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的缺失,青年教师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然成长成了他们的集体画像。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落地落实的督查力度,要加大对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监管力度。其次,地方政府部门应转变对民办高校的偏见,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民办高校群体,不能因为少数民办高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而片面否定所有民办高校。政府应重新审视民办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在规范其办学行为的同时,要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符号资本和经济资本对民办高校教师的支持。第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政府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办学主体,尽快出台分类分层评价体系,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积极引导民办高校特色差异化发展,给予民办高校及民办高校教师同等获取政府掌握的符号资本的权利。第四,参照中央政府对西部公办高校的政策倾斜,政府应通过财政经费、对口支援等方面向西部民办高校实施倾斜政策。
(二)民办高校应践行“办学以教师为本”理念
西部民办高校举办者和管理层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的理念,真正认识到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人才强校工程”。首先,民办高校要处理好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坚持教育规律是第一位的,彻底扭转办学功利化的倾向,在教育教学上舍得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在教师培养培训和福利保障待遇的投入力度,让教师快乐工作,体面生活。其次,要在全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经过三是余年的快速发展,部分民办高校的一些优势和特色逐渐丢失,西部民办高校内部的官僚主义逐渐滋生,教师逐步沦落为学校场域的“边缘部落”。西部民办高校的举办者要以果敢的勇气和精神开启民办高校的二次创业,要坚决遏制校园官僚文化,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回归教师队伍在内部场域的中心位置。第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修订完善大学章程和董事会制度,构建民办高校科学决策机制,防止“一言堂”的出现,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保证教育规律的核心地位。
(三)重视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强化教师培养培训的有效性
首先,西部民办高校要加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教师不仅仅关注学校的物质待遇,他们同样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求,有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事业追求。因此,西部民办高校要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等因素,与教师共同协商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与路径,并制定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配套政策。其次,西部民办高校要注重教师发展平台的搭建,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要通过学科专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搭建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落实“传帮带”机制,引导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第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西部民办高校要明确“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制定职称评聘、企业挂职锻炼、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等激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向“双师型”转变。民办高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要把企业行业部门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第四,注重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理顺校院系三级教师培养机制,强化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充分调动院系在教师培养中的能动作用,构建学校、教师发展共同体,不能简单把教师视为被培训、被培养的客体,加强培养培训供需双方的匹配度。
参考文献
[1]方芳,钟秉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1,32(07):35-42.
[2]王庆如,司曉宏.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析——以陕西民办普通高校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1):48-55.
[3]马艳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当代教师教育,2020,13(02):69-74.
[4]杨晓谦,陆月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流失的成因与对策——以上海市某民办高校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06):1103-1106.
[5]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06):1-9.
作者简介
范 伟 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