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涛
摘 要: 武当匾额长期散见于各宫观庵堂,史志文献多不收录,加之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亦难搜寻,致使错讹迭出,有关这一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根据近年来武当山田野考古发现的匾额,梳理了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文献遗存,探讨了武当匾额的内涵、武当匾额创作年限、武当匾额遗存文献价值。不仅补充传统史料记载之不足,还进一步认识武当匾额在武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武当 匾额 遗存 文献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瑰丽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龙蟠珠宫悬翠壁,黄金铸屋玉作楹。在武当山这座“道教文物宝库”中,独具特色的匾额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占有重要一席。抢救、保护和研究武当匾额,探讨潜在的哲理思想,对于继承和弘扬武当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武当山的旅游品位和促进武当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1.武当匾额概说
1.1武当匾额释意
武当匾额泛指以武当宗教、神仙、武术、景观为主要描述对象,兼以道教义理之言阐释思想信仰、民俗生活的专用匾额联语,以木板、金石、瓷、布、纸等为主要载体。揭示道教义理、反映祀神特征、彰显古建文化、展现道居道俗,客观地记录了武当山地区的人文风俗、宗教活动及民间神祇崇拜。是集文学、艺术、哲学、伦理于一体的文化精粹,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是弥足珍贵的地方文献。
1.2武当匾额内涵
武当山匾额楹联数量繁多,涉及范围广泛,内涵丰富。按种类来看,石碑上的帽也称碑额,碑版上的横题,墓碑、墓志上的横额,墓塔上的横批,小庙上的题匾等均属额类;按来源途径,可大致分为信士敬献、道门应制、云游采录、名人题赠四大类;就内容题材而言,有警示修道、丹术成就、贺寿、祝福、祈福修道、某地名称、赞美、题赠、趣对、贺喜、标榜、格言、神讳、挽联等;就制作分类,武当古代建筑中的联对有御制(御制匾一般有九龙斗匾)又称陡匾、五龙行云、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地位较低的大部分为平板式或平板起线等)、上层官吏、地方官吏和民间敬献,等级较为明显;就质地而言,有金(包括各种金属制作的银、铜、铁、锡等)、木(包括楠木、松、杉杂木及各类木刷金、贴金等)、石(包括各种玉石、青石等)、泥粉书写等四种不同质地的类型;就书法形体形式而言,有正、行、草、隶、篆等不同的书体,有阴、阳刻,也有裙阳体、泥粉堆、双勾划线、料色书写等,大多为书写人自定或制匾主人喜爱的字体;式样不尽相同,有豪华镂空、平板饰龙、素面双钩、平雕、立体式等;就雕刻手法而言,有木雕、铸造、锻造等;就纹饰而言,有龙(行龙、云龙、卧龙、盘龙等)、凤(单凤朝阳、双凤朝阳、龙凤朝阳)、如意(有如意圖案纹,也有直观如意)、行云、流水、火、卷连、菊、花草、蝙蝠、福、禄、寿、寿星、万寿纹、八仙等,或吉祥图案,长寿动物、虫鸟花卉等寓其义。
1.3武当匾额创作年限认定
一般而言,匾身含有题词匾文和款识,款识中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及立匾时间,有时还有身处高位的题匾者的印章,对辨别题写者的身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类匾额创作年限则较易考证。至于只有匾额,而无款识的匾额,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献方志中记录有敕额赠匾的事迹,如《大岳太和山志》记载了永乐十七年二月初五日,礼部官在奉天门奏“本山五大宫有敕额新名,小宫观八处未尝敕额……奉圣旨宫观牌额已定了罢……”随送至武当。还有许多皇帝敕匾、重臣敬献、信士题赠的记载。如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圣祖御书“金光妙相”“默赞皇猷”“仙箓崇虚”“曲成万物”“凊虚至德”金匾五通敬献武当山。此类匾额虽无款识但有文献可考。另一类是既无款识,又无文献可查,此类匾额因时过境迁,缺乏实证,确切年代已不可详考。本文考论的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是依据文献有史可考的。考辨不清的未列入。
2.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文献遗存状况
从武当山宫观遗存的匾额楹联实物和古代史料记载的遗失稿本两个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文辞之精、历史之久,均为各地所罕见。其中有不少是稀见文献,特别是唐代至民国期间的匾额文献尤显珍贵,理应对其考证和研究。
3.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遗存文献价值
“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可行笔髓。”武当匾额作为文物,是武当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字、印、雕、色于一体,是武当山地方文化精华的“点睛”之作,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十分珍贵的文献史料。既是一部浓缩的山志,又是一部全面反映武当道教文化的史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佐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与艺术鉴赏价值。武当匾额与宫观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武当山古建筑和景点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武当山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可以为景观增色,为游客助兴,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和文化需求。
独具特色的武当匾额是时代的智慧与灵感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和研究武当匾额,对于拓宽武当文化的研究领域、丰富武当文化的内涵、提升武当山的旅游品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注释:
①五龙宫: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武当山提调官方升纂《大岳志略》载:“五龙宫在灵应峰山曲。其顶为灵应岩,其外又有长生岩,近岩数丈皆绝壁百仞,下临大壑。宫落成于永乐十一年,为楹大小八百五十,赐‘兴圣五龙为额。”
②太上岩老君洞: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当山提调官钦差太常寺丞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太上岩即玉清岩、太清岩,又名太上观,去太玄观东南二里许。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高士任道清、王道兴,用工开凿岩龛,斫成太上尊像,岩前创建殿宇。兵火不存。”
③谢天地岩: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武当山提调官方升纂《大岳志略》载:“谢天地岩,在南岩西,飞升台下。”
④玉虚岩: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当山提调官钦差太常寺丞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一名俞公岩,在仙关之东,九渡涧之上。石壁半空,岩高百仞。涧声雷震,万壑风烟。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玄帝殿宇,五百位灵官圣像,以道士袁永得等焚修。”
⑤金仙洞:据陶真典编纂的《武当传说故事》记载:“金仙洞在武当山南岩对面的千丈绝壁上。李时珍在武当山采药,曾在金仙洞为人治病。”
⑥雷神洞: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当山提调官钦差太常寺丞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雷洞,在紫霄宫之上。即歘火邓天君修真处。”
⑦紫盖峰: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当山提调官钦差太常寺丞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紫盖峰,在大顶之西,五龙宫之南二十里横立太空,若牙纛森列。清晓紫气腾覆,夜间频见仙灯往来。”
⑧清微宫: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武当山提调官方升纂《大岳志略》载:“去太和宫七里,即清微妙化岩也。张守清、张三丰修炼之所。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建为宫。于西偏,别筑妙化岩。”
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廉洁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度课题“武当匾额中的廉洁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YLJ1901。